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新制 医生不能说的秘密

文/今周刊

你可能知道,二代健保将从你的薪水利息挤出补充保费,但你应该不知道,更严重的是你看病的品质也正逐渐下滑。一个源自健保局两年前导入的DRGs支付制度,正让你在医院检查项目不知不觉减少,甚至沦为医院拒医的「人球」。医生无奈而说不出口的秘密,他们想说的是─你只能靠自己。

这是一位公立医院医生的心声

「在DRGs支付制度下,你要有比较好的品质,你要病得有尊严,未来,你自己要负担的额度一定会越来越多。

现在民众求偿意识高涨,完全不容许我们误诊,为了不误诊,我们只能做更多的检查去确认病情;但在DRGs支付制度费用管控下,未来只针对该次入院主要病情做检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这听起来很合理,只是对我们来说,为了减少被告机率,降低病人看诊的品质是必然的趋势

疾病的判断与处理是很复杂的。为了不误诊,只能做更精密的检查,但这绝对超过DRGs支付制度给这个疾病的预算上限。超过的成本医院必须吸收,如果我手上多数病人在医治后都超过预算,医院会来检讨我的绩效,未来有复杂症状的病人来看诊,我到底该不该收?

再者,DRGs支付制度下,一项费用只医主要疾病,如果一次要看两种需要开刀、住院病症,为了不让医院赔钱,我只能医好一个病后,想理由请他出院,接着再住院一次。

在住院天数上,DRGs支付制度也有规定,要尽量让病人手术后三至五天内出院,在DRGs制度下,对病人的给付是固定的,病人如果住院超过DRGs制度规定的天数,医院就有可能赔钱,我们只好想尽办法让病人快点出院。

我不能说DRGs支付制度完全不好,但它确实存在许多隐忧,尤其对一些有复杂病症或者是老人来说,相对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想要维持与过去一样的医疗品质,甚至更好,未来必须从自己口袋掏比较多钱。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开口叫病人自费呢?我很想,但我开不了口。病人或许当下同意,但在出院后,他可能会到健保局告我,说医生怂恿他自费看诊。」

未来,在DRGs支付制度影响下,想要有更好的医疗品质,自费比率及额度会变得比现在多,除非你的口袋够深能够因应,否则就该把生病的风险转嫁给医疗险

看到这里,相信你心中一定画起大问号,到底DRGs支付制度是什么?未来,我也会受到这个制度的影响吗?我该怎样因应?

两年前导入多数病人仍不清楚什么是DRGs

DRGs支付制度的完整中文名称是「诊断关联群」,是一种新的健保支付制度,早在二○一○年,已经有部分疾病纳入DRGs支付制度规范下,例如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只要住院、开刀都会受影响。但因为它控制的是医院的费用,病人根本不会知道自己正受这制度影响,甚至已经实行两年多了,还有许多民众搞不清什么是DRGs。

曾在外商寿险公司担任寿险顾问王小姐,去年因为胆结石,进行了一次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告知她的家人胆管似乎有发炎现象,必须要观察一阵子,但住院三天后,还有黄疸症状的她,在医生的说服下出院了。「我的伤口部位就是隐隐作痛,那种痛不是伤口的痛,而是有个地方不对劲;但医生只不断强调是一般伤口的痛,要我放轻松回家休息。」王小姐说。

术后回家,疼痛却让王小姐无法入睡,终于在第三天再度到医院挂急诊。「这次我学聪明了,我直接告诉医生请一次把我医好,不管多少钱我都可以自费。」而这次她住了九天的医院,终于把问题解决。

因为身在保险业,王小姐对DRGs支付制度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陌生,但她也只能猜测,是不是受到DRGs一次只看一种病的预算控制,让她必须受两次苦?而肝胆肠的部分,还是在第三阶段才会导入,难道医院早一步执行了?这个问题,恐怕没有医护人员敢诚实说出答案

※注:本文摘自9月19日出刊之822期《今周刊》封面故事,全系列包含「医生说不出口的秘密」、「四大族群应具备的医疗险渐进规画」、「看懂癌症、重大疾病险的关键七问」、「一次搞懂医疗保险用语」共四篇。()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22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