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上任10个月,成绩究竟如何?

文 | 难得君

米莱走马上任已经十个月了,阿根廷究竟发展如何?

21世纪的全球政坛,米莱毫无疑问是最闪亮的星星之一,他在全球圈粉无数。

为什么我们关注米莱?

因为他在替人类试错,他在给我们做前车之鉴,他能给我们最现实、最真实的启示。

谁也想象不到,在一片恶劣的土壤上,竟然生长出了一朵完美的自由之花。

2024年4月17日,米莱获选《时代》杂志2024年最具影响力的百位领导人之一。

杂志评价:现在评论阿根廷新总统的措施是否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随着米莱的领导,阿根廷将没有回头路。随着“休克式疗法”的受益者日渐增多,自由经济的理念扎根发芽,阿根廷人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01

米莱不是政客,而是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专家治国。

米莱是纯粹自由主义的奥派经济学专家。

1959年,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代宗师米塞斯,在阿根廷做过六次学术演讲,为这个南美国家播撒了自由的思想种子,过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发出新枝。

米莱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政府最小化、市场最大化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这是一个自由意志论者向往的乌托邦。

米莱提出的治国目标,就是经典的奥派经济学的观点。

这些目标,随便拿出任何一点都是惊世骇俗。

所以pink们听了这些大逆不道之言,胆子都吓破了。

但是在阿根廷,米莱却获得了超过60%的民众支持。

阿根廷是人类值得研究的一个国家。

因为他是一个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国家。

一个世纪之前,阿根廷以其繁荣昌盛、资源丰富及迷人魅力傲视群雄。凭借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宝藏、智慧超群的人民,以及多元化且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阿根廷在拉丁美洲中脱颖而出,早早地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那时,在欧洲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用以形容一夜暴富之人:“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高达3797美元,超越了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彰显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战爆发之前,阿根廷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西半球的经济强国,其GDP在全球排名第八。即便到了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依然超越日本,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然而,阿根廷在全球人均GDP排名的历史长河中,却经历了一场从辉煌顶点至低谷的跌宕起伏。二战之前,它稳固地占据着全球前十的席位,但随后其经济地位逐渐下滑。时至2022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排名已跌至大约第60位,人均收入为1.36万美元,这一水平已与中国相当。

02

阿根廷失败的根源。

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我想改变一下,不想永远屈居人下!

我怎肯坐在窗边,渴望明媚的阳光又无能为力?!

于是我争取自由,大声疾呼,一切无足轻重,并非意料中事。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说句心底话,我从未离开大家…

90年代麦当娜主演了一部电影《贝隆夫人》,就是典型的好莱坞白左价值观,对贝隆夫人极尽阿谀赞美,把她塑造成了苦难人民的圣母。

恰恰,历史已经不断证明,文明毁于圣母。

富裕的阿根廷就毁于圣母。

伊娃·贝隆,这位曾是卑微裁缝私生女的传奇女性,15岁便毅然离家,踏上前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征途,开始了她在这座大都市中的“漂泊之旅”,以一名歌女的身份在演艺圈内不懈奋斗。在这片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的土地上,她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胡安·贝隆,一位出身农家、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

1946年,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胡安·贝隆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与领导力,成功当选为阿根廷的总统,开启了他的政治新篇章。而伊娃·贝隆,这位曾经的演艺界人士,也凭借着自己非凡的魅力与智慧,实现了从舞台到政坛的华丽转身。她出任劳工部部长一职,并亲自创立了伊娃贝隆基金会,该基金会专注于扶贫济困,深切关怀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贝隆夫妇出身贫寒,对底层民众情深意重,立志建立平等阿根廷,捍卫工人与弱势群体权益。贝隆总统上台后力推劳工同盟,强化工会,大幅涨薪,实施福利政策,如年发13月薪,工人待遇空前。

但福利背后,政府采取劫富济贫策略:国有化英美资产,拒还外债,重税有产者,闭关锁国保护贸易。短期内民生改善,却违逆市场规律,致外资逃离、企业倒闭、经济崩溃。工人失业,罢工频发,反陷困境。

为挽民心,政府错上加错,疯狂印钞,终成拉美常见饮鸩止渴之举。无物质财富支撑,钞票变废纸,国民财富尽失。

阿根廷迅速衰落,成流氓无产者国度。1955年,军事政变推翻贝隆。然贝隆主义如幽灵,仍受底层民众崇拜。

平均主义像美丽的罂粟花,永远充满致命的诱人魅力,甚至连白左横行的好莱坞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贝隆夫人》致敬。

03

拉美国家在现代化中多陷“拉美化陷阱”,智利外普遍遇挫。其失败原因复杂:

