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变」70周年 美国被遗忘的角色
1945年10月17日,国军第70军官兵搭乘美军战车登陆舰抵达台湾。假若美军真不愿意让中国拥有台湾,光凭国府海军的能力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美国国家档案馆)
关于70年前发生的「二二八事变」中,美国究竟扮演何种角色?无论是独派还是统派都存在着一个极大的盲点,那就是错把主张托管台湾的美国驻台北副领事葛超智(George Kerr)当成了整个美国政府的代表。他那本《被出卖的台湾》(Formosa Betrayed),也被独派视为美国同情台湾独立,统派视为美国意图分裂中国的「铁证」。
然而支持台独的葛超智,既然会以《被出卖的台湾》为书名,也就意味着台湾是被「出卖」给中国了。那么站在他这个主张托管台湾的美国官员眼中,台湾究竟是被谁「出卖」给中国的呢?显然,葛超智这本书主要谴责的对象,就是「出卖」台湾给中国的美国政府。因此美国政府在「二二八事变」中采取的态度与立场,还有其对台湾主权的看法,也就成为一个必须要厘清的对象了。
国军官兵由LST战车登陆舰上下船,他们是获得美国授权与支援,完成收复台湾任务的中国军队。(美国国家档案馆)
美国坚决主张台湾属中国
主张把日本管理下的台湾归还给中华民国,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政府的固有立场。美国会采取这个立场的原因,自然有现实主义的考量,但更多的却是来自于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个人对中国的强烈情感。关于这一点,从罗斯福不顾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与史达林(Joseph Stalin)的反对,坚决邀请蒋中正出席开罗会议就十分明显了。
在罗斯福的说服下,邱吉尔最终接纳了蒋中正,并在开罗会议期间为蒋夫人的风采着迷到神魂颠倒,但是史达林却坚决不与国民政府主席共处一室。最后的结果,是罗斯福与邱吉尔另外又到伊朗与史达林开德黑兰会议。不过台湾与澎湖回归中华民国,确实在开罗会议上就已经为罗斯福与邱吉尔决定了下来,也没有遭到史达林的反对。
从现实主义层面来看,罗斯福考量到英国与苏联都有可能在战后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挑战者,因此刻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坚决反共的蒋中正本来就是美国抵御苏联的可靠伙伴,中国在东亚地区传统的「天朝大国」地位,又能够影响与领导东南亚人民反抗英国的帝国主义。而蒋中正领导下的中国也没有强大的海空军,必然不会也没有必要反抗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
事实上,不要说中华民国海军的水面舰在抗战初期已经被日军消灭殆尽,就算是维持战前的规模,国军也不具备跨海收复台湾的能力。而以国民政府高层人士亲美的态度出发,哪怕台澎被归还给中华民国,美军也认定自己还能够继续使用岛上日军遗留下来的海空军设施。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美国当时尚未完全脱离孤立主义的心态,没有人想要在击败日本以后,去负担托管台湾的责任。
所以葛超智等托管派的声音,虽然从美国参战以来就不断存在,但是却始终没有成为国务院与军方的主流。罗斯福去世,继任总统的杜鲁门(Harry Truman)上台以后,美国政府虽然不再像过去一样那么力挺蒋中正的国民政府,但是却也从来没有挑战过中华民国对台湾与澎湖的主权诉求。因为如果美国真的不想要让台湾回归中国,国军根本没有登陆台湾的能力。
1945年9月5日,首批美国海军人员抵达台湾,并且与日本领港交涉入台事宜。若美军真要占有台湾,当时的中国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国军舰博物馆)
协助国军复台的美国海军
假若不对日本投降之际,国民政府海军与英美海军的实力有基本的了解,就很容易陷入独派或者统派人士对台湾光复初期政治局势的片面解读。因为战争刚结束的时候,最早抵达台湾的既不是国军,也不是共军或者任何来自于中国的军事力量,而是美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解放盟军战俘的舰队。当美军于9月5日派遣两艘航空母舰与四艘驱逐舰到基隆时,台湾还没有中国政府的影子呢。
