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琛/北京的下一个危机
▲大陆人口众多,也显示庞大的消费市场。(图/视觉中国CFP)
文/郭琛台湾有些人对在大陆荷包比大陆同胞更关心,有些人是对他国同胞比大陆同胞更关心。但「九二共识」开始逐渐被植入后,不管喜欢与否,台湾须对大陆更关心,因为不管「一个中国」是未来式?还是假设式?「各自表述」已是两岸的进行式。有人认为台湾想以四两拨千斤影响大陆是痴人作梦,但依物理,选好杠杆原理的支点,四两可拨动万斤的。这支点会是那个呢?北京的上一个危机是89年的六四,若你告诉未曾出国的中国人,89年六四曾发生中国军队杀害学生与市民,你会得到回答:「你是骗子,你撒谎!」而许多出过国的中国人大多会回答:我知道有六四事件,但我、我父亲都比上一代都富有,我们算是利益获得者,为何要反对(共产党)?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对中共的统治,愿意忍受目前的政治制度,不是不知道其他的替代方案,而是六四之后共产党满足了大多数大陆人民的期望,尤其在经济发展,解决了穷的问题。但今天的中国已经是遍地危机四射,有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环保危机、经济危机等等,这一切危机的祸根就在体制。中国89六四之后的(小)改革(大)开放下已将用尽边际效应,未来5年内必出现停滞结果,若继续依赖刺激而不大改革,中国经济问题将严重到无法掩盖其他的种种问题。另外原开放后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腐败,因腐败者的胃口越养越大,已经逐渐加重成掠夺了,而这种掠夺的持续是体制问题,不是人事问题,成为损害国家、民族的最大威胁。自从柯林顿喊出名言「笨蛋!是经济问题」后,北京如同各国执政党的下一个危机,也将会是因经济停滞所引发的社会危机。 在发展阶段需要大规模项目建设时,集权体制可以轻易解决启动计划时的「静摩擦」问题,像许多建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发电等系统,集权国家不用多花时间辩论就可迅速完成了。若经济停滞发生在民主制度的国家,就仅是无奈而不会危险,因为在全民参与、监督下,政府的政策是透明的,民怨不会有太大的暴冲,有很多机会做理性的疏通与改进。但集权体制会因没有充分讨论的行动,在重大的基础建设完成后,不是重复投资或好大喜功下,投资报酬率开始一路下滑,当债务上升速度比GDP还快,无独立的监督机制也就无政治信用,单纯的社会事件常会引爆不对等的政治灾难。今日中国在缺乏监督、协调的机制平台的专制体制下,经济一旦停滞,流血冲突是很难避免的!香港《中国劳工通讯》的统计数字指出,中国大陆2014年发生了1300多起罢工抗议事件,相比2011年的185起多出了数倍,但2015年,罢工更增到2944起。如今更是四处逮捕维权律师,真惊讶共产党处理高压的愚昧。共产党亦知道停滞下的民怨是很可怕的,如何纾发?就找代罪羔羊,或找议题转移百姓注意。这也是为何中国必须成长,即使在通货膨胀率已大大超过成长率。但未来中国的GDP可能中速成长吗?能靠出口、内需或投资那一项?还是就靠通货膨胀达成?