首先,经济结构畸形与阶层固化严重。独立革命后,拉美保留殖民地经济结构,土地高度集中,加剧社会分化。

其次,政治体制问题突出。民选政客与军政府更迭频繁,政治动荡。军人干政传统致政治不稳、治理无效。威权统治虽短期经济增长,但权力与市场扭曲结合,民选政府时治理恶化,民粹思潮泛滥。

再者,市场与政府关系扭曲。拉美混合经济模式下,政府与市场功能双重扭曲。军政府时市场秩序尚存,但权力与市场勾结;民选政府时迎合民粹,违背经济规律,滋生腐败,形成官僚与裙带资本主义的“拉美病”。

最后,民粹主义是拉美国家陷入“拉美化陷阱”的深层次原因。贝隆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拉美国家中广泛存在,它锁死了拉美的现代化进程。

市场被权力扭曲,腐败无处不在,政府滥发福利,央行无锚印钞,最终导致了恶性通胀和经济崩溃。这种民粹主义思潮不仅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智利是南美改革唯一成功的国家。

智利曾受民粹风潮影响,70年代阿连德执政致经济崩盘、通胀和社会动荡。危急时,皮诺切特发动兵变,解散议会,冻结宪法,镇压左翼。

皮诺切特上台后,誓言拯救智利,转变为繁荣企业家国度。1975年,军政府采纳“芝加哥学派”建议,实施减少开支、裁员、国企私有化和取消贸易保护等改革。

智利经济逐渐复苏增长,成为拉美最自由、开放、富裕国家之一,被誉为“拉美经济奇迹”。

皮诺切特在智利搞市场化改革能成功,不是靠选举,而是靠枪杆子,不服就杀。为给市场化扫清道路,皮诺切特将军杀了几十万民粹分子和左棍。

将军晚年,国家步入正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他选择还政于民,结束军政府,安静地走开。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翻遍26史,找不到此等人物。

04

米莱壮志雄心,承诺在35年后让阿根廷重返世界强国之列,无疑激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然而,这样的承诺是否靠谱,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如果阿根廷能够坚定不移地沿着奥地利学派的经济道路前行35年,那么理论上,阿根廷的人均GDP甚至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南美地区的瑞士。

现在,米莱走马上任已经十个月了,阿根廷究竟变成了什么样?

先说内政。

米莱,阿根廷“懂王”,否认“拉美陷阱”,指政府为贫穷根源。上任即行电锯式改革,整顿吏治,废除法规,裁剪机构与冗员,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初遇反对,游行罢工频现,但米莱坚持并取得反对派认可。民主国家中,游行罢工为常见交流方式。

有名人曾质疑阿根廷一年内实现财政零赤字,但米莱上任首月即达成,现已有16年来首次财政盈余2750多亿比索,占GDP的0.4%,主要得益于政府支出节省30%。

米莱上台前,国家风险指数2719点,濒破产。10月后降至1258点,四年最低,风险降50%以上。该指数影响国际借贷与投资。过去十多年阿根廷比索暴跌,但米莱任内通胀率由25.2%降至3.5%,贫困率下降。他称,支出不超收入则无通胀,承诺减税回报国民。信任与期待增,矛盾亦多。风险指数降吸引外资,股市涨,工资增,信心提升。阿根廷股市与基金均大涨,基金涨幅达33%。

米莱主张小政府制度,认为管制多是腐败贫穷根源。小政府管制少,责任轻,民众自行解决问题,调动自由市场功能,发挥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这是米莱成功的基本逻辑。

再说外交。

2023年11月21日,米莱强调马岛主权不容谈判,主张以“香港回归”模式让英国移交主权给阿根廷。

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不邀请特定国家领导人,却盛邀泽连斯基,展现其国际立场。米莱积极奔走全球,早在就职前就访问美国,解释经济计划并示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随后访阿,米莱又访美会见川普、马斯克,明确站队。竞选期间,米莱就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反击,并后续访问以色列巩固盟友关系。此外,他还访问梵蒂冈、意大利、德法西等国,并在6月访问乌克兰与泽连斯基会面。米莱在外交上立场明确,不随波逐流,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米莱改革十个月,成果显著,阿根廷这个南美经济困境小国,在民主大选和米莱努力下,正成为新星。

作为经济学教授,米莱深知华尔街的贪婪,他在这场与资本的博弈中,为人类试错且目前成功了。

米莱的价值不仅造福阿根廷,更为谎言世界点亮明灯,是践行奥派的天使,将载入史册。

最后,赞美阿根廷人民选出了他们的希望,用被上帝吻过的双手创造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