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关键人物──爱民如子没官场文化 朴实而勇敢(二)

福建省福州马尾区的左宗棠、沈葆桢公祠牌匾揭幕。(中新社资料照片)

临颍县在长达十余年的匪患之中,各地自办团练,协助官军匪徒相抗,身为举人的陈星聚在乡里也算望重一方,当然责无旁贷,捻匪乱起,他便在家乡筹办团练,参与保卫乡里的工作。纷乱的时代,迫使一介读书人,必得承担重任,弃文讲武,参与实际的御敌工作,而他农家出身的背景和这段连村结寨办理团练的经历,磨练他成为一位苦干力行实践者,也为他日后参与各种剿匪工作平添宝贵的实战经验。这种团练武力没有官场文化,只与百姓切身利害有关系,较诸官军,他们朴实而勇敢,陈星聚的事业就是在这样质朴的精神下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

啼声初试 剿匪立功

陈星聚办理地方团练的实际情形因为史料阙如,详情不得而知,但从今日可见的《台湾省志》、《台北县志》、《台北市志》等资料中可知他因为在捻匪为乱的这段时间里在籍守城有功,以军功保举知县同治三年(1864),清廷正式任命陈星聚为知县,开启他的为官生涯。这年他四十八岁,已年近半百,离他中举已十五个年头,真可谓大器晚成。捻匪杜绝了他的进士之路,不意却因为团练守城,为他开辟意想不到的仕宦之门。

陈星聚一生为官,全在福建省,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他后来奉派台湾,当时的台湾仍是隶属福建省,及至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才独立建省,陈星聚则在台湾建省前两年病逝台北。除开一水之隔的台湾,陈星聚先后在大陆的福建担任过五个地方的知县,首任之地便是顺昌县。顺昌县位于武夷山南麓,是个地瘠民穷的贫困县份,他在此待了近三年,这虽是他初试啼声的政治场域,但老成持重沈稳内敛的性格,让他在这二年多中建树颇多,就一位初入政坛的新秀而言,他的表现无疑是很亮眼的。

顺昌县因为民贫财困,百姓生活拮据,日子难过,许多人铤而走险,沦为盗匪,加上有山势之险,久而久之,就成盗匪藏身汇聚的所在。陈星聚上任的这年,洪秀全在天京(今南京)自杀,太平天国被湘军瓦解,太平军残部四处逃窜,十月,朝廷调派原浙江巡抚左宗棠赴福建督师攻太平军残部,务求一网打尽。太平军部分残军逃至闽省后不但得英人资助军火,并与当地土匪也声气相通。左宗棠一方面请朝廷增调淮军围剿太平军残部,同时也要肃清当地土匪,以免为虎作伥,所以督饬地方官员要配合缉拿搜捕当地匪徒,一旦捕获匪党,审明后均快速处决,以儆效尤。这些匪徒因为官军的缉捕,四处逃窜,沿途焚掠杀人,危害甚深。

陈星聚甫上任,首要工作就是积极配合左宗棠的官军缉捕匪徒,在官军与地方军队的合围下,打击匪徒的工作颇具成效,陈星聚三番两次缉捕到匪首,并将他们讯明后正法,迫使匪势顿衰。此外当地有一座九龙山,早在太平军起事时,就有匪党攻占九龙山,依山恃险,盘据为王,时日一久,此处就成了盗渊匪薮,官府虽曾多次出兵围剿,均无功而还,甚至知府都成为土匪的阶下囚,以致无人敢再清剿九龙山上的土匪。左宗棠原欲发兵围剿,陈星聚认为百姓初始逃窜至九龙山,多为不堪饷役负荷,乃不得已之举,而山中土匪,原本也多为务农的百姓,所以自告奋勇轻装入山,苦口婆心,挨家逐户安抚沟通,劝慰百姓下山务农,莫迫官军清剿,他的美意与诚心,打动了百姓,也感动了土匪,纷纷弃干戈而事农桑,如此奔波数月,除了不肯就范的数名匪首全遭缉拿外,余皆归顺接受教化。

感其恩德 特建生

陈星聚做为地方父母官,能体恤民瘼,爱民如子,而非施展官威,用武力强逼匪党就范,百姓也皆能体会他的苦心,对他心生敬重。九龙山向化的百姓和土匪感其恩德,特为其建生祠,就是为还活着的人立牌位祭拜,今日庙虽已倾圮不存,但九龙山居民还流传着他劝抚百姓为良的事迹

其后,左宗棠奉调督师入粤,官军一走,原本受到压制的土匪又东山再起,剽掠各地,此时剿匪的重担就落到地方官身上,这段期间陈星聚四处剿匪,同治四、五年间(1865-1866)他就四次补获匪犯,审讯后枭首示众,让所有存心为乱的匪徒心生警愓,不敢任意造乱。他的干练与认真,让闽浙总督左宗棠在连续几年的奏稿中均无法漠视陈星聚的剿匪功劳。

陈星聚治理顺昌县前后二年余,已经把这个土匪为患的县份管理的弊绝风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朝廷下令各省督抚推荐尽心民事,政绩可纪的官吏,并将其事迹上报军机处以备任用。左宗棠与福建巡抚徐宗干从福建省官员中共荐举五位,其余四位都是代理知府、知县或同知,只有陈星聚是真正的县令。《左宗棠全集》中左宗棠给陈星聚的评语是这么写的:「听断缉捕,矢勤矢慎,宽猛协宜,舆情悦服」这既是对他剿匪断案行政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勤奋谨慎的处事风格嘉许,同时说明他宽猛相济,施政手段灵活,不拘一格,更反映百姓心悦诚服的风评。左宗棠久在官场,阅人无数,若非陈星聚真有实才,当不致于溢美虚谀。

因为左宗棠等上级长官的推荐,同治六年(1867)朝廷任命陈星聚为建安知县。建安县与顺昌县比邻,经济状况亦不佳,这个县份虽无顺昌县那样土匪为患的问题,但百姓知识水准低落,绝大部分百姓目不识丁,这不但在推展施政上会事倍功半,而且百姓也难改善经济,陈星聚明白唯有透过教育才有可能让百姓翻身,脱离贫困,所以他到任后的施政重点放在文教上,修缮书院、考棚,推广教育,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已经为建安县种下教育的根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