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预算新低与使用年限偏低之危机解密

庄汉松

行政院工程主委,近来针对公共建设预算持续降低(占GDP的2.66%,创10年最低);重要工程使用年限偏低(认为应提升到100年或更久)大声疾呼并称之为危机。这两大议题国家建设的规划品质,影响非常深远,特提出以下的见解。

公建预算方面

经建会17日审议通过明年重大公共建设计划预算,核列数仅1673亿元,为近12年来新低。惟公建预算本来就应以「零基预算」的方式编列,免得沦为消化预算的积弊陋规。过去几年,为了加速经济建设而编列了5000亿的特别预算,如今陆续执行完毕,所以公建预算规模缩小实属正常。诚如:确有必要当然花,实无需要何必花。而且,增加公建预算以提振景气老套作法,从近几年投入大笔经费,但景气、就业依旧低迷沉闷,足见效果相当有限,可说是「本重利轻」。尤其,这些人民的血汗钱,究竟是跑去财团金库,还是落入百姓口袋,值得深思

主政者应该深刻体悟,国家债务已达上限,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就业型态势将调整,公共建设务必重视回收效益,不要为建设而建设,不可要选票钞票,不能救本劳雇外劳,不需帮蚊子馆子。再者,台湾国土不大,公建规模有限,自不能以其占GDP的比重外国为低,就认为会有经济危机及社会问题;根据主计总处最近五年的资料显示:营造业仅占就业人口8%,而服务业则占58%。所以,不可还停留在传统火车头工业的迷思,振兴「营建产业」不等于营救整体产业,以免救经济危机不成,反而陷财政破产不知。

使用年限方面

提升重要工程设施的使用年限,其实全民企盼已久,只是工程主办机关因循怠慢裹足不前。而身为全国公共工程主管机关首长,未能主动制定相关法条,通令所有政府机关确实遵照办理,反而”质疑”各机关招标时,多未明确规范设计使用年限,恐有角色错乱之嫌。已在其位,当施其政啊!

此外,只要多花「一点钱」, 就可建造耐用100年大桥的说法,不仅未能替政策作有力的辩护,也有失专业素养工程师向来以量化数字服人。100年的淡江大桥,究竟比50年的要增加多少经费,相信只有提出明确量化的金额,才能获得支持并接受公评;模糊的数字概念,只会失焦甚至沦为口水之争。

国库已经空虚,公共建设预算实应量入为出,否则「今日乱花,明日一定破产」;地球只有一个,提高设施使用年限应即施行,期能经久耐用,以符永续环保。

作者庄汉松,成大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长,曾任行政院公共建设督导会报技术组研究员,10亿元以上重大统包工程计划主持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