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人生哲学--《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李安执导《少年Pi的奇幻漂流》。(图/福斯提供)

作者/郭琛旅德台商)2月底3月初到印度出差,回程在飞机上看了两次李安近来导演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我第一次看时主要的感受就是无趣且沈闷,然后花了一段时间思考,到底李安这部电影尝试表现什么讯息?再次观看时换了角度,许多相关的隐喻就因连接上而看到内层的意义,心头随之起了极大震撼,而许多更深层的含义,是反复回想后才能体会个中深藏之意义。此片电影表面是一部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故事情节

电影里中年Pi对来访作家前后讲了二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描述少年Pi目睹了动物的肉弱强食后,与孟加拉虎奇幻漂流的故事。主戏是发生在Pi举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日本轮船遭遇暴风雨袭击,最后在海上沉没了。Pi刚跨入救生艇就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安全无恙,救生艇除了他与这只受伤的斑马外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头成年孟加拉虎。最先鬣狗咬死了斑马,接着也咬死了猩猩,后来这头藏帆布下的孟加拉虎跳出来咬死了鬣狗。

惊慌的Pi因害怕逃到自制的小漂浮筏上,到后来一步步与老虎可以和平相处,期间Pi使用一切生存技能来捕捉鱼类与收集淡水,不但使自己活下来, 也喂食老虎让它在往后海上漂流的227天里活下来。此种令人难以相信人虎如何能长时间在缺水缺食物下相安共存,因此被派来调查沉船案件的两个日本人,听完Pi故事后觉得这是虚构的。

于是Pi告诉了他们另外一个版本。海难后Pi跟着另外三个幸存者,包括厨师、断了一只腿的船员、和Pi的母亲。救援迟迟未来而救生艇上的资源极其不足,人性逐渐消损终于爆发了一连串血淋淋而残酷无情的谋杀。首先厨师杀了受伤的船员,并把船员身体切成一片一片,当做食物与捕鱼的鱼饵,接着厨师又杀了Pi的母亲,以至少年Pi藏在深处的兽性跳出来杀害了厨子,然后在不言而喩的情节下活了下来。虽然第二个故事隐去许多细节,然而救生艇上是如此缺乏淡水与食物,为何少年Pi能经歴227天而活下来?若推想最初食物与鱼饵的来源,绝大多数的人将可想像某种程度的残酷情景。

事实上,第一个故事里的动物都是第二个故事中几个主角之兽性投射而出的,母亲与猩猩对应,厨师与鬣狗对应,水手与斑马对应,老虎与Pi对应。是在一连串血淋淋的事故后,Pi不愿正视这些悲恸的经歴,亦无法接受杀人的兽性是他本性的一部份。所以Pi将本性一分为二,一是欲维持人性的自己;另一是兽性化身为强悍的孟加拉虎。于是少年Pi就幻变成人与虎两个性格、两个角色来相伴,渡过漫长难熬的漂流。除此,李安在片子里用各种比喻,来反复暗示隐喻人性与兽性关系,其中少年Pi和老虎是最醒目的一对,剧情就是以奇幻的旅程来探索生命存在的各种意义。

剧中有一幕是老虎为了捉鱼跳进水里,却无法爬回小艇,而Pi一直不肯救牠,直到黑夜才放下木板救了老虎。这暗喻着Pi曾想放弃求生而动了自杀的念头,放下木板救了老虎是意味Pi选择了继续存活下来。另一幕点出Pi终于承认了兽性亦是本性的一部份,开始有了初步的尊重,他尝试透过相互了解以达到和平相处。Pi带着一袋鱼肉与一长棍上了救生艇,透过长棍与喂食鱼肉,他让老虎知道牠的领域仅在舱盖布内,意味Pi要兽性平时须待在内心深处,仅在觅食进食才释放出来。

在漂流中少年Pi的救生艇遇到大船都难抗衡的大暴风雨,在黑漆天空里暴雨自天奔腾而下,伴着愤怒咆哮的急雷声中,短暂而尖锐的闪电划开了重重的乌云, 也照见狂风卷动接连而来的巨浪,似乎其中任何一道浪,在下一秒会将小而简陋的救生艇打得粉碎。少年Pi赖以为伴的强悍兽性都被此景吓呆了,兽性化身的老虎因恐惧惶恐而嬴弱地匍首伏于船头,少年Pi不禁对天哀号哭泣,他问神:祢已拿走了我的一切,为什么连赖以求生的兽性都要拿走?这说明了在恶劣的环境下失去了兽性,就使人失去了生存下来的能力,兽性并非一无是处。

最后一幕当老虎上岸获救后,虽略停步却没有回头看Pi一眼,就直接走入树林了。镜头虽将主格受格对调,但已清楚表明少年Pi在获救后,重入文明社会前,可以毫不留恋心中原为求生存而释放出来的兽性。

▼剧中的老虎反映的是人的原始兽性。(图/福斯提供)

人性兽性

人心中的兽性是否可以不经意地常相左右?Pi在少年未经世事磨练前,曾天真地认为兽性与人性无异。他曾在无任何保护下试图亲手喂食老虎,并对父亲说:动物也有灵魂,我从牠眼中看到了。他父亲不但对他教训: 动物就是动物,你看到牠的眼睛,只是看到自己的倒影,并立刻让老虎在全家面前咬死了山羊,使得Pi深刻认知兽性的本能。所以后来Pi要驾御老虎时,知道需借用棍子与鱼肉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才能成功。人在世间与别人互动,如身入厨房怎能不沾油烟而炒出菜?