9月6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规模更浩大,由一艘航空母舰、三艘轻巡洋舰、六艘驱逐与护航舰,还有医院船与油船组织的舰队来到台湾。假若美英两国真的想要推翻罗斯福与邱吉尔的构想,把占据台湾的帝国主义政策执行到底,国民政府恐怕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提还在黄土高原延安,连一艘军舰都没有的中国共产党。
一直到10月25日台湾光复的那一天,美国海军经由《租借法案》提供给国府海军的八艘军舰都还没有回到中国。中华民国海军所拥有的新军舰,只有从日军手中接收而来的2,169艘船舰,但是除了做为日本帝国海军驻华旗舰的宇治号砲舰,也就是中华民国海军后来的长治号具有出海的能力外,其余的都是小型内河砲舰。
美国海军的LST战车登陆舰,即国人所熟悉的中字号在1945年10月以前并没有被大规模提供给中华民国海军。假若美国认定台湾不属于中国,坚决认为台澎应该交给国际托管的话,那么只要不出军舰协助国军接收就可以了。可事实上无论是从浙江出发的70军,还是从越南出发的62军,都是搭乘美国海军的战车登陆舰与人员运输舰来台湾的。
除了不具备两栖登陆能力外,国军接收工作的另外一个障碍是日本第10方面军在台湾还维持着相当完整的兵力。随第70军第107师321团第2营机枪连来台接收的林精武老先生就指出,为了避免日军反抗国军,美国海军还从航空母舰上派出舰载机飞到基隆外海实施威力侦察任务。美军的这个动作,有效提升了70军将士们的士气。毕竟根据林精武的回忆,他们是没有两栖作战经验的。
就连负责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陈仪,也都是搭乘美国海军的飞机抵达松山机场的。主张托管台湾的葛超智,甚至还以美国驻重庆海军武官与中华民国民政干事的双重身份,出席了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受降仪式。如此大规模又复杂的受降与接收活动,只要美国政府不愿意配合,哪怕只是5%的不配合,都没有一丁点成功的可能性。
1947年1月的台北街头,已经有反美标语出现。(网路照片)
反对美国的台湾人
由此可见,一直到1947年「二二八事变」爆发前,把台湾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份确实已经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在这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虽然有来自于葛超智本人对托管运动的各种推波助澜,但美国政府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花在台湾,甚至于整个中国的事务上。奉行「重欧轻亚」战略的民主党政府显然把义大利与希腊看得,都比中国还要重要许多。
负责调停国共冲突的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将军,连苦口婆心的游说蒋中正与毛泽东组织联合政府都来不及了,不可能有多余的精神与力气去关注台湾的问题。只是葛超智在台湾的各种盲动,确实制造了陈仪当局与美国驻台北领事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附带一提的是,若不是葛超智的强烈建议,其实华府一开始根本不打算在台北设置领事馆,由此可见美国并非特别重视台湾。
与此相反的是,岛上最排斥美国影响力的反而不是陈仪或者任何国民政府的驻台机构,而是台湾本土的老百姓。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台湾总督府在岛上推动,以反对「米英鬼畜」为核心的政治洗脑教育早就已经深入了一般老百姓的骨髓。再加上自1944年10月开始,美军对台澎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军民不分的无差别轰炸,更是令台湾人对美国人恨之入骨。
抗战胜利后,表面上是战胜国国民的台湾人,却又因为台籍日军看守在战时虐待盟军战俘的恶劣行径遭到美国人、英国人与澳洲人的各种歧视与报复,更是让他们难以对西方国家产生任何好感。1946年7月19日,旅居日本的台湾人在东京涩谷与当地黑帮发生暴力冲突。日本警方介入冲突,但是却偏袒日籍帮派份子,并开枪打死七名,打伤18名台湾人,另外还监禁了36人。
