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左正东》新冠疫情下的移工困境

又增1境外移入 印尼移工无症状确诊。突围指挥官陈时中 翻摄自中时新闻网YT直播

今年8月上旬的《经济学人》,有一篇探讨新冠疫情下的移民困境(Tearing up the welcome mat),谈到疫情带来的经济萧条让众多移工失去工作,但失业的移工又因各国为防疫设置旅行限制,无法立即返国而进退两难。比如阿拉伯联合大公国,50万印度移工失业必须返国,其中半数被迫滞留当地超过4个月,盘缠用尽,陷入困境。

根据世界移民报告,2017年全球有约1.6亿名移工。今年因疫情所致,数百万移工失业返乡,导致全球移民对家乡汇款数额下降20%,对移民所从出的家乡带来相当的影响。留在原工作岗位的移工,也有不少因为一般民众的偏见,或偶发事件造成的防疫漏洞,受到程度不一的歧视。防疫当头,很难避免大家会认为这些事情是必要之恶。然而,《经济学人》提醒,我们能够安心生活,很大程度仰赖移工投入危险工作。在西方国家,移民在医疗照护体系工作者比例相当可观。像英美两国国外出生的医生占30%,德国则是20%。国外出生的护士在英国超过20%,在美德两国则大约15%。其他外来人口居于大宗的行业还包括家庭看护、农场、和食物加工。

台湾医护人力绝大多数为本国籍,但家庭看护则仰赖外籍劳工。自新冠疫情以来,政府一开始宣布,对返乡休假或契约期满者不再发给签证,在台移工数量也随之缓步下滑。然而,随着今年6月国境逐步解封,加上政府开放让聘雇期不到4个月的移工延长3个月,9月起移工数目反而微幅上升。整体而言,台湾的产业移工(主要是制造业)和社福移工(主要是家庭看护工)从2月到9月,各减少约1万人,目前分别是42万和25万。这段期间,虽曾有移工返国后检出新冠肺炎,引起大家担心防疫漏洞,但少有对移工的辱骂,足见社会对外来移工的贡献多正面看待,这是非常好的。

然而,台湾不但接受移工,也输出移工。根据主计处去年发布的统计,2018年国人赴海外就业者约73万,其中赴大陆(含港澳地区)者约40万人。但这是单一年度统计,若将长期停留大陆的国人算入,数目绝对不止于此。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同样对他们的工作事业带来巨大冲击。然而,由于他们的特殊性,在陆工作的国人面临两项其他国家移工少有的挑战。

首先,由于两岸的邻近性,众多在陆创业经商的国人频繁来往于两岸。疫情下两岸对出入境旅行的限制,将来往两岸的时间增加4周的隔离期,绝大多数企业主创业者无法再像过去频繁来往于两岸。囿于事业的需要,很多人去大陆后暂时不会台湾,这对台湾的餐饮服务业打击不小。此外,减少移动也会影响投资,然而,以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个影响却是不对称的。

今年1至9月台商对大陆投资42亿美金,却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4亿美金。陆资来台投资1.2亿美金,较去年同期微幅增加4千万美金。虽然陆资来台可能受两岸因素影响,但若对照整体对外投资数据,趋势还是一样的。今年1-9月国人对外投资是67亿美金,比去年同期增加13亿,外来投资则是63亿美金,较去年同期减少15亿美金。换句话说,虽然疫情控制的成果,并为台湾带来更丰沛的外来投资,反而逆转去年投资净流入为正的荣景,这是非常吊诡的。

其次,由于两岸关系长期紧张,许多人对于大陆有着自己都说不清的爱憎交织。这样的感受,往往把来往于两岸的国人当作两岸关系冲突下的替罪羔羊。大陆台商成为很多人膝盖反应的负面词汇,疫情以来,对于两岸族的仇视更迅速蔓延,而且还影响到政府的国境管理政策,如把滞留湖北的台湾民众加以注记,和松绑短期商务人士来台检疫规定却排除大陆台商返台,让在大陆打拼工作的国人,处于较其他海外国人甚至是外国人更不平等的地位,这既违反宪法所保障的平等权,更在国人间制造难以弭平的裂痕

前述《经济学人》的文章抛出一个问题,疫情过后,这些限制移工的紧急措施,有多少会留下来?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这取决于疫苗和经济需要,但是对于台湾来说,这要取决于两岸关系何时云开月明,更需要一般人能从两岸关系的仇恨笼牢中逃脱出来。只有当一般人能够把政府和人民、国安和防疫分得清清楚楚,夹缝中生存的两岸族才可能再回到从前。(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