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林彦良、邱瑀庭》疫情下社会服务的转变与挑战
25岁至29岁青年失业率较去年提高,主要是因疫情影响,国外学子决定归国就业,对国内学生造成竞争的关系。(北市劳动局提供/游念育台北传真)
COVID-19(新冠肺炎)在2019年末爆发,经历了全球疫情最为严峻的2020一整年,各行各业免不了疫情的波及,而社福领域也同样的面临着许多挑战。以高雄市为例,2020年因疫情而减少参与社会服务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志工人数就有3,924人,减少投入人数约占社会福利类一成,而社会福利普遍为各县市志愿服务人数最多的类别。
社会服务在疫情下面临的冲击,最为严重的就是人力。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大多数的社会服务需要和服务使用者接触,但由于疫情关系,况且不了解双方的接触史,难免双方皆有担忧。社会新闻上呼吁「避免前往人潮拥挤的地方及接触非特定人士」让许多志工伙伴却步。疫情的突袭使原先志工人力稳定的日常业务,因志工人力的减缩,而造成服务困难的窘境,更造成社会工作者或相关专责人员的职责因此变得更繁重,相关单位日渐困扰。
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却也因为疫情而逐渐转型。在疫情趋缓的期间许多单位协助服务使用者了解相关科技的应用,让过往直接面对面的服务模式转变为线上服务,大幅减少人群直接接触的机会,同时亦减少交通往返的时间。这可为日后疫情爆发未雨绸缪。
此外,在疫情爆发时,也可发现社会服务相关单位能在短时间组成一定规模的任务性团体协助政府相关防疫措施,并发现社会工作者及志愿服务人员的相互配合,能够协助弥补政府不足之处。也因为有政府、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三方合作,能够让社会服务变得更加完善。
在社会大众关心第一线医疗人员的同时,在医院工作的医务社工,也和第一线医疗人员处于相同的风险威胁。在传统的医疗照护模式中,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在处理案主的疾病适应与就医问题,目的在促使其与环境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患者能够顺利就诊。特别在疫情爆发初期,个案及其家属被隔离,此时,社会工作者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资源连结工作,使个案能充分获得支持。
但在此同时,另外一群在社区中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却往往被忽略。他们同样也面临许多旅游接触史不明的个案,也不确定下一秒会不会就被匡列为需隔离的对象,所以同样经历着风险。随着实务经验的发展,以及2003年曾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SARS疫情经验,实务工作者有了「预防」的观念(例如:戴口罩、取消共餐、上课人数限制等),使得社会服务更加安全。
另外,因疫情关系,诸多行业开始删减人力,许多人因此失业。但笔者却意外地发现,社工人员的职缺似乎不受影响,甚至不减反增。从前的大学同学原先无意愿从事社工一职者,纷纷转战社工场域就业。据此时期的就职者表示「这段期间工作找寻不易,有工作就很好了!」以往,社会工作往往需面临低薪、高风险、高案量的威胁,众人避之唯恐不及。这个长期人力短缺的工作场域,却意外因疫情的缘故,增添许多生力军。但愿未来的社会福利场域不要只是一个濒临失业而应急的工作场域,而是一个能够真正让人稳定安心工作的「友善环境」。
疫情虽然造成全球的冲击,但也因为疫情让我们关系更紧密,疫情爆发虽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却也让一些事情变得更加简便,疫情使台湾人民更加成长。后疫情时代即将来临,立基于社会服务领域的我们该思考,过去的服务模式是否有改善空间?或者现行的方式更精益求精,展望未来期盼疫情早日落幕使整体社会服务品质有所提升,建构完整的「社会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