中国大陆的出口经济89年后台商就先嗅到中国开放的决心,开始由散户后来到一整串的供应链结伙进入了中国。翻开中国出口历史纪录,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6年间,在大陆的台商占中国出口比重年年超过50%。自从2001年开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各大工厂亦纷纷移到了中国,这使中国成为世界的生产基地,至少有2亿中国产业工人为全世界生产产品,若工人每个月工资为2,000人民币,则全世界每月须汇入4,000亿人民币到中国,一年汇入48,000亿人民币。每年48,000亿美金是中国外汇盈余的最基本数字,也是中国经济元气之所在。但当年中国生产是享有最惠国待遇,如今已取消外,还处处被加上反倾销税。另外沿海产业工人的工资由每月120美金,到今日每月600美金还召不足工人。相对越南工人的工资每月120美金,印度、缅甸的工资是每月60美金甚至更低。这是为何劳力密集的生产工厂大多一一移出了中国,出口经济遭受基本盘的减少,若无其他新兴的大型产业出现,决无法支撑中国所需的GDP成长。中国大陆的内需经济股市、房市与消费是内需三大支柱。原大陆开放后沿海地方政府的发展,是首先加强基础建设,然后在招商成功后,不但有了产业,连带外汇、税收、人口亦增加,就顺势开始卖土地、造镇,才发现到最后真正有实际获大利的是卖土地与造镇。结果现在内地的各地方政府,都是非常聪明,基础建设虚应一下故事,就开始招商,各省市都是没有太多评估下就大举债、大建设,并且一口气规划并全力卖土地与造镇,结果「鬼城」遍布全国。
▲大陆的房产发展迅速。(图/翻摄自新华网)
房市自90年代后,土地税收划归地方政府后,各地方政府就努力把农地变更用途,中国大陆土地出让金普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成以上,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比重达69.4%,在 2014年全国卖地收入仍然高达4.29兆元。只要地方政府要保财政,就会继续开发房地产,但没有足够的真正买主,中国大陆银行业就将永远背上巨额坏账这个沈重包袱。目前全国城镇尚有待售住宅4.3亿平方米、在建住宅34.4亿平方米,合计38.7亿平方米,已有50多座「鬼城」遍布全国。明显在崩盘的有内蒙古鄂尔多斯温州、海南(其他地方是最高价的价限,海南是限最低价,不能低于17000元)、贵阳(房子多到平均每个人能分到30多套房子)。而中央内部预警要崩盘城市还有大连、沈阳、营口、烟台、青岛、唐山、常州、宁波、石家庄、长沙、海南、丽江、北海、惠州、珠海。结果中国大陆经济龙头产业的房地产,高度泡沫化,这些待售房产积压的就是银行贷款。投资与股市因为工资、土地都非常便宜,加上大陆各地方政府提供各种优惠给投资厂商,甚至环保的法规多弃置不用,所以早年的投资大都为包含台、港的外资,尤其是加工出口的工厂;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时,大陆政府为补足出口的衰退,与日渐外资投资减少下,大陆各级政府早就是中国最大的投资者了。政府投资的自然是国有企业,连股市中的主力都是国有企业,在这些可以看到一些讯息的国企中,已有266家属于「僵尸企业」,分布于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9大行业,早就处于产能全面过剩状态,这些「僵尸企业」的生产价格指数已连续3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亏损达面值8成。依2015年10月中国大陆财政部月报显示,截止到9月30日,中国大陆国有企业整体债务总额达到77.7兆元人民币,已超过中国大陆GDP的总量。照理说,中国迫切需要淘汰低阶且缺乏效率的产业,以便将经济转向更富效益的领域。但这些问题的产业都为国有企业,就像年产500万吨的唐山松汀钢铁厂的情况,由于产品价格低迷、需求疲软,整个行业陷入亏损,加上原本的债务负担,年初只能停工了,但停工几个月后,又再复工了。想关掉这种最有问题的工厂也困难重重,因为松汀钢铁厂雇用了6000名员工。国企是种不需要负责任的企业,原三中全会在60条改革决议里,说资源配备要以市场来决定,但又重申国有企业是主导地位。就在2015年9月份的最后一份国企改革的文件定论,中国要巩固大的国企,让它变得更大。因为可由国企在国际上争世界第一?因此国企是越大越好?中国的坏帐各种问题都可由钱的角度来评估,中国大陆银行是支付这些房地产、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所需的钱,每处的坏帐都是几兆几兆的起跳。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和银行坏账,将会是引发中国大陆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两大地雷区。依2015年7月清华大学发布的城市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全国289个城市透明度总体都很低,连排名度最高的上海市也远低于及格,地方债早就成了一笔笔糊涂账。