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李安:不是我在拍片,是片子在拍我

图、文/远见杂志

题材难度高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喜爱冒险李安,首次踏足3D领域,挑战最难的宗教动物哲学题材,呈现最敏感的人性挣扎,带给跨文化的感动,获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赞赏。

11月10日,金马影展举行《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特别试映。这是电影在纽约影展首映后,首度公开售票映演,ibon开卖不到15分钟,票券一扫而空。

当天,888个影迷被安检人员代为保管手机相机后,挤在国宾大戏院,只为看他们心中台湾之光的新作,却不知道李安将出席。所以当主持人闻天祥预告惊喜人物将现身时,全场鼓噪。

穿着西装的李安,风尘仆仆从另一正式场合赶来。回台宣传迈入第四天,他跑遍北中南,片刻不得闲,招牌笑容,已分不出是温厚腼腆,还是恍神疲累。

但他入场那刻,底下欢声雷动,掌声热烈,几乎掀开整个戏院。他像个开心又不好意思的小孩,接过麦克风跟大家打招呼,「谢谢!谢谢!看到这么多……爱好……ㄜ……(李安与观众笑出来)热爱电影的观众们,真的感觉很好,」向来在国际上辩才无碍的李安竟然语塞!

李安继续介绍《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台词几乎跟过去四天在各大场合说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语气带着紧张,「我希望你们看了会喜欢,」这也是《远见》记者跟了他所有公开行程后,第一次看到温和有礼的李安,有些不能自已的情绪激动;大概是在结束所有官方行程后,李安终于面对他最在乎的观众了。

呈现人性挣扎、跨文化感动

今年58岁的李安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出道20年,12部长片,题材横跨家庭、文学、同志、武侠、谍报与音乐等。行走东西,又贯穿古今。他不仅是金马奖、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的常客,也是首位拿下奥斯卡金像奖的亚洲导演。

最重要的是,李安总是挑战不可能的题材,在最敏感的人性挣扎中,用大众普遍能懂的方式,带给跨文化的观众不同的感动。编剧王蕙玲跟李安合作过《饮食男女》《卧虎藏龙》与《色戒》。讲到《色戒》中经典的牌戏,她说,「李安要求的牌戏精神是,让观众不要因为没有麻将知识而被遗弃。」

这回,李安为了让偏哲学思考的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更多可看性,首次踏足3D领域,甚至把整个好莱坞剧组设备搬来台湾,只为说一个好故事。「冒险跟做不出来比,我宁愿冒险。冥冥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冒险试炼自己,我的命运、电影的命运跟Pi的命运其实是平行的,」特映稍早前,李安在饭店接受《远见》专访时笑道。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加拿大作家杨.马泰尔(Yann Martel)畅销全球的小说,改编而成的3D奇幻冒险巨作。故事描述印度少年Pi,全家丧于船难,唯有他存活下来,但陪伴他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却是一只凶猛的孟加拉虎。他一边学着面对未知的大自然,一边摸索与老虎相伴相生之道。

挑战最难拍的电影题材

原着小说非常畅销,在美国甚至被列为青少年必读读物。但故事牵涉小孩、大海与动物,刚好是电影制作避之唯恐不及的三大元素主题又是宗教、动物学与哲学,对一般观众而言,门槛较高。2003年福斯电影公司买下翻拍版权后,历经奈沙马兰等大导之手,电影仍无疾而终。

2009年,福斯找上李安。他明知要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拍成电影,几乎跟Pi发音本身所代表的圆周率π一样「无解」,还是接下了。

李安说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并非文字转影像那么简单,应该是文字的细节或元素,刺激他想做电影,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吸引他的,当属对信仰与神(God)的讨论。这也是过去拍片多着墨在人性与文化上的李安,首次探索生存与心灵的主题。

李安解释,信仰是一回事,宗教是一回事,后者是社会组织。Pi小时候信三种宗教,但他一个人到了海上,就是生存,当虚幻跟真实的界线开始模糊,「他怎么不发疯?他真正面对的是一个抽象的神。神告诉他的第一件事,不是『神爱世人』或『菩萨保佑』,而是你要怕我!」

面对大自然,应虔敬与谦虚

电影中,李安用两场暴风雨处理这个讯息。当他在做第二场暴风雨的配乐时,刚好与曾为他编着《十年一觉电影梦》的资深影人传记作家张靓蓓通电话,张问《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不是他的「天问」,李安当下就觉得「对,可是不是国仇家恨的天问。」

