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三个寓意以及一个主题
图、文/左撇子《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左撇子最喜欢的电影作品之一,因为能够在商业技术与电影艺术上同时满足观众的导演不多,黑暗骑士的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是代表,来自台湾的导演李安也是。不同于前者的是,诺兰是以理性去解构故事,李安则是以感性去揣摩故事,他能够体会不同身分的心态,因此两个故事的版本才会这么震撼的被呈现,在这部电影里面也藏着很多的寓意,导演都是选择点到为止的交代,所以许多影评都着重在这方面的讨论,虽然这部份李安导演本来就不想把它说死,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篇文章把一些重点整理起来,提供给看完后一知半解的观众来继续发想,不过主力会放在整个故事李安想传达的主题,待会就知道!
先复习一下,在第一个故事中确实藏着诸多的玄机,整个电影最美的一段是水面平静的就像是镜子一样!夕阳倒映在海平面上,海天连成了一线, 好美! 不过回神一想,在自然里面,海是不可能没有浪的,或许,这样奇幻的画面代表着什么意义,或许,如镜子般的海面反应出的是主角pi的心的状态。
这是左撇子在看电影时最开始发现电影有着不对劲的地方,于是接着看画面,就会发现有很多藏着寓意的地方,或是会去想为什么在画面上要做这样子的安排呢?
在结局时pi讲出了第二个版本的黑暗故事后,这些安排就被赋予了对应上的寓意。
以下就选出最重要的三个寓意。
电影的三个寓意
1. 老虎代表着pi的兽性: 船难发生后,船上一直都有老虎在,只是最开始没有出现,到底躲到哪里? 船上除了pi之外有三种动物,对应上都有着安排。
草食性的斑马代表着中国佛教徒(台湾演员王柏杰饰演),鬣狗代表着在船上态度极为恶劣的厨子(法国国宝演员Gérard Depardieu,大鼻子情圣的主角),红毛猩猩代表着自己的母亲。
当斑马被鬣狗攻击时,pi跟红毛猩猩只敢在旁边吼叫,不想见到这种残忍的画面,一直到代表着妈妈的红毛猩猩被杀死后,代表着pi兽性的老虎就跳出来了!(这一幕的3D吓到好多人!)
鬣狗攻击斑马的行为代表着凶残食肉者的兽性,跟少年pi在海上相处的老虎所代表的兽性,更偏向活下去的意志,这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所以在即将沉船时,他发现到活下去的本性跟着他一起到了逃生小艇。
第二次的出现,让他更意识到老虎的存在,因为这是在愤怒之下他第一次的杀人行为,这与他身上宗教给他的道德枷锁不一样,老虎出现了,这次它没办法在消失了。
接着的故事都是pi跟兽性相处的日子。
躲避着自己的兽性,却发现到没有了食物,他自己跟老虎都会死掉,所以他开始想办法捕鱼给老虎吃,第一次的鱼例子,他杀生,但是他告诉自己这都是为了兽性才去杀的。
第二次鱼的例子是飞鱼群,但是饥饿改变了他,这次他跟自己的兽性争夺鲔鱼,跟前一次为了老虎而杀的他已经不一样了。
大家可以在想想看更多的寓意,其他像是上了食人岛、离开岛,还有回到代表人类社会的墨西哥湾后,只发生在海上求生才会出现的兽性,就这样离开他了。
这边就点到为止,接着说食人岛。
2.食人岛?