没有想到的是,负责执行占领任务的盟军总司令部居然以在签署对日和约以前,台湾人还不正式具备战胜国中华民国国籍为由,做出了有利于日本人的判决。这件事情令台湾人十分火大,反对美日的民族情绪沸腾到了最高点。后来在「二二八事变」中扮演要角的蒋渭川,于1946年12月12日率领5,000名台湾青年学子包围美国驻台北领事馆。
这是自抗战胜利以来,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起反美示威游行。相对于二战期间与美军并肩作战,还将飞虎队与第14航空军视为救星的大陆军民,台湾人对美国人有的是难以宣泄的满腔怒火。当时在台北法商学院学生担任自治委员会主委的陈炳基,就在学校贴上写有「抗议美帝迫害华侨」、「抗议美帝扶植右派势力」及「反对美帝的战略阴谋」的大字报,广泛受到台湾学生的欢迎。
许多日本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反美宣传用语,在此次的游行中也被用上了。美国驻台官员被台湾人的反美情绪彻底吓到,还特别要求陈仪对在台美籍人士提供安全保护。此事虽然在陈仪与蒋渭川的协调下平安落幕,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潜伏干部对台湾人痛恨「美帝」的情绪已经有所掌握。为了将驻防于华北地区的陆战队赶出中国,共产党又在1947年初发起了声势更浩大的全国性反美游行。
1947年1月2日,李登辉(右下方左边算起第二人)参加了在台北的反美游行。(网路照片)
台湾没有缺席的沈崇事件
也就在台北爆发反美示威后的12天,也就是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发生了美军陆战队人员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的不幸事件。关于这件事情的幕后真相,目前还众说纷纭,因为许多人认为沈崇是中共派去诱惑美军强暴自己,以制造全国反美浪潮的地下党员。然而无论真相为何,这件事情确实让中国知识份子对美国的美好印象烟消云散。
接踵而来的,就是由中共主导的全国性反美示威。假若在最亲美的成都与重庆都发生了游行,那么在最反美的台北当然也不例外。1947年1月2日,台北学生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下,发起了响应全国反美示威的游行。这一次亲共的陈炳基还邀请了他的好朋友林如堉,还有后来当上中华民国总统的李登辉一起参加游行。
二战末期被编入名古屋高射第2师团高射砲第125联队,自称击落过两架B-29轰炸机的李登辉,在反美游行中一马当先的走在队伍最前方。这个有生以来首次参加学运的经验,让李登辉引以为傲。2014年6月19日他接见参加「太阳花」学运的学生时,还强调「看到你们,让我也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抗议美军强奸一个女学生,参加示威游行。」
从李登辉积极参加反美示威的案例来看,与其说台湾人反对中国,更不如说他们痛恨处处依赖美国,对华府软弱到连自己同胞权益都保护不了的国民政府。台北爆发的反美游行,距离「二二八事变」的爆发还不到一个月。尽管葛超智不断的在呈现给驻台北领事布雷克(Ralph J. Blake)的报告中,强调反美游行是陈仪政府在幕后策划,但是国务院对其所提供的论点并不采信。
借由对「涩谷事件」以来,台北发生的两起反美学潮之观察,美国早就已经判断出台湾人与西方世界的心理距离。在香港活动的《大公报》台籍记者李纯青以及在日本活动,来自台湾的共产党员杨春松,更是早已被东京的盟军总司令部列为调查对象。怀念日本人的台湾人也好,心向共产党的台湾人也罢,反正都不会被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视为「朋友」的看待。
拥有强烈中华民族情感的吴振武,最提防的就是美国人介入「二二八事变」。(网路照片)
恐惧美国介入「二二八事变」的吴振武