若诚心以人性为目的时,何必坚持与在意手段?兽性有时是不得已的手段。佛家说「烦恼即菩提(正觉)」,说明了烦恼想通了就是菩提,菩提阻塞了还是烦恼。兽性如同人的企图心或称野心,是带着扩张性甚至侵略性的力量,但兽性本身非问题只是如何对待而已,例如身陷险恶丛林中欲全身而退,绝不是对诸丛林野兽以说法讲经可以达得到,倘若兽性能化身为凶猛巨兽时,纵使不说法讲经都可以进出自如。相反在人群中仅想以兽性现身,最后就必然伤人伤己而伤痕累累。所以人自性中的元素如同家中工具箱里不能仅放一种工具,而是锯子、铁锤、螺丝起子、钻头……等等样样倶全,才可以应付家中各种庶务。佛经中多处提到「中道」,人佛不二即是中道,这如同中国古书《尚书•大禹谟》中记载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同理。这中道不是几何数学的概念也不是绝对性的概念,而是相对性的概念,相对性就是非静态的执中而是动态下的执中, 而动态的执中就是做事当下坚持目的但不执着快或慢、我或非我等手段,事过后亦不要执着手段与结果的关连。

现在我们来看看少年Pi这部电影的其它情节,这位少年Pi从小在印度教中洗涤,后来因缘巧合之下,他接触了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因此同时信仰三种宗教,也发觉了这三种不同宗教的各自优点。他的爸爸劝他选定其中一个宗教,他拒绝并认为信仰就像一栋房子,而房子里面有好几层楼,每层有许多房间,其中还有怀疑的空间。尽管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教导其教徒为善,但对异教徒的态度却与为善的观念大大相违,所以古今歴史偶可看到,信徒常以所信宗教之名对其它宗教武力相向。而有些宗教排他性极强,不能认同其它宗教甚至系出同门的其它派别,不但自视为正统且是唯一的正统,以此认定异教的一切不同之行事与观念为邪恶,如此少了尊重与包容,和平相处就不能期待了。

Pi信仰了三个宗教,表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就像我们对于别人的种种可以不认同,但只要尊重就可和平相处,其间的距离可以靠了解缩短的,但尊重是相处最重要的碁石,就像剧中人性与兽性彼此不但不同且彼此亦不认同,但仍可以包容来共渡难关。

关于Pi母亲的去向,李安并不直接说明她的真实下落,但在多处又特意安排情节来隠喩此逃避的问题。首先莲花可说是爱的象征,在剧中莲花出现四次,开头时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划出莲花给Pi看;中间Pi俯瞰海底时,先是看到鲸鱼化形成莲花,然后再变成母亲的容貌;另在女朋友阿南蒂对讲Pi解舞蹈时,亦带入了莲花;最后是在狐獴岛上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故事既然是Pi的幻想,那么他描述狐獴岛上的一切,肯定是投射漂流时所发生的现实与人物。

此时莲花是Pi代表对母亲的爱;莲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亲的遗骸,表示Pi的母亲躯体曽被一片片切下直到剩为骨骸。而这座岛在此象征母亲,白天给了Pi所需的一切,夜晚岛被涌起的酸潮淹没,表明母亲在夜晚遇害了,这个酸是人的胃酸,这表明母亲是被吃掉的,所以岛才被胃酸所侵蚀。暗示着在Pi杀害厨子后,并不是将母亲的遗骸丢入水中,否则应以潮水慢慢淹没岛屿来暗示母亲的下场。

当人在受到不能承担的巨痛,或心灵突遭受极大戕伤,大脑都会以昏迷、失忆来自我保护,以免被一次次惨痛的回忆来折磨而二次伤害。李安在导演前段鬣狗咬死斑马与母猩猩的画面就已很血腥了,但第二个故事中被隠藏删去的真实情节其实更为恐怖,恐怖到任何平述直陈的手法都会人无法承受。所以在两个故事版本中,不管两位日本官方人员和访谈作家都宁愿选择人虎奇幻的版本,即使大家都认知了真相,但仍不愿承认这被隠藏删去的真实情节,因为心灵承受容量是有限度的。这是这部电影功力所在之处,前段浅尝一口已让心神俱震,李安竟用此震吓去带引出后段更巨大万倍的恐怖,令人不敢尝试去承受。

