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情绪陪伴不等于社工服务(邱瑀庭、张郁柏)

蔡英文总统日前出席「110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表扬颁奖典礼」。(总统府提供)

近期一位台湾大学社工学生,以从事社会实验的心态,于2021年初开始经营「出租孟孟脸书粉丝专页。她希望利用自己的社工专长人格特质来提供情绪劳动给需要的人,并增加自己的收入,也想借此帮社工们发声,呼吁社会重视社工的薪资与回捐问题

自从「出租孟孟」在「出清(台大面交)」与「台大学生交流版」等社群网站平台积极地宣传自身服务后,许多议题像是「社工价值定义」与「是否有违背社工伦理」等,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浮上台面,引起社工师们师生们的热烈讨论。孟孟认定的社工价值有「以人为本」、「尊重多元差异」、「关怀弱势权益」及「追求社会正义」四大面向,并认为单方面要求社工系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却不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恐怕有舍本逐末之嫌。

然而,其提供的诸多服务如「家教课辅伴读」、「单纯陪伴倾听,给予适度回应」、「男性基本穿搭、约会互动礼仪」、「陪聊天、陪吃饭、陪读书、陪逛街、陪就医、陪洗牙、帮庆生、陪见家人」及「皮肤保养心得交流」等,是否符合其所定义的社工价值?此些服务是否适合以社工之名来提供?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游美贵教授于接受采访评论此事时,即阐述社工价值为:「被训练去帮助个人群体系统,协助遇到困难的人回到正轨。」且社会工作养成教育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区块,前者系将服务直接输送到个人或家庭;后者则从系统或结构性改变着手,由个人或群体进行倡议或倡导,最后促成政策的改变。她更提到出租孟孟是以社工所学生之名,但提供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服务,许多社工系所学生会认为社会工作的范围不仅止于「陪聊天」、「陪吃饭」或「陪逛街」,且更重要的应该是服务的「对象」而非方式,因此出租孟孟的行为恐怕不符合社工价值,也不会被定义成为提供社工服务。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在处理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冲突,服务的对象不会因为种族、性别、性倾向、族群或生存地区而有所差别对待。透过社工养成教育、结合群体力量,呼吁法律及政策有所改变以落实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是社工者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且随着时空背景推移,多元、新兴的社工议题不断发展而出,导致社工教育亦随之演进,当今社工教育除了加强危机的处理与应对,也重视在灾难现场接住伤者或家属的负面情绪,同时协助当事人各路资源的连结,并针对问题设计出应对方案,绝非单纯地提供陪伴服务而已。

虽然社会上仍然有人将「社工」与「无偿志工」划上等号,但经过多年的倡议与宣导,社会大众已逐渐认知「提供帮助并非无偿」的观念,我国社工的低薪问题也因此开始浮上台面。若单纯地将社工服务与情绪劳动做连结恐怕有欠周全,毕竟社会工作从来就不仅止于处理情绪方面的事务。因此若说出租孟孟所提供的陪伴服务算是社工价值或社工服务,似有误解,且恐怕有误导社会大众「社工服务等于情绪劳动」之嫌。

在国内,除了「出租孟孟」,亦有学生发起「出租自己」等服务;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情绪劳动陪伴服务,例如日本等国家。2019年,一款新颖的应用程式「FarHugs远距抱抱」引起社会很大的讨论,其为使用者连结适合专业心理资源的功能快速又方便,且有极富特色的15分钟短暂文字倾谈服务,提供包括卫生教育与精神辅导等协助,由于服务内容是透过辅导员的文字陪伴,引领使用者进入自身心理世界,进而适度地抒发心情,因此未被认定属于咨商或医疗行为。然而,其使用的文字虽然避开社工专业用词「会谈」与咨商专业用词「晤谈」,并改用「倾谈」等词汇,以及使用「辅导员」等职称,但其提供的「实质」服务恐怕游走于法律边缘,若一不慎,即可能误触社工与咨商领域界线,进而有违法之嫌。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接受会谈或晤谈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能提供此等服务者应为接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社工师、咨商师。无奈社会上有许多人虽然形式上不以会谈或晤谈等专业字眼,却实质上提供类似的服务,造成社工的专业识别度下降。笔者认为,执法者应从「行为面」去实质认定特定服务是否涉入专业社工领域,而非徒以形式上之文字去定义,造成非专业人士得以继续提供不完善的服务给民众,使民众的问题非但无法解决,反而有加剧之情况。

情绪劳动有价是被承认的,但社工服务岂是单纯的陪伴服务?若服务内容涉及社工专业领域就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做,而不应以社工价值作为宣传之用。

(作者邱瑀庭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学研究所研究生、社工师、大九学堂二期学员

张郁柏为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系法律系双学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