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陈立夫为教育奠百年基业(李庆平)

陈立夫百岁华诞拜寿仪式,连战到场向陈立夫祝寿。(韩同庆摄)

1949年以前,陈立夫是国民党内的最重要领导干部之一,是蒋总裁身边的党务核心要员,他们家族是革命世家,二叔陈英士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与蒋中正关系密切,是蒋中正结义之兄,将蒋中正引荐于孙中山先生,而蒋提拔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

陈立夫27岁即出任蒋总裁的机要秘书,深得信任,29岁任中央党部秘书长,是国民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党部秘书长,负责人事及组织工作。1931年时年31岁的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立夫对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奠立教育制度和维护中医于存亡续绝的为志。1938年陈立夫38岁时任教育部长,正是抗战最艰辛时刻。陈立夫坚持教育是百年大计,当时喊出「战时如平时」口号,他任部长后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了各大学内迁。迁得最远的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初迁长沙,合设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蒙自和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后来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陈立夫在国族危亡之际,为国育才,培育后来两岸国族发展的人才命脉,居功甚伟。

陈立夫任部长时期另外实施「贷金」政策,由国家借钱给学生念书,成立了「贷金」,也就是现在的助学贷款,来帮助学生念书及出国留学,造就许多现代对国家有成就之学者。诺贝尔奖金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就是其中受惠者。另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师范教育培训制度和教师退休金制度以及教师节等,也都是他任教育部长时创立的。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陈立夫还做过一件当时看来似乎不急,却是影响深远的事。为了奖励外国青年研究中国的语文、历史和文化,增进对中国的了解,1944年,中国在英国的牛津、伦敦,美国哈佛、耶鲁、芝加哥、哥伦比亚,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十来所大学,共设立了50个名额的奖学金,每年每个名额提供1500美金。凡是在这些大学肄业的非中国学生,选学中国语言、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学科一年以上,有相当成绩者都可申请。以后又扩大到英国剑桥、美国史丹佛等多所名牌大学。

这一奖学金专案延续到1948年大陆沦陷前夕。享受过这一奖学金的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汉学家,其中如耶鲁大学的名教授吴克(Prof. Richard L. Wallker)、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的狄百瑞(Prof.W.T.Debary)等。

大陆沦陷后,陈立夫面对检讨究责的汹涌政局,一肩挑起怨怼,自愿离开政坛,举家离台湾,到美国养鸡。他在美国18年,除了养鸡从事食品开发也完成了伦理哲学巨著《四书道贯》。

1961年因其父亲陈其亚先生病危,曾得蒋总裁电告,返国探亲、奔丧,但是他随即返美。1966年蒋总裁八十大寿,电邀陈立夫返国叙旧,并请他出任驻外使节,但他都婉拒。后来在蒋总裁再三恳请下,他回到台湾定居,仍绝足政坛,专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著书翻译,推广中医及办学研究,倡导中西医药一体,惟中医续绝学,中外同钦。

而在国民党内,他是最锐意两岸和平共处、与和平统一的人士。他曾在国民党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上,和立法院长梁肃戎共同提交《国共第三次合作,共议和平统一案》,具体建议:由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发表声明,共同反对台独,朝向统一的道路前进;加强国共两党间的合作,筹组国家统一委员会,在两岸互设办事处,进行政治、经贸、文化、体育等各项交流活动;在最短期间内积极推动三通,增进两岸人民感情,减少敌意,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使两岸和平,开创时代的大势,可见陈立夫先生的远见及为国家提供的心力。

与陈立夫先生相识,是在我1992年回台北,担任海基会副秘书长时期。因当时大陆人士来台访问,大部分都要求拜会陈立夫先生,引为宿愿。

1993年首次有8位资深大陆记者抵台北访问,应其之请,海基会安排了在陈立夫天母公馆中与他们会见,相谈甚欢。他们离台之日,陈立夫已经将他的墨宝送达,这八位记者大喜过望,我当时也深深感受到,陈立夫先生在大陆来台访问的人士心目中的份量。

1996年6月14日,大陆推迟海基、海协会的会谈。我8月份适有机会到陈立夫先生天母公馆拜会。席间他畅谈有关鲍罗廷、周恩来相交的往事,并特赠我墨宝一幅,上书「同源交流,惟诚是尚」,以示对晚辈的勉励,那年陈立夫先生96岁高龄。

1998年我到中国广播公司任职总经理,1999年我的政大老师、救国团主任李钟桂,推荐我出马竞选并继续她担任已达8年的政治大学校友会总干事一职,为校友们服务。

我接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替70岁的朱坚章老师举办寿宴。朱老师是原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在政大法学院教西洋政治思想史,他教学严谨,学养丰富,学生们都如沐春风。接下来第二件差事就是为陈立夫先生举办百岁寿诞。

之所以由政大校友会来出面邀宴,是因1949年政大一些校友来台,曾受学校委托保管政大经费3000美元,同时也一起带来台湾。就用这笔经费在在台北市估岭街买下一栋日式平房,为来台校友暂居及校友会办公地址。1950年代后期,又将这栋房产卖掉,在板桥和建筑商合建了一栋楼房。校友会因此分得3层楼,又将其租给银行营业,于是每月有十余新台币的收入,这就是政大校友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但政大校友会来台后,一直没有向台北市或内政部登记(现己登记),成为联谊性质的团体,会长是蒋中正总统,他也曾是第一任政大校长。1970年后,副会长就是陈立夫先生。1999年我接总干事时,蒋中正会长已经在1975年辞世,校友会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蒋中正总统是永远的会长,因此没有改选。陈立夫先生成为副会长以后,一直承担会长的事务,在我当总干事期间,每3个月要向他老人家报告政大校友会工作,所以我们就成了莫逆之交。

1999年8月21日,是陈立夫先生百岁寿诞,校友会秘书处负担了举办陈立夫会长寿宴的责任。之前我们特别请刘光华学长帮忙,安排拜会在苗栗的前副总统李元簇先生,他曾担任过政大校长,是曾任政大校长中最德高望重的耆老。李前副总统非常高兴,同意主持陈立夫先生的寿宴。

在筹备中,我们也拜访了陈立夫先生,请他同意由校友会出面筹备寿宴.在他老人家钦然同意后,我们选了仁爱路的福华饭店百岁寿宴场所,当天冠盖云集,席开50桌,寿宴经费都由校友们集资出钱、出力,圆满成功。

我与立夫先生相差35岁,能有机缘为这位对国家民族贡献重大的国士举办百岁寿宴,乃是一份殊荣。

2001年2月28日,陈立夫先生高寿103岁辞世,他一生为人高风亮节,是后人景仰的榜样。

(作者为前海基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