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余承东,小米有点“急了”
文 / 道哥
今天(12月12日),小米公司发言人的一篇微博“小作文”,将小米对余承东的不满直接摆到了明面上。
在微博中,小米方面开篇就指出,“近日,余承东先生无端针对我司「龙骨转轴」技术发布不实言论,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余承东到底说了什么,惹得小米如此大动肝火,兴师动众?
要知道,就在今年9月,华为和小米刚刚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当时大家还以为,双方一直陷入的专利纠纷可以告一段落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原来,几天前,2023花粉年会上,余承东曾说,“友商抄袭时称不太尊重我们(华为)的知识产权,拿过去随便编个名字就说自己的。双旋水滴铰链直接变成龙骨铰链。”
虽然余承东没有点名是哪家“友商”,但“龙骨铰链”这个词,分明就是指向了今年8月份小米发布的折叠屏产品小米 MIX Fold 3。这款该款产品配置的龙骨转轴采用碳陶钢材质,内部结构采用三级连杆转轴,包括了14个活动关节和198个转轴零件。
在今天小米的官方微博中,其表示,余承东的相关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龙骨转轴”是小米集团自研的全新一代折叠转轴,采用“3级杆组、5构件7低副”的机械设计,而经过实际拆解验证华为折叠屏的“双旋水滴铰链”采用的是“2级杆组、3构件4低副”设计方案,据此“余承东先生的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
小米方面还表示,小米的龙骨转轴的相关专利申请时间是2020年9月18日,而余承东说的双旋水滴铰链2019年12月13日申请专利,2021年6月18日才公开,这一期间专利处于保密期,不可能出现所谓抄袭,并且两个专利的结构也不相同,而华为首款3级杆组结构铰链在2021年10月29日才申请。
小米之所以如此“火大”,还在于这项铰链技术是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技术,是决定一款折叠屏手机物理开合能力优劣的核心能力。而且,铰链技术的研发门槛与难度很高,通常会被手机厂商作为宣传的重点,能够突显手机厂商的技术实力。
目前,铰链技术主要有三种形态:U型、球棒型和水滴型。U型结构简单,但无法实现轻薄机身;球棒型在U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虽然重量有所下降,但折痕较为明显;水滴型可以兼顾重量和折痕形态,但设计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在这个方面,华为的技术储备较为扎实,这才给了余承东说话的底气。
但是,在核心能力上被人说不行,这对一直强调要大搞研发的小米来说,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据道哥了解,华为最早在2012年提出接近现在折叠屏形态的移动终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710823A,2016年提出双旋转铰链结构移动终端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8076171A。
小米最早于2015年提出接近现在折叠屏形态的手机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6487953A,2020年提出包含双旋转铰链结构的移动终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212297248U。
从两者的对比专利图看,双方确实存在设计上的差异,虽然都是U型(水滴型)结构,但小米下端结构件是支杆,华为的则是旋钮。
另一方面,小米出示的专利图显示,其“龙骨转轴”专利公开时间尽管早于华为,但申请日更晚,且2020年9月“一案双申”后,目前专利类型暂认定为实用新型,而华为“水滴铰链”则为发明专利。
一般来说,实用新型不会经过实质审查,而发明专利则更为严格。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二者的专利差别到底有多大,确实不容易分辨,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时间来判断。
其实,小米和余承东的这场“口水战”背后,是双方围绕折叠屏手机正日趋激烈的竞争。
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预估2023年全球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830万部,年增43%,占今年智能手机市场仅1.6%。同时TrendForce指出,预计华为今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50万部。
Counterpoint则预测,2023、2024年折叠屏手机销量将分别达到1670万台和3060万台,同比增长28.46%、83.23%。
另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760万部,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在70%左右。
从这个增长速度不难发现,这个细分赛道的增速非常快,成为高端手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国内手机厂商的主要玩家,就是华为和小米。
2019年2月20日,三星发布了全球首款内折叠手机Galaxy Fold,紧随其后的2月24日,华为就发布了折叠手机Mate X。
2021年,华为Mate X2于2021年发布,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真正的无缝设计,攻克了技术难关。所以,在外界甚至余承东本人看来,华为在折叠屏的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而对于友商,余承东的“大嘴”确实没少暗戳戳指点。
比如在华为Mate X3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曾表示:“华为在折叠屏领域拥有许多独家专利技术,我们的国内同行们免费使用了这些技术,但他们没有支付专利费。我们国内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不够,而国外的同行们不好意思抄袭我们。”
现在,小米终于向余承东“发难”了,不知道打“口水战”少有败绩的余承东如何接招,目前还不得而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