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痔疮男如厕出血便 检查竟是大肠癌

戴男痔疮问题,认为上厕所出现血便、粪便形状变细症状为正常,经大肠检查后发现,右侧大肠有扁平息肉,并被确诊为第一期升结肠癌。(门诺医院提供/罗亦花莲传真)

以往大肠癌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不过随生活型态改变,近年不少30至40岁年轻人罹病。医师强调,罹患大肠癌存活率关键在于「发现的期别」,透过定期检查,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门诺医院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一名50岁戴姓男子,上厕所时发现有血便、粪便形状变细等症状,原以为是痔疮问题,不愿做大肠镜检查,不过因症状迟迟未改善,在医生苦劝下终于接受检查,没想到其大肠出现息肉,经医师确诊为第一期大肠癌,所幸透过手术切除,无须接受化疗只须定期追踪,戴男也因而松了一口气。

门诺医院肠胃内科医师戎伯岩表示,戴男本身有痔疮问题,认为粪便潜血检验阳性为正常,而不愿做大肠镜复检,一个月后,接受检查后才发现右侧大肠有扁平型息肉,且经确诊为第一期升结肠癌。

戎伯岩说,据国健署资料显示,50岁以上成人终生约有7%机率罹患大肠癌,也就是每15人中就有1人会罹患。50岁以上粪便潜血阳性者,2人中1人有大肠息肉,5人中1人是癌前期大肠息肉,20人中则有1人罹患大肠癌。以往大肠癌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不过随生活型态改变,近年不少30至40岁年轻人罹病。

戎伯岩指出,大肠息肉演变成大肠癌约需要8至10年,大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通常出现血便、解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体重减轻、腹部疼痛肠道阻塞、体力变差等症状,多已是晚期表现。

罹患大肠癌存活率关键在于「发现的期别」,戎伯岩强调,透过定期检查,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以第一期、第二期患者来说,5年存活率超过7成,第三期虽因淋巴结转移,但5年存活率至少仍有5成以上;不过维持良好生活与饮食习惯,能降低3成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戎伯岩呼吁年龄超过50岁、有肥胖、抽烟、久坐,缺乏运动腺瘤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炎性肠道疾病等家族病史者,及饮食总是高热量纤维者,都应提高警觉定期检查,没有危险因子50岁以上民众,则可善加利用2年一次粪便潜血检查,确保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