以2013年为例,各地方政府债务到期约计6.24兆,但绝大多数是以借新债还旧债,并未实际偿还债务。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坏账率是1.5%,但国际金融业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大陆真实坏账率远高于官方数据。其中,法国里昂证券(CLSA)估算中国大陆银行业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1%,是官方数字1.5%的6倍之多。这意味着中国大陆银行业有7.5兆元人民币的资本缺口,超过中国大陆GDP的一成。银行的钱到最后变为房地产企业、大型国企,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对于私人企业的帮助是微乎极微。80%以上的钱还在房地产的,若房地产崩盘,地方政府就崩盘,银行也跟着崩盘。鬼城遍布全国但大陆的金融危机总是不会爆发,代价就是持续且恶性的通货膨胀,换言之,全民为患上败血症的中国金融业债务买单。2003至2013年十年间,外汇资产增加了3.4兆美元,而基础货币竟增加了88兆元人民币。据渣打银行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大陆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存量高达13.8兆美元,是全球第一货币大国,虽然中央银行一再宣布调降基准利率,希望吸引企业投资及鼓励民众消费,也就是希望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方式来带动经济动能,以弥补出口低迷造成的成长缺口,但由各大小银行的存放款的高利率显示,各银行的隐性坏账不低,货币市场是急需资金!这意味中国大陆的金融系统有如得了败血症的病人,这头刚输入资金,那头就流出即坏账。中国迫切需要的改革英国《金融时报》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16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上升至创纪录的237%到239%,而2008年以前中国的债务与GDP的比重常年稳定在150%左右。近来许多投资者悄悄地在中国开始获利了结,中国资金外流在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6,750亿美元。导致债务与GDP比急增的主要原因,是大陆政府采取大规模放贷的方法来提振经济增长,据报,中国大陆2016年一季度新增贷款6.2兆元人民币,是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季度增幅,比同期增长逾五成。中国政府不能再将股市、汇市与房市作为保成长的手段。当前急务,首先要减少货币的过量投入,让无获利、无现金的国企、银行与地方政府认清问题所在,也就是把长久以来累积形成的泡沫澈底挤掉。同时落实去除产能过剩的盲目生产,尤其是低阶且缺乏效率、缺乏利润的产业。若想挖出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和银行坏账这两大地雷,中国政府须纠正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以盲目投资造成国有经济的过度膨胀。回归市场原理,让良币驱除劣币,去杠杆不要让劣币信贷增长,才可能大幅削减债务,也让优质的官、私企业与地方政府能有所需的信贷来成长。尤其须在各领域推行结构改革,包涵金融、财政、土地等各方面。虽会有改革的短痛,但终能换取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国经济现阶段须透过各项改革,把成长的瓶颈打通,而不是靠过度地印钞票来冲裂瓶颈。集权体制是很难处理好细腻的「加减速」动作,因为问题本身持续在变化着,各层执政者的心态亦是持续在变化着。虽然习团队一上台就大力肃贪,已有上百位贪官一一下台,但此做为犹如只知扑杀蝇、鼠之害,而不知增加独立的监督体系,来清除豢养这些蝇、鼠的垃圾,扑杀的速度才可以快过豢养的速度,否则民怨几经累积来不及清除终将爆炸;若能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民主体制代替集权体制,更能直接去除垃圾堆积的根本因素。
但中国政府对改革的方向无共识,而决定继续加码,想依靠债务和投资来带动短期的成长了。似乎中国初步开放的成功,造成了接续改革的阻力,只有等到开放的边际效应确实用尽了,在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机会有成长空间时,在激流中摸石头过河吧?!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郭琛,居住在德国,前德国台湾商会联合会总会长,目前为第廿二届欧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监事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