李安引用希腊的说法,人在神性跟兽性中间摆荡。第二场暴风雨,Pi先问老虎为什么害怕?接着问神为什么要吓老虎?最后对着暴风雨问:「我已经失去一切,我臣服了,?还要我怎么样?(I''''ve lost everything. I surrender. What more do you want?),结果神puk!(做翻覆的动作),」李安激动示演,这段逼近信仰核心、心生敬畏的过程,跟圣经中上帝考验约伯(Job)信心的故事呼应。

这里,李安想表达的不是神学讨论。他认为,面对不可知的大自然,和被视为虚假不存在的精神、幻想与故事,应该抱持虔敬与谦虚。而这个态度,正是一直以来支撑他人生创作的信念。

「什么是神?祂比我们高,没有办法揣摩。所以你要相信不能证实的事情,对不可理解的东西产生一种感性的寄托,这个,我觉得是神。」

生活本身不容易找出意义,只有上帝知道。我们只有在故事的结构里头,找到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意义,我相信这个东西不是空虚。」

被试炼,才知道信仰的力量

李安14岁时,就读台南延平中学,不爱念书,也不惹事,每天跟死党晃啊晃,周末跟妈妈去教堂。有天他突发奇想:不祷告会怎么样?试了几天,什么事也没发生,他索性不祷告了,但他开始思索人为什么存在?

「你要被试炼,才知道信仰的力量,」李安再次笑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让他「开门见山」进入他一直以来在思索的问题。

事实上,这部电影历时四年,剧本修改400稿,制片金额达1.2亿美元,完成片子本身,也可说是「电影大神」给李安的试炼。

除了在台中水湳机场打造世界第三大的造浪池,李安还请来《铁达尼号》《阿凡达》等一流剧组,照顾300多人的生活起居。为了创造全新的3D体验,电影后制长达一年半。其中,片中老虎等动物几乎都是靠电脑合成视效;电影制作书的作者Jean-Christophe Castelli特别生动的描绘,片子明明拍完了,但剪接室里,李安却还在指导由R&H50人团队所共同设计的老虎表演。

种种看来,《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可说是李安电影生涯目前为止,拍摄挑战难度最高、经费成本压力最大的一次。

问李安的太太林惠嘉,这次拍片跟以前拍片的痛苦状况相比如何?她说:「他每天都有1000多个问题要解决!我到现在还不敢相信他真的拍完了!」

电影没一定答案 非单线进行

李安这趟回来,苍老许多,但他本人甚少抱怨或诉苦。公开演讲时,台中市文化局局长叶树姗问他困难无解的时候怎么办?李安回答,他没有一个方法。但他只知道他一定得放弃自我(ego),尽力之后,痛苦到一个阶段,不晓得为什么突然就豁然开朗,跟电影中暂时出现的「狐獴岛」一样,姑且可称之为信仰,「我真的觉得不是我在拍片,而是片子在拍我。」

李安承认,拍片到现在,自己真的有点天分。但天分不是创作、聪慧或意志力,而是专注以及让周遭人相信的能量,「哪一天我没有感应到这个东西,我就不拍电影了。」李安也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老天爷就是比你强,没办法,我必须非常谦卑。」

陈文茜表示,她最佩服李安无论几岁仍保持纯真,把自己蹲低看任何事情,「我从来没看过有人用3D影片叙说一个古老的智慧、单纯的人性,这种反差就是李安经常给我们的东西。」

李安强调《少年Pi》的故事,并非单线进行,比较像是数学圆周率π,没有绝对答案,他希望电影可从各种角度解释,触发思考。至于电影最后留下的伏笔,就像Pi所说:「我告诉你我的故事,你自己决定你要相信什么。」

相信电影的李安,通过种种试炼,以最虔敬的心、最壮观优美的3D技术,说了一个有关信仰的故事。台湾、大陆与美国都传来《少年Pi》票房捷报,或许,诚挚的面对电影和自己,李安最终也得到来自观众最诚挚的回馈。李安作品年表〉1991年《推手》获金马奖〉1993年《喜宴》获柏林影展金熊奖等大奖〉1994年《饮食男女》获金马奖〉1995年《理性与感性》获柏林影展金熊奖等大奖〉1997年《冰风暴》〉1998年《与魔鬼共骑》〉2000年《卧虎藏龙》隔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大奖〉2002年《绿巨人浩克》〉2005年《断背山》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等大奖〉2007年《色戒》获金马奖、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等大奖〉2009年《胡士托风波》〉2012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2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