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从华人思想特性反思华人社会困境(王冠玺)

华人思想特性影响了华人社会运作方式。图为台北市公馆商圈店家。(陈俊吉摄)

台湾的媒体每天产生巨量的信息,蓝绿各执一词,立场似乎完全不同,但却都宣称自己才是爱国的。按理说,双方动机都是爱国,应该很容易达成一致才是;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其中有许多原因,不能穷尽申论。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华人的思想特性来观照这个现象,简要分析其原因。

一般来说,双方意见不一致,固执己见者认为对方肯定是错的,之所以是错的,可能是见识有限,资讯不全,或存在其他动机等等。换言之,华人经常轻率的就把自己放在最高仲裁者地位对他人进行评价,即便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的标准经常在流动,但华人并不认为有何不妥西方人也有这个喜欢当法官毛病,惟其成因与华人颇为不同。

华人的这种思想特性,最深层文化背景就是源于华人社会的「无信仰」与凡事皆「工具论」特点。此外,华人的宇宙观倾向于内在圆满,不习于,甚至是不知道如何透过客观世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反而一心认为,内向守静,回归本真,即可探得宇宙真谛。华人往往会认为反思是一种道德层面事情,反思主要是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干净不惹尘埃。最高级的境界,就是「无」,「无」则尘埃无所附着,正是此之「无」所代表的「虚空」才能够因而生出「妙有」。这种只能心领神会不能言传的境界,进入了一种个人体验,自然是无法进行客观检验的。

西方人所谓的反思,一上来就是先拷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本来就干净?是否有可能自我净化?另外就是,社会现存的认知是否符合某种终极价值?至于为什么某种价值应该被认为是终极价值?大家可以讨论,可以辩论,西方人直接面对自己的问题,不必掩藏自己的欲望。西方人认为,思想本身与透过思想所做出的行动,都是反思的对象。在此文化背景下,「程序」肯定会成为整体事务中的关键环节,因为「程序」可以检验整体行为是否正确?正义?符合终极价值?

总体来说,华人因为对「程序」与「自我意识」的体认非常有限,甚至到了无所谓的地步。在缺乏客观检验的反思情况下,华人不管做了什么样的事情,经常会反复强调自己的动机纯正,出发点道德高尚;但实际上,却是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情况下,不断放逸自己的标准,变成了随心所欲。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华人社会,才会有全社会多数人共同进入一种无法进行反思的状态,从而轻率的以一种「自己即道德」的姿态去判断、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许多华人在体会到这种虚无状态的荒谬后,往往会哑然失笑,但并不因此选择走出本体外回看自己,进行反思;而是进入一种自以为是的「淡泊无争」的「超脱」状态,从华人社会「工具论」特性来看,这至少可以确保自己安全。笔者以为,这实实在在是一种自我取消,真正的「躺平主义」;但是在华人社会中,往往还赋予这种人道德上的高级地位。

华人陷入的困境,就是虚伪,大家都想吃蛋糕,但都不愿意表露出来,以免被别人批评为「要」。「要」之所以不可取,因其抵触了华人「道德」池里的一种「不争」或是「谦让」选项。然而现实生活中,「要」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无法维持生活;华人无奈之下,只好绞尽脑汁以「藏」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要」。这个特性,可谓是要了华人的老命,因为学习此一技巧与实际运作的各式成本都极高。简单说,华人的思想特性影响了华人社会运作方式,华人想要享有高质量民主法治生活,要从许多方面同时进行改革,但最要紧的是要先解决华人固有思想特性方面的问题。(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暨两岸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