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变“新居”! 合肥首个危房重建解危项目交付使用!

“那时候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下雪时担心得睡不着觉,生怕把房子给压塌。”在包公街道的市科委宿舍前,居民谢萍菊望着两排齐整的新房感慨道。她口中破败的房屋已于去年5月拆除,原址重建的居所坚固牢靠、整洁美观,“危房”摇身一变成“新居”,谢萍菊再也不用在雨雪天担惊受怕。

图 | 市科委平房原貌航拍图

市科委宿舍平房始建于1986年以前,位于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市科委宿舍小区内,包含3栋平房,共12户17间、总建筑面积约426平方米,于2018年7月鉴定为D级危房。

经历了小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砖混、砖木结构的平房早已不堪重负,屋面凹陷、墙体开裂、墙面漏水等情况困扰居民多年。2018年,市科委宿舍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小区的整体环境得以提升,但17间平房的结构安全问题仍陷“解危”困局。

图 | 市科委平房原貌

2021年至2022年间,合肥市陆续出台城区危险住房翻建重建相关政策,为推进危险住房解危的具体处置提供了政策依据,包公街道抓住这个契机,探索对已查出的危房试点原地重建,居民们就此迎来了房屋改建的曙光。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也成为了全市首例危房重建解危改造项目。

“党和政府帮我们重新翻盖房屋,对我们来说是很大利好,我和老伴年龄也不小了,遇到这种好政策肯定都大力支持。”年过七旬的居民易知明告诉记者,居民对房屋重建都充满期待,但政策规定未必符合每个人想法和预期,“对那些不理解、不认可政策的居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挨家挨户上门解释,他们很负责,大家都看在眼里。”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街居共召开8次群众座谈会,重点对解危政策进行宣传解释,就群众关心的建成后房屋产权归属、建设资金、设计方案及房屋分配方式等问题逐一与群众开展议事协商,最终重建解危方案得到了12户群众的一致同意。

图 | 市科委宿舍解危平房分房仪式

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开工建设后,炳辉社区党委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除了每天例行安全巡查,每周通报项目进展,在每月一次的项目开放日,还会组织居民现场观摩、亲自把关施工质量,真正做到把支部建在项目上。

“原来的房子没有卫生间,厨房也在外面,进行翻修的时候,新增了这些空间,现在的房子整体浇筑很牢固,外形做得也很好看。”2023年12月重建项目完工,易知明对新家很是满意。

图 | 改造后的市科委宿舍

重建后的新房有了独立卫生间,居民不用忍受环境恶劣的公共厕所;通了燃气后,居民也无需在屋外搭棚子烧煤炉做饭……根据相关政策,危房重建可适度增加配套面积、优化户型设计,D级危房费用按照市、区财政和住房使用安全责任人3:3:4的比例分摊。此次改造,居民们每间新房花费不到4万元,便拥有了干净亮堂、五脏俱全的温馨小屋。

据悉,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共拆除、重建17间房屋,每间房屋增加厨房、卫生间,共29平方米、32平方米两种套型抽签分配,已于今年2月完成分房。

作为合肥市首例危房重建解危改造项目,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充分发挥了党委牵头、居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方作用,实现从“政府一管到底”到“居民共同守护”的转变。大家劲往一处使,让惠民工程真正得民心,为我区危房解危改造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素材来源丨区融媒体中心 毕芃

责编丨王子编辑丨姚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