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钱其琛的「一个中国」概念(李庆平)

前大陆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中时档案照)

2000年7月中旬,我中国新闻学会应大陆中国记者协会的邀请,由成嘉玲理事长组一个包括19个媒体负责人的访问团,赴大陆参访。我因是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随团参访。

由于时当民进党首次在台湾执政才两个月,大陆对台政策,处于「听其言,观其行」的阶段,因此这一个具代表性的台湾媒体访问团到北京访问,颇受瞩目。我们访问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社科院台研所。另外比较重要的拜会,是大陆国台办及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

7月12日下午5点,国台办由王永海副主任及新闻局张铭清局长,在钓鱼台大饭店会见参访团。双方会谈时,王永海副主任首先提出两岸的新闻交流很重要,现在台湾记者已经可以在北京蹲点,也可以变相的常驻。

由于1995年1月,海基、海协会在北京会谈时,我任海基会副秘书长,对此一问题双方曾交换过意见,因此由我来回答王永海副主任。我说1995年1月,两会在北京协商时,与海协会刘刚奇副秘书长,谈到两岸常驻记者事。我当时提到1994年底国台办新闻局长张铭清,在中新社发表的一分新闻稿中,对两岸记者常驻事,说过要进行研究。不过当时刘副秘书长不知道有这分新闻稿,当天下午再召开协商时,刘刚奇带来了这分新闻稿,但仍未同意对相互常设记者列入协商,对此我方建议,希望双方各自对常设记者事进行研究,为此次协商的共识,但刘刚奇副秘书长仍不同意。所以要不要设常驻记者事,问题出在大陆方面。张铭清局长也在座,详情可问张局长。

另外我提到大陆对台政策现在是「听其言,观其行」,昨天一位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说,观其行的指标是:一、对「一个中国」的态度;二、《国统纲领》用与不用;三、台独纲领如何处理;以上是台研所的看法,不知国台办是否同意或是有其他指标?

王永海副主任答复,若有指标,最重要的是是否回到「一个中国原则」,我们注意到陈水扁讲了许多话,但都回避了一个中国原则,事实上台湾无论谁执政,两岸都可来往,但重点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

此时我提出对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些看法,大陆对台政策的重点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一个中国的原则」又分为国际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和两岸间(海峡两岸皆坚持一个中国,但两会协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涵意)不同的涵意。问题是如果国际间「一个中国原则」存在的话,则台湾方面就毫无国际空间可言,有了国际间的「一个中国原则」,使两岸间的「一个中国原则」也无意义,因此台湾方面对「一个中国原则」有疑虑,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难以接受大陆笼统的「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国民党执政,只能同意「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

「一国两制」的基本精神,北京是中央政府,台湾是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一国两制」的位阶是大政方针,因此大陆方面是先用两岸间「一个中国原则」,来设法消除台湾方面的疑虑,但「一国两制」政策还存在,其中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如何使台湾方面相信。而今年(2000年)的大陆白皮书,更是否定了华民国的存在。因此大陆对台政策,是充满矛盾,没有配套措施。大陆方面要台湾接受笼统的「一个中国原则」,就是「请君入瓮」。

此时,王副主任还是用中共一贯的说法,毫无新意。他说,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有一个重点,就是两岸间井水不犯河水,保留台湾的生活,保留军队、警察,北京不派人到台湾做官,台湾还可以到中央任职。

第二天,7月13日下午2点到3点半,访问团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钱其琛副总理,国台办陈云林主任,王永海副主任,张铭清局长。我方提出七个问题,分别是:一、美国在两岸扮演的角色,大陆对第二轨道的看法如何?二、两岸记者常驻问题;三、「听其言、观其行」的涵意和指标;四、一个中国问题;五、谢长廷访厦门的问题、六、李远哲访大陆是否被接受问题;七、李登辉访日本问题。

钱其琛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答复。他说,首先欢迎两岸新闻界交往,也欢迎台湾记者常驻,常驻记者由少增多,时间可由短增长。美国在台湾事务上是有责任的。有关第二轨道,有的起作用,有的没有起作用,但最主要的是第一轨道。

有关「一个中国」问题,钱其琛侃侃而谈,1972年尼克森访问中国,签订《上海公报」,其中「两岸的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一个中国」说法的起源,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大陆、台湾都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一个中国」并不是「非彼即此」,两岸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即可,而不必在「一个中国」到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是「中华民国」打转,「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在这个范围内,就是「一个中国」。高雄市长谢长廷对「一个国家两个城市」解释为「中华民国宪法包括厦门」,这种主张也不错,今后可以推动市与市、县与县、省与省的交往。

陈水扁是律师出身,咬文嚼字,一天有好几种讲法,希望不要搞文字游戏。有人忧虑,同意「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投降,这是你的解释。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说话要负责任,要算数。新政府(指民进党政府)说,50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一下解决,但也不能再等50年。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两岸恢复谈判,「一个中国」的内涵,可以不讨论,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应该为汪、辜两位先生创造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能顺利进行,做一点事。

钱其琛表明,目前台湾的状况是内战造成的,台湾经过50年日本统治、228事件,国民党执政50年,台湾人民要当家作主,要出头天,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成为「台湾共和国」。

李远哲搞跨党派小组,身分不明,也尚未成功,他曾来过大陆,现在来大陆,他代表谁?来干什么?

李登辉到英国访问,英国方面其实是不欢迎的,因他制造问题。其他国家〈指日本〉要不要让他去,这些国家只要不怕麻烦,就让他去吧!

前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中时档案照)

钱其琛讲完话后,他可能知我曾担任过海基会副秘书长,因此问了我有关「九二共识」的事。

我答复是1992年10月底,海基会许惠佑处长与海协会周宁副处长在香港会商,关于「一个中国 原则」问题,双方虽有不同版本,但在香港未达成共识,也未签草约。周宁回北京后许惠佑还在香港,多等两天。11月3日,海基会在陆委会授权下,去函海协会,附一新闻稿,我方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原则」。当天海协会孙亚夫副秘书长打电话给海基会陈荣杰秘书长,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11月16日海协会来函希望在北京,台北,共同择时,「 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达一个中国的原则」,但两会会谈时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

11月17日我海、陆两会高层开会研商,会后黄昆辉主委要我代表海、陆两会在陆委会记者会上发言,当时我说:「对大陆方面,愿意接受我方的建议,以口头声明各自表达的方式,表示欢迎」。详细新闻可参考1992年11月18日的《中央日报》、《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此时钱其琛说,这就说明媒体的重要性了。

钱其琛又问了一个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有困难吗?我的答复是这要配合处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钱其琛听完后来未再说话了。因我深知中共的所有对台文件中,皆无「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是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能代表「一个中国」了。

钱其琛副总理当时是政治局委员,中共对台小组副组长,组长是江泽民,应属国家领导人之一,讲话有一定的分量。只可惜7月14日的大陆媒体未将他的讲话重点登出来,未报导「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 ,就是「一个中国」,这项说法当然也未成为文件。但7月14日,台湾各大报纸皆在头版报导了他对「一个中国」的新表述,还是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为前海基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