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复育木蓝 找回朴子染布文化

「小修老师」黄冠雅近几年在社区推广蓝染技艺,也让民众了解嘉义县沿海染布产业曾兴盛一时。(黄冠雅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许多公部门、学术单位,甚至民间组织致力复育原生种植物,地方上也有人靠自己的力量,想办法复育在地传统文化,嘉义县朴子市「好书室」在黄冠雅、萧英伟等人带动下推动蓝染手作体验、教育之余,也挖掘历史,近日更从育苗开始,欲找回百年前朴子一带广植木蓝的染布文化。

朴子文史工作者陈俊哲说,百年前的朴子是台湾染布原料最大产地,其中植物原料的豆科植物「木蓝」于朴子至水上一带栽种,以朴子栽植数量最多。老一辈都说,朴子的风土最适合种木蓝,在此产业特性下,考证得知当年朴子至少有20多家商店跟染布有关,更有许多民众靠种植木蓝为生。

「小修老师」黄冠雅说,早期农民采集木蓝叶子、种子,送到台南后壁菁寮加工做成染料,再运回朴子制成染布,朴子、六脚早期有不少染坊,但化学染料引进以后,早年种木蓝的田地改种其他作物,目前所用染料也不再天然。

陈俊哲说,化学染料发明后,朴子人不再种木蓝,现在朴子根本找不到木蓝植株,虽然平地木蓝难得一见,但地方上仍留有当年染布产业盛极一时遗迹,如染布加工时使用的石块、石器等,朴子甚至还有布伯公庙,同样源自早年的染布典故。

为找回这段过去,陈俊哲透露,在「好书室」伙伴们的努力下,日前已取得一批种籽,初期将以1分地规模复育木蓝,黄冠雅也说,伙伴们近日已着手育苗,预估半个月后幼苗长大就能移植到农地里,希望以民间力量,重塑这段百年以上的历史,找回木蓝与染布间的在地人文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