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疫情改变全球贸易形式 跨境电商成中小企业must do

疫情延烧,阿里巴巴善用资源,为台湾履约率高的厂商增加曝光率,协助走出营收低谷。图/美联社

新冠肺炎疫情延烧,民众对于人货跨境移动的不信任和恐慌感,造成外贸的信心危机。不过,危机就是转机防疫期间,跨境电商需求浮现,商机暴增,台湾中小企业主更应静下心来拟定新的跨境外贸策略,做好准备以迎接未来的商机。

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

我们观察到,在防疫期间,相关产品口罩消毒液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询盘数量增加4百倍,医疗健康相关商家询盘量成长1.4倍以上,其他商家也有三到六成,甚至数倍成长。证明在疫情冲击,「宅经济风潮席卷下,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买家与产品需求飙升,电商商机大幅涌现。

不过,尽管电商平台是「宅经济」下的受惠者,需求大增的同时,部份商家的业绩却没有同步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库存不足、原料供应国单一,无法抓住暴增的订单,可说是「看得到却吃不到」。整体而言,平台上商家的受伤程度仍超于预期。

加上,受到疫情期间影响,虽然许多供货厂商目前正积极复工恢复产能,但未来三至六个月内,全球买家的购货成本依然有可能因停工影响而提高,买家更意识到企业若只有单一供货地,将面临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换句话说,过去提倡出口到不同市场以分散风险的概念,如今更要往上游延伸,原料的供应也该扩及不同地区。「产能分散」将有助于全球外贸市场的增长,台湾将会是重点成长市场之一,「全球供货全球送」也将成为未来跨境贸易焦点。拥有多元货源经营多元市场的商家才是最大赢家

中小企业主若想确保产能无虞,有效透过分散产能方式降低营运冲击,就该善用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数位化工具,向全球寻找原料供应商,确保供应链能更多元也更弹性。再者,除了数位化外贸外,中小企业主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数位化经营,以数位化思维来找客户、找原料,更扩及管理企业与衡量员工绩效。

用电商赚外销 就是现在

至于尚未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主,此时也是踏入数位化跨境贸易的最佳时点商研院董事长许添财日前曾公开建议,国内142万家中小企业宜加速发展跨境电商,也正好呼应这个论点。原因有三:首先,受到疫情影响,大众对于坐飞机、参展及面对面谈生意等传统线下贸易模式,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就算让员工外出谈生意,企业主也负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没有其他选择的状态下,企业主更应该化阻力为动力,透过数位转型降低未来风险。

其次,跨境电商平台也能解决急迫性的问题,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度过危机。一般来说,企业谈及数位化,多半会从SEO下手。SEO固然是许多企业愿意纳入考量的手段之一,但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期间更须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成本,在疫情影响当下,反而远水救不了近火。此时,跨境电商平台,反而能提供丰富的全球买家资源,为企业引流,让企业主找到原先没看见的商机,度过眼下的危机。

最后,跨境电商平台也能主动为具有供货能力的中小企业,争取更多曝光。举例来说,阿里巴巴国际站近期就盘点台湾履约确定性较高的美妆汽摩配、机械、自行车、健康医疗与五金工具等行业,投入资源加大台湾商品的曝光之余,更善用资源协助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走出低谷。

实际上,跨境电商平台与数位化外贸的模式,可运用科技与大数据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效率低度匹配性与高度业务风险性的问题。在疫情过后,复工的中小企业更应该抓住产业复苏,贸易模式改变的机会,数位化外贸已从企业的「nice to have」转变为「must do」,成为未来企业生存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