▼少年Pi所经历的惊滔骇浪令人震撼。(图/福斯提供)

冥想与反省

最后我们还是来摸拟想像Pi在救生艇上的经歴。当他目睹厨子杀人的景象,尤其他的母亲在眼前被杀死时,少年Pi被刺激出的兽性,如藏在帆布下老虎跳出来咬死鬣狗般地杀了厨子,接着逃离凶残现场,到自制的小漂浮筏上,但为了活命须回救生艇上吃人肉,甚至吃自己的母亲?捕鱼时亦须以凶残方式重击捕到之鱼到死为止,对于一个吃素的17岁少年,他如何活下去?如何自我解释眼前之惨状而不发疯?获救后怎么适应文明社会?

除了人祸,上天对他的考验还没结束,当狂风暴浪不停袭来,Pi几经折腾对着天喊:神啊,为何要如此折磨我?最后画面是Pi拥抱着老虎说我愿意如此死去,此时Pi已不再排斥甚至接受自己心中的兽性。电影里中年Pi在访谈时对作家坦诚说:没有牠我一定活不下去。为何当时少年Pi如此需要兽性来共渡漂流的日子?是否当时少年Pi仅有兽性支撑他漂流的日子?

兽性带有扩张性,是人积极的表征与前进的动力;相对的人性代表着反思,借由内省就可随沈淀过程使心灵更加充实。但世事都是过犹不及,兽性太过的扩张往往就会造成心灵的空虚; 而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在与外界互动时,单靠人性有时是很难前进的。兽性与人性犹如人的两脚,少了左脚的帮忙右脚再努力,人是不能前进半步而在原地踏步。内心修炼与外部作为各需各自的工具,人生历程会遇到许多不同的过程,也需要不同的工具,犹如做人可以湖涂,做事不能糊涂。

犹如强烈的报复心可以转移耻辱之巨痛,问题是报复之后的空虚如何塡实?在电影里少年Pi不管是在母亲被杀时,或为了生存,心中的老虎被激发出来,但他不会为自己的脱缰失控的兽性辩护,因为他仍然坚持选择人性,所以他常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他为了生存而杀死的厨子与鱼类,当然亦包括吃下肚的几个人报歉。

我们做错事后会有两种反应,其中走入歧路的标准流程就是不认错而自我辩护,甚至开始对错误自我合理化、合法化,到最后整个个性思维都永远沈沦下去而回不去了。Pi虽为求生存犯下的必要罪恶,在长达227天的漂流期间需暂时放下人性去拥抱兽性。这是为什么中年Pi对来访作家说,你若相信第一个故事,你就是相信神的存在,因为不管你相信什么神都是以爱为出发点,少年Pi漂流以忏悔来洗涤仇恨的兽性,以爱来灌溉嬴弱的人性,提醒何者是自己的抉择,神爱世人帮助世人拥抱爱,这应是本片欲传递信息的核心。

有些上过战场的退伍军人,或有误入歧路而不自拔的人,常是少了反思与随后的沈淀,纵然在刼后归来身回文明社会,心灵却仍在丛林待着,这主要都是自己的抉择。少年Pi在遭遇惨绝人寰的经歴,在博命式渡过每一天艰难的漂流日子,一般人在日复一日的怨天尤人,心灵早就被磨出茧来,但他没有放弃人性,就是靠着每天拥抱人性,为此漂流期间他常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大声对自己本性对不起,次次表明自己的决择。所以Pi在获救后,可以重入社会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就是他身错心不迷。

电影结尾镜头下的中年Pi,虽在历经沧桑获救后却没有愤世嫉俗,所以能拥有开朗的笑容,心灵始终充满爱,所以能拥有太太和小孩一起过着美满的生活。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愤世嫉俗,是因为我们幸运地没有受到环境的考验、命运的捉弄,但借用此部电影来学习如何面对突来厄运的捉弄,因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可能会是最大的收获。

看李安编导的电影如高手下棋,行云流水却没有闲棋,伏笔不断而遥相呼应,对人生哲理更是采隐喻方式,点明方向但不坐实,感情丰富而不溢出,使观看者依其经验有不同的领悟,随其喜好各自取舍。

►►►思想可以无限大--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

此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剧情尤为隐晦,寓意却深远,显张而瞬间的暴力下编织交叉着隐藏却坚忍的爱,将本片的张力十足撑开,而其中议题含盖了宗教、人性、兽性等将广度延伸出去,再以哲学、隐晦等形而上的手法使得深度饱和到溶有多层意义。喜欢从哲学角度去思考人生问题的朋友,可再多看几次,每次从不同角度欣赏,如同拨动万花筒到另一角度,电影就如万花筒里的三棱镜转出不同的情境,你将会有境随心转的意外收获了。●作者郭琛,居住在德国,前德国台湾商会联合会总会长,目前为旅德台商。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