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美中贸易战下的台商全球布局战略

如何因应中美贸易战影响,是企业关心的课题。图/本报资料照片

美中贸易争端越演越烈,短时间恐不易落幕。美国除了持续提高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外,也将多家中国科技及军工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借以抑制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放缓中国威胁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脚步。如今美中贸易争端已然不单纯只是贸易大战而已,更进一步扩大升级为科技战,乃至发展为两国的世界争霸战。

倘若美国持续对中国科技设备及关键零件执行出口管制,迫使中国调整高科技产品的制造战略,那么全球制造供应链势必重新洗牌。美中各自发展及订定自己的产业规格标准,全球供应链体系将逐步发展成为one world、two systems,也就是G2(美中两极)供应链体系未来世界的来临。

中国强势发展至今已不是吴下阿蒙,在ICT、智能、大数据、5G等高科技产业领域都取得重要的领导地位,不仅跃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基地,在全球的地位与影响力不容小觑,尤其「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已实质威胁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中国挟着经济的飞速成长,加上同文同种优势,多年来吸引大量台商前往投资,并成为台商最主要的贸易与投资地区

为了因应美中贸易战,以及G2供应链体系未来的发展,台商不宜再将鸡蛋全部放在中国一个篮子上,应积极开拓中国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分散贸易与投资风险,以包括中国、新南向新兴国家、以及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多元发展方式,建立健康平衡的经贸三只脚,才是台湾经贸行之久远的根本大道。

首先,台商应该借由这个契机加速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出口导向的运营模式,积极建立自有品牌,升级整合全球资源以创造和分配价值能力,将投资台湾列为第一优先,强化台湾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的全球化经贸新世代。

中国市场仍是台商的一个主战场,不能放弃。台商应该将大陆投资视为全球化经营的一环,需要继续深耕,建立滩头堡,但必须有风险意识借力使力提升己身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台商不能逃避红色供应链,不仅要正面面对,还需要融入,利用可能的优势创造红色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占据关键位置,强化台商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考量与第三国合作合资共同投资大陆,是降低政治风险的一个方法。在与欧、美、日等国连结合作,扩大全球化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可借镜先进国家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出台商自有品牌的逆制造模式,创新经营,并可在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下,趁势重新布局北美市场。

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促使苹果、福特汽车通用电气等外移的美国制造业回流,也吸引三星电子、丰田汽车、鸿海等外国企业逐步扩大在美国设厂。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签订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则又增加了外商对北美自由贸易地区新的投资诱因。在美中贸易大战,以及面对未来G2供应链体系的可能来临之际,台商应可以认真思考如何加强对美国的投资布局与经营战略。

至于新南向新兴国家的经营,因为政府缺乏顶层设计的大战略与创新运营模式,新南向政策执行三年多以来,效果并不突出。

东协与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宗教文化差异颇大,不同的市场特性、不同的投资动机,宜应采取不同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经营战略。

其一,以越南、缅甸,柬埔寨地区为主要生产基地,建立一「非红色供应链」体系,以因应美中贸易大战,并为G2供应链体系做准备。初期生产居家生活、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美丽等商机的产品,除外销其他国家外也可以提供东协当地市场需用。中后期则在建立完善的高科技产业供应链和培养技术人才后,规划生产ICT等高科技产品。

其二,以印尼为清真基地,行销全世界穆斯林市场。印尼有2亿6千万人口,大部分信奉回教,台商可考虑以印尼为清真基地,将清真产品行销于占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穆斯林市场。台商进入印尼市场可以采取国际化进程模式,先以出口贸易方式抢攻印尼内销市场,然后再采用合资或独资等方式进驻境内,并以雅加达及其卫星城市为起点,渐次延伸到其他二级城市。

其三,以出口贸易模式抢攻印度内销市场。印度有29个邦,13亿人口,虽然每个邦的语言与宗教文化不尽相同,产业基础措施也不健全,市场潜力却是非常庞大。建议可先以出口贸易模式抢攻印度内销市场,然后配合莫迪政府推行的「印度制造」政策,采用合资、独资等国际化进程模式进入,并以单点深耕的方式扎根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