而当「二二八事变」爆发时,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基本上是「不介入」。尽管美国不相信国军能靠自身力量击败大陆的共产党,但是压制住台湾的民变还是绰绰有余的。据说葛超智在事变爆发后,曾经答应从菲律宾运送一批武器与资金给林茂生,然而这样的提议显然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与背书。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葛超智的提议还遭到许多台湾人的抵制。
据说葛超智向台湾省参议员,「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宣传组长王添灯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但是却遭到对方严词拒绝。早年曾参加台湾文化协会的王添灯是民族主义者,曾经激烈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因此他对同样身为异族的美国人也没有什么好感。据说王添灯如此回绝了葛超智:「我是中国台湾省参议会的议员,你们对我谈这样的问题,未免太失礼。」
葛超智另外还给马歇尔将军准备了一份有147人签名的连署名单,希望美国能够出兵帮助台湾人民抵抗陈仪。然而葛超智提供的联署不仅没有被马歇尔认真看待,而且还激怒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二二八事变」结束后,国民政府撤换了陈仪,司徒雷登同样也勒令葛超智离开台湾,以维护中美关系。
这正是葛超智《被出卖的台湾》一书中,指控美国政府「背叛」的真正原因。然而其实美国政府真正背叛的对象也不是台湾人民,而是表面上支持台独,实际上却主张托管的葛超智个人。很多独派认为,如果美国派兵介入「二二八」,就可以避免国军对民众的「屠杀」,甚至于协助台湾就此脱离中国独立,其实也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虽然重心不在亚洲,但是也绝对不希望台湾与南韩赤化。「二二八事变」发生一年后,南韩的左派份子也于济州岛发动武装革命。驻防南韩的美军司令霍奇(John R. Hodge),不仅没有阻止由前朝鲜籍日本兵组成的警备队镇压暴民,而且还派兵支援他们。整个镇压行动持续到1954年韩战结束,总共有最多达60,000名的济州岛居民死在美韩联军手中。
假若美军真的介入「二二八事变」,不仅支持的对象会是陈仪政府而不是台湾人,其镇压的残酷手段恐怕还将远远超过整编21师。无论如何,整编21师还是把台湾人当同胞看待,双方的肤色、血统、文化与语言都还有相当大的共同之处。美军对台湾人,则不只不会当同胞看待,甚至还残留了许多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恶劣印象。
许多二战时在菲律宾被日军俘虏的美国战俘,曾经饱受被称呼为「福尔摩沙守卫」(Formosan Guards)的虐待。新仇加旧恨,一旦美军由冲绳派出陆战队镇压台湾人,只怕「二二八事变」死伤人数不会低于济州事变,这是许多独派人士所不曾想到的。以美军爱护士兵生命的角度出发,可能还没登陆以前,就先以轰炸机来几次小规模的空袭。
被台中地区处委会推荐担任27部队部队长,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尉出身的吴振武从陆战队在硫磺岛与冲绳岛的表现分析,非常了解美军的性格。他十分担心事态一旦扩大与延长,美军很可能以反对共产党扩张的名义派兵介入「二二八事变」。到了那个时候,双方的死伤程度将十分惊人,因此吴振武始终主张事变提早收尾,不要让美国人有介入的理由。
担任日军期间拒绝改姓名,甚至还曾经搧日本兵巴掌的吴振武有强烈的祖国意识。与王添灯一样,他认为中国人的事情,终究还是要由中国人来解决,想要让事变早日收尾的唯一方式,就是积极的与国民政府合作。吴振武如此明大义又识大体的行动,确实避免了更多台籍日本兵加入殴打与砍杀外省人的行列,同时也免于让台湾人遭到美军可能实施的压制,可视为整起悲剧真正的幕后英雄。
「二二八事变」时海军中字号登陆舰两艘,在太康号驱逐舰护航下进入基隆港时的想像画面。(中国军舰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二二八事变」爆发后,载运整编第21师来台湾的,同样是美国提供给中华民国海军的中字号登陆舰。这两艘登陆舰分别为中权与中海号,负责执行护航任务的则是护航驱逐舰太康号。从国军使用美援舰艇运兵登台镇压的情况来看,显然国民政府的行动没有得到华府的反对,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