一般都说是食人岛,我比较喜欢叫他丁满岛,除了上面满满的都是彭彭与丁满的丁满外,是不想混淆岛屿的意义。
这座岛屿藏着的寓意,不是岛在食人,在食人的其实是pi,而且吃的是自己的妈妈。
当时Pi跟老虎都饿到了不行,几乎是在最后的底线时他们才发现了那个岛,并且在岛上补充了活下去的能量。
当夜晚来临,老虎离开了他去了船上,回到人性的pi才意识到自己在干嘛,从代表母亲的莲花中看见牙齿,才意识到自己在吃的是人,而且吃的还是母亲。
电影有一幕是拉了个远景拍摄整个岛的形状,结果是女人的形状,也是在暗示这一点。
站得直直的丁满,也可能代表着尸体上的蛆。
这边也就点到为止。
3. 理查帕克(Richard Parker)
Richard Parker最近在网路上被我们当成老虎的代名词,不过更早之前这是关于沉船吃人的代名词,因为不管是现实或是虚构,名为Richard Parker的这个人,似乎都会卷入相关的事件,比柯南还恐怖,只是柯南有金身不会被杀掉,Richard Parker很有可能被吃掉。
最早要追溯到爱伦坡于1838年的小说"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海难发生后,在Richard Parker的提议下,连同他的三个人同意宰掉其中一个人,让其他三个人活下去,这个案例是Parker吃了人。1846年的真实案例,Richard Parker跟着其他人发生船难,但是这次没有人被吃掉。
还有很多例子,不过左撇子会注意到这个名字是因为另一个真实案例,这个是水手Richard Parker被其他三人吃掉,他们获救后引发了诸多的讨论,还有一场激辩的公审,到底该不该判这些人有罪,这个例子被很受欢迎的哈佛课程-「正义,一场思辨之旅」作为教材,所以印象深刻! 顺便推荐一下这个课程的影片。
Richard Parker是有名的船难吃人代名词,Life of Pi的作者会选这个名词自然有道理在,老虎的名字从Thirsty换成Richard Parker,是不是也在暗示着什么东西呢。
以上三点寓意,提供给当初雾里看花的观众,这部电影值得去细细品尝,网路上已经有很多很棒的影评分析的很彻底,甚至有些很黑暗,左撇子觉得就看你自己的选择去看吧! 这些故事没必要说死,很多人也都在问李安到底是第二个故事还是第一个故事是真的,李安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
"我有时候不愿意讲,也讲不清楚,很多是抛砖引玉的。你们不要像那两个日本的探员一样,一定要问出所以然,我们聊一聊。现在感觉好像PI坐在病床上,被大家的眼睛盯着看,我到底是要讲什么东西。"
就像Pi代表着无理数的π一样,不用继续探索3.14....之后的数字。
所以这一篇文章想了很久,采取这样的写法!
李安导演花了很多的时间、特效去描述第一个故事,然后很简短的带出第二个故事的现实,但是他没有要说到底哪个是真的。
这边文章等到大家都想过第二个故事的寓意后,满足了对第二个故事的好奇,达到两个故事知道的量的平衡后,再来探讨李安想透过两个故事表达的事情,也就是整部电影想讲的事情,就是关于信仰的讨论!
提到了信仰的讨论,就像电影提的一样,见仁见智,跟政治一样是个危险的议题,不过讨论它就会让你的电影更完整,让你的电影更好看,所以请接着看信仰的三阶段。
信仰的三阶段
先在这边定义,信仰不仅仅只代表宗教,「信仰是你选择要相信什么」,是选择你要相信什么样的价值观。
信仰有三个阶段,「摸索、试炼、选择」,这部电影也在讨论信仰,只是他透过宗教作为题材,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题材,比较有想法也比较能感同身受的题材。
电影同样也分为三个阶段,大部分的我们因为好奇两个故事的真假,就有点没去讨论第一阶段,也就是海难发生前的一大段故事,摸索。
就信仰来说,我们都在摸索,因为你不知道要相信什么,就是多听多看,去比较,在电影里面PI同时相信基督教、回教、印度教,只是一个极端的案例,来强化故事的冲突性。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过来人的建议,就像是pi爸爸的科学派,或是妈妈的感性派。
有时候也会寻求权威的观点,寻求宗教上的力量。
pi一直在摸索,小时候的他第一次碰到老虎,他跟爸爸对于老虎的想法就完全不同,理性派的爸爸说
"You think tiger is your friend, he is an animal, not a playmate."
他认为兽性就是兽性,
最早的pi则认为他有动物有灵魂,他在他们的眼中看得到。
"Animals have souls... I have seen it in their eyes."
