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中美贸易战何去何从?

▲专家分析,中美贸易战有可能持续到明年。(图/路透

北京在三月下旬爆发中美贸易战初期的立场相当强硬,放话不惜「奉陪到底」、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转趋温和」并达成协议、六月中旬在美国「重启战端」、协议破裂后又开始从「硬中带软」发展到最近的「软中带硬」,经过几次转折,如今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未来一段时间究竟何去何从?

交锋数月 互知对方弱点中美两国经过这几个月的谈判与相互摸底双方对于对手的能耐底限都有了谱或是新的认知。第一,美方了解中方的最大「软肋」在于科技,因此美方将原先要提高关税中国进口之「一般产品」更换为「科技产品」。第二,虽然美国总统川普日前签署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批准总值7160亿美元的军事支出,并对美国政府与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定的合约放松管制 ; 但却对中兴进行人事重整与政策管制,并对华为设限。第三,美国藉提高土耳其进口产品关税以影响该国汇率,暗示未来美国可能对中国发动汇率战或金融战。第四,美国深知中国股市、汇市、楼市尚未制度化,一旦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社会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动乱。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也从双方的经贸谈判中知道美方的弱点。首先,美国是民主国家,每两年就有一次重大选举。今年适逢期中选,若是选前美中贸易战仍未出现熄火迹象,可能会引发企业界、商人、农民、消费者不满,而影响选情。其次,如若共和党在期中选严重丢失联邦参众两院议员席次,可能会对川普连任之路不利。第三,北京将报复美国进口产品锁定在一些共和党联邦参众两院议员的选区,就是要以此为威胁让川普投鼠忌器。第四,大陆将报复美国大宗进口产品锁定在黄豆,因为知道川普担心美国黄豆能否顺利外销将影响农业州共和党选民选票

反中热潮 美上下同出气

其实,中美贸易战的根源在于2015─16年间美国政府、国会智库掀起一股「反中」热潮,或是对中国快速崛起却并未善尽国际义务的反思。这从前美国欧巴马总统时期的商务部长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说她2016年在位时就已告诉来美访问的中国副总理汪洋有关美中之间潜在冲突的真正根源,如果中方再不改善,日后局面会凸显目前的贸易战根本就是小事。她告诉汪洋,川普的「反中」论调不过是藉美国人潜藏的不安想法来发挥。此外,中国解放军在南海岛礁军事化以及在东海的强势作为,也让美国与其盟国感到不安。 这项反思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说,表示中国有意高举「自由贸易主义大旗」领导世界而达到高潮,并反映在2017年11月川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摘要」、「美国核武态势」等三份报告之上。美国不仅将中、俄两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更将两国定位为「修正主义强权」,也就是把他们当作意识形态的对手。由于俄罗斯经济欲振乏力,因此美国无疑将已经在各个领域快速崛起的中国视为主要对手,俄罗斯只是次要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反中」氛围之下,不仅美国政府、国会一搭一唱,连智库、军方与企业界也都一鼻孔出气,极少例外。因此,川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趁中国崛起尚未完全成气候前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表面上,美中贸易战是要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却是利用贸易战减缓中国的经济成长率与阻扰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美国目前已放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但今年四月美国商务部锁定对中兴制裁长达七年,目的就是要卡住「中国制造2025」,因为2018年加7年正好等于2025年。

北京强硬 但羽翼仍未丰

在目前中国大陆羽翼未丰的情况之下,尽管北京立场强硬,但却显然不愿与美国在贸易战正面交锋,何况美国手上还有科技、汇率与金融牌在手,随时可以出招。这也是中国为甚么在最近立场又开始从「硬中带软」到「软中带硬」的原因。其实,中国立场不论是硬是软,都是希望双方「以和为贵」,否则不仅一个闪失错过「转略机遇期」,更可能在贸易战及延伸的科技、汇率与金融战中遭到美国、欧盟、日本的联手抵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应会在有面子的情况下寻求妥协。

好文推荐

【三台会聚焦4】陈一新/两岸签订「和平协议」难在哪里?

陈一新/美舰通过台海的背后?

陈一新/白色力量回不去了 台北市长选举三国演义 透露玄机

陈一新 即时评论/川金斗法 习斗内功 联合声明说易行难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陈一新,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