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书】郭琛/护持我们的善能量

▲日本奈良东大寺广场前的金属雕刻。(图/记者林冠瑜摄)

作者郭琛旅德台商)我们应常有被感人的文章、新闻触动过,当善能量被唤醒时,是否我们能在其消退前,即时将善能量转换为行善的愿望?再由「如是想」进到「如是行」?最后由「如是行」到「我见证」?

一般而言善能量被触动的人很多,发愿说要做的人就不多了,真做的人就更少了,能持续做到见证真理的人更是微乎其微。为什么?心有愿行善,而身常遍体鳞伤。为什么?行善难,难之处在于与他人之互动时的自处。所以应感恩让我们有行善机会的人,他们帮助我们护持了善能量。

修行四部曲──信、愿、行、证,大乘修行尤为突出「觉他」的菩萨道,以持戒、布施、忍辱、禅定、精进、智慧的般若六度来充实原始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其理论在动态修行上尤为重要与实用。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点出行菩萨道时,与他人互动的自处原则。在此专注于自己感应到的其中五项。

第一行愿、礼敬诸佛

巴西的神学家LeonardoBoff,同时也是一位宗教自由的改革者,与达赖喇嘛尊者曾有过一个简短的会谈。他回忆了那次的经验:

在一个圆桌讨论后的会议休息时,我带着兴趣但有敌意地问了达赖喇嘛尊者一个问题:「尊者,什么宗教最好?」我认为他会说:「比基督宗教历史还要悠久的藏传佛教或者东方宗教。」

达赖喇嘛停下来对我微笑并看着我的眼睛回答说:「如果一个宗教让你更接近天主,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就是最好的宗教。」

这令我非常惊讶,因为我的问题其实是含有敌意的,这么一个有智慧的回答令我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我接着问:「会让我什么更好?」

达赖喇嘛回答:「只要是让你更有慈悲心、更有觉察心、更有平等心、更有爱心、更有人性、更有责任感、更有道德感、能对你有如此影响的宗教就是最好的宗教。」

▼达赖喇嘛。资料照。(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我沉默了,就算到今天我回想起来,仍然非常惊讶他充满智慧及令人无法反驳的回答。

佛亦曾给一群请教他真理的婆罗门教徒,一个极为重要的忠告。他说:「护法智者,不应作如是的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当时一位名叫迦婆逿伽的婆罗门教徒,继续请教佛解释应如何正确护法? 佛告之:「如人有信仰,而他说『这是我的信仰』,这样可说是护法了。他不可排它性提出一个绝对的结论说:『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换言之,谁都可以相信他自己所喜爱的,也可以说『我相信这个』。」佛说:「凡执着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是桎梏(缠缚)。」──《小部经》。

佛是对已觉悟人的尊称。礼敬佛使我们感应到佛的德行,因感应而内心清净,内心清净后才能沉淀情绪杂质而看见智慧。这世界有许许多多修行有成的佛,诸佛修行之道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称呼: 圣人、伟人、佛、天主、阿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礼敬甚至学习。礼敬诸佛不但使我们心常保清净,且避开无明心之升起。

第二行愿、称赞如来:

条条大道通罗马,启程罗马终需选一途径动身。每条途径抵达终点前,都有各自的上坡与下坡,而相信自己的选择,可以帮助自己顺利渡过艰困的上坡。皈依佛门、学习佛法,是因为它与我们习性更相合,易于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赞叹法身如来就是自我期许,愿意听从本师如来的教诲,愿意追随本师如来的脚步。

第五行愿、随喜功德

达赖喇嘛尊者亦曾指出这个宇宙是我们的思想及行为的投射(随心所现,随识所变──《华严经》)。他说:因果定律不是只有物理学才有,那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如果我以善心行动,我就会得到善报,如果我以恶心来行动。我就会得到恶报

快乐与否不是注定的事,而是一种选择。警觉你的思想,因为他会变成你的语言。警觉你的语言,因为他会变成你的行为。警觉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警觉你的习惯,因为他会形成你的个性。警觉你的个性,因为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现世报因缘大家都懂,但对前世、今生、来世的三世因缘,大都是懵懵懂懂。行菩萨道是恊助众生觉悟的觉他修行。随喜就是与与他人互动时,以欢喜感恩之心去进行,一切作为均以平等心对待所有众生,这亦是懈下了「我执」的具体表现。善行自有善报的福德,若行善改变成不以「利己」为目的去实行,仅依善则为之、恶则止之,且不因对象不同而影向举止,如此行善不也修正自己的德行?

修练随喜德行,是由初始的「有为法」渐入无二念的「无为法」。以「利己」为目的的福报是一时的,无法生生世世。无私地帮助众生觉悟,众生或许未必个个觉悟,但自身在千锤百炼的随喜观念后,由行为举止到习性必定随之改变。所以随喜修行是持续改变了自己的习性气根,回报是无可限量,所以称随喜的善行为功德。当行善去恶一如呼吸,次次为之而不自觉,「我执」就破除了。

第九行愿、恒顺众生:

有些人学了佛后,以佛学为善法常强加于他人,结果与至亲好友关系反倒紧张了,这就须参透恒顺众生的道理。如同孝顺之道的具体做法在于「顺」,为人子女能事事顺着父母的心意去侍奉父母,就是尽其孝道了。行菩萨道时亦应如此,得明白每人习性各有所异,学习曲线亦有不同。勿因自己求好心切,而将亲朋好友间关系弄紧张了。依众生的习性顺势而行就是解除「法执」的作法,目的是善缘,手段更应切合目的。能随机种下为善种子就好,无需强求立即开花结果,持成功不必在我精神,开花结果不须在当下。行善去恶不只需要慈悲心,亦需要等量的智慧。悲、智需双修双运,这是方便般若,才是恒顺众生。

第十行愿、普皆回向:

时时发心将所有功德,全都回向法界众生,就叫做普。善行回向众生令我们的善念持续,不但与法界众生结了善缘,更使自身善能量扩大,善能量大则功德量亦扩大。当我们回向法界时,利益了每一众生,功德亦周遍法界,此种不分别心将善行回向别人,才使得原有的福德转质为功德。回向是种禅修,次次回向法界众生,实际是次次在修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禅修。

这世上人与人互动时有许多争执产生,这些争执是来自存在人群间的许多标签,像国家、肤色、性别、宗教等等,标签障碍了人们的互动,隔离了人们的交流,起了争执甚至灾难由此而生。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威廉·莎士比亚说过: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仍然一样的芬芳。

同样的,真理不需要标签。真理在圣人发现前就存在了。圣人走了真理还是存在。它既不专属基督教的,也不是回教的、天主教的、或是佛教的。真理不是任何宗教的专利品,不要让任何标签障碍了真理。就像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既非佛教的,也非基督教的;它只是自性中的母爱。人类的自性(品性与德行)都用不着宗教、国家、肤色、党派等等的标签;也不要让善能量因任一标签而熄灭了。护持自性中的善能量,愿它就一直伴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周遭。

●作者郭琛,居住在德国,前德国台湾商会联合会总会长,目前为旅德台商。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