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自发培养 三峡河生态观察员

三峡愿景工作坊每月进行1次生态监控,召集民众研究员,长期观察河川环境,希望能培养出在地生态志工,让地方自发关心生态。(吴思儒提供/蔡雯新北传真)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去年发展地方愿景计划,促成不少学者、在地民众组成三峡河愿景工作坊,由地方自行建立长期河川生态资料库,虽然专案计划已结束,但民间却自发延续,从去年10月持续志工培训,对三峡河展开生态观察,从中发现河川有近30种鸟类身影,工作坊将持续培养在地观察员,为地方生态努力。

川流之岛流域学校执行长吴思儒表示,十河局去年的地方愿景专案,有不少在地的国小教师、鸟类观察家加入,讨论三峡河周边产业河流文化发展,由政府提供给民间经费,但去年底专案停止后,便由川流之岛流域学校开始募集资源,让在地民众免费参加,并由野鸟协会成员、生态调查部专员环教研究生带领观察,使工作坊延续,保存先前生态资料库。

「三峡河开始整治后,特殊鸟类开始出现!」吴思儒表示,工作坊自去年开始观察,发现三峡河内八哥白头翁红冠水鸡红鸠等近30种鸟类,特别的是十河局开始整治河川后,原本溪流干涸的状态改善不少,吸引到小䴙䴘等爱好湖泊环境的鸟类栖息。

「最终目的是提高在地民众对三峡河的生态意识。」吴思儒说,三峡河过往都没有生态观测纪录,在地民众对河川保育的意识也不高,工作坊1月1次的生态监控虽上限20人参加,但训练精实,希望1年后能培养出在地生态志工,对鸟类自行监测,进而将生态意识扩散出去,完成「自己的河川自己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