他们在兽性的歧见,就跟在宗教上的选择是一样的,爸爸是看过一些事情后选择理性的区隔,少年pi是不顾一切的去接受它。
差别就在,爸爸经历过些什么,才使他确信,pi价值观要等到海难的试炼又有了改变。
试炼的部分就像是前面说过的,他透过漂流跟自己的兽性搏斗、共存、分别,他有了些答案。
这是作家来找他问信仰的原因,也是他为什么要说两个故事的原因。
假设第一个故事是真的,这么多奇幻的设定是不能被一般人所接受的,他是无可奈何下说了一个一般人会接受的答案。
那感觉就像是李奥纳多的电影「隔离岛」一样,如果全世界的人的价值观都跟你不一样,你愿不愿意跟他们同步?
"像怪物的活着跟像正常人一般死去,哪个比较糟?"
假设第二个故事是真的,海难后发生的事情太过现实、太过残酷,连他自己都无法接受,启动了防御机制重新诠释了这个事件,为的就是让他在这之后,还能够正常的活下去,追求新的幸福。
有时候,人类就是必须去相信些美好的事情,才能够继续走下去。
"And so it goes with God."
哪个是真的或许在场的各位都已经有了答案,要去探讨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已经像是在辩驳宗教一样,你信与不信而已。
再说,每个人都处在这信仰的三个阶段,想法还是会不一样,在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试炼、选择后,就会不断的架构你的价值观。
纵使有时候你所相信的东西一般人认为是错的,但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还是会"选择"去相信,这就是信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
人,会选择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去听。
但是,请不要去厌恶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最后把信仰的主题带到现实生活。
Don't hate what you don't understand!
其实西方世界主要的几个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他们都信奉着同一个神,可是他们现在在地球上打成一片。
撇开信仰上的认定,从历史上来看就是继承人不一样而已。
犹太教相信犹太人是神所选的子民,所以早期与天主教、基督教处于敌对,因为他们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不承认耶稣,圣经新约的部份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书。
基督教现在跟回教也打成一片,其实回教的阿拉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同一位神! 回教虽然承认耶稣,只是他们认为耶稣只是其中一个先知,在耶稣之前本来就有许多先知,传到了耶稣,最后又传到穆罕默德,对回教来说,穆罕默德才是最后一位先知。
即使是回教也有分派系,就是现在也打成一片、互相炸来炸去的逊尼派跟什叶派,他们也是在穆罕默德死后没有确立继承人,彼此拥立的领导人(哈里发)不一样而已。
他们都相信同个神,却因为其他的因素选择相信了其他教派,而且很有可能彼此都不知道对方信什么,就打起来了,而且对他们来说不能叫「打」,叫做「圣战」...
不知道神的想法是什么呢?
从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到现代的恐怖炸弹攻击,甚至今年更是激战的以巴冲突,对于战争的两边都是圣战。
信仰本该引人向善,而非挑起战端杀戮。
左撇子是基督徒,确实从这信仰上得到很多的好处,例如正向积极的人生观,不过我认为不该只透过圣经去看世界,很多事情不亲身体验无法理解,很多观念不多方参考,不知道谁是谁非,就像是你听过巴勒斯坦人的角度后,会质疑美国跟以色列人侵略人家土地的正当性。
有可能会有纯正信仰的人,认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大逆不道,不过就跟电影的立场一样,信仰就像这个房子一样,有很多房间。
"Religion is a house with many rooms"
对于「怀疑」pi也说:
"Oh plenty, on every floor. Doubt is useful, it keeps faith a living thing. Afterall, you cannot know the strength of your faith until it is tested."
你没怀疑过,没体验过,就无法知道信仰的力量。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要特别写一篇[左撇子] 当人民的权力被绑架。因为当媒体被绑架,我们就无法知道更多的资讯,变得只能相信媒体丢给我的体验。请继续保持你对事情的开放性,然后给每一个族群有说话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会颁给李安导演骑士勋章!
因为要表扬他的电影是一股清流,捍卫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权利。看他的电影,就是为不同的族群发声,让不同角度的观念被传达,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一样的。
Don't hate what you don't understand!
最后要说,电影最开头的动物园画面是在台北木栅动物园拍的喔! 最后上岸的沙滩也在垦丁拍的,明白后又没有觉得这部电影更神奇了呢?
左撇子推荐这部电影在板桥威秀看3D IMAX,音场空间设计最好,而且imax的亮度很高,就比较不会有3D眼镜造成亮度不够的问题了,趁哈比人上映前把握机会去看喔。
延伸阅读
李安导演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11/20 特映心得 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