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痔疮还大肠癌?医揭2特征辨别:恐同时发生
痔疮和大肠癌都可能出现血便,两者到底该如何辨别?(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痔疮和大肠癌都可能出现血便,两者到底该如何辨别?对此,大肠直肠外科医师钟云霓指出,若排便出血并混杂奇怪的黏液及腥臭味,且经常发生,就可能不是单纯的痔疮。但她也提到,每年都会揪出1~2个案例,其实是合并痔疮与直肠癌。建议一旦出血超过2周仍未结束,最好进一步就医检查较安心。
医师钟云霓在《健康晚点名》节目上分享,若要靠自行来判断是痔疮或大肠癌,其实不容易。原因就在于痔疮可能与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位置很相近,都在低位,因此当解出鲜红色血便时,有时可能是从息肉或癌症而来,也有可能是痔疮所致,甚至可能两者都有。
钟云霓接着说,大肠长约150公分,在体内呈现一个「ㄇ字型」,出血位置越靠前,血液颜色会越深,因混杂了越多的黏液;而越接近肛门口,则会越呈鲜红色。她说,通常会有1个准则,若今天排便出血,伴随奇怪的黏液、腥臭味,且经常发生,就可能不是单纯的痔疮。
钟云霓表示,假如排便时,有痛感就更不怕是癌症,或是没有痛感就只有单纯鲜红色的血,滴一下在马桶里,或擦拭时有一滩血,就比较像是痔疮出血造成,可以稍微安心再观察看看。
然而,钟云霓说,每年在诊所都可能揪出1~2位其实是合并痔疮与直肠癌的案例。因此,当发现出血超过2周都未好转,跑一趟门诊是不会错的,检查一下也能比较放心。
除了排便出血外,钟云霓先前提醒,假如发现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粪便变细,以及体重明显下降,可能代表肠道内有肿瘤正在酝酿中,应尽快就医去做筛检,千万不要轻忽。
国健署呼吁,40岁以上有家族史,尤其一等亲有过大肠癌或1公分以上大肠息肉,应每1~2年就进行1次定期检查;且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在30岁时就可做第1次的大肠镜检查,之后每5~10年进行筛检,以减少憾事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