陆港观盘-鉴往知来 从美日贸易战看中美贸易协商

投资上对未来铁口直断的预测都是枉然的贸进,投资人所能做的是回顾历史与检视事实。在美国面对崛起强权采取的经济贸易政策上,我们将借镜上次的美日贸易战争。

回顾美日贸易战争,整体进程从一开始的贸易不平衡调整到后来的经济制度协调,谈判方式以双边谈判为主,规避多边机制,由于美日贸易关系偏向日本单方面倚靠美国需求而非对称关系,且于贸易关系之外,日本需要美国安保,因此谈判过程美国步步推进、日本节节让步,美国从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到要求其扩大进口、开放市场、取消关税、对出口美国产品进行价格管制、设定美国产品在日本的市占率指标等条件。

然而贸易战未能削弱日本竞争力,日本逐步实现产业升级,美日贸易逆差反而持续扩大。美国进一步认为美日间贸易失衡在于日本利率及汇率管制导致日圆被低估,「广场协议」后,日圆大幅升值。

出乎意料的是,日本进口下滑幅度大过出口增速下滑幅度,美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美国因此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并干涉日本经济政策,从宏观和制度层面改变贸易失衡,日本出于对美经济、军事和政治的依赖而节节退让。

在美国紧逼及日本国内实行过度宽松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后,日本股价、地价不断高涨,而后紧急升息导致泡沫破裂,从1990年代起,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产业竞争力下降,日本GDP于1985年曾达到美国GDP的32%,最终于2017年降至25%。日本人均GDP曾于1987年超过美国,2017年却已降至美国人均GDP的64.6%,美国成功压制日本崛起。

回顾美日贸易战争,可以发现贸易逆差只是各种抵制措施的起点以及借口,从来都不是主要目的,而且美国战线从不止于贸易条件,从过去对日本,到现在对于中国华为的动作都可以看到,美国对于中国的让步及压抑其崛起是欲得而甘心,且时间可以长达数年之久。然而中美与中日贸易关系毕竟不同,中美贸易并非中国单方面依靠美国,而是较为对等的依存关系。

从贸易量来看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商品交易对手,是美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和第一大商品进口供应国。中美商品的进出口结构互补性亦较强。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依序为航空器、机械、电机、光学和医疗仪器、车辆,美国对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依序为电机、机械、家具和床上用品、玩具和运动器材、塑胶。

全球化浪潮推进至今,各国供应链的紧密结合使得贸易战争将是两败俱伤,不论美中双方或是任何政治领导人皆有此认知,攻防之间心中必定以策划退路。回归投资层面,大盘的波动不代表不具备投资价值以及机会,尤其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及人口,蕴含的商机及投资机会将是极深且丰沛的,而最好的投资机会从来都不是在市场充满乐观气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