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变」70周年 日军?共军?谁的27部队?
今年二二八共生音乐节脸书官网释出的版画,据说是以四川籍画家黄荣灿在经历「二二八事变」后设计的版画「恐怖的检查」为基础,为了向台中与嘉义抵抗国军的民兵而设计。整个版画设计的味道就共军味十足,不仅有林彪东北民主联军使用的九九式练习机与九七式战车的图案,而且其实黄荣灿本人也是中共的地下党党员。(二二八共生音乐节脸书官网)
中共到底有没有资格纪念「二二八事变」70周年?这个问题看在台湾独派的眼中,可能就如同中共有没有资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看在国民党支持者的眼中一样重要。而北京当局能否夺回此一神主牌的关键因素,在于事变中发起大规模武装暴动的27部队,究竟应该被定义为大日本帝国皇军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由于27部队内部确实是既有信仰共产主义的干部,也有满怀皇民化思想的前台籍日本兵,因此独派与大陆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对于该部队的性质始终存在着「各自表述」的现象。也因为27部队在存在的短短13天之内,指挥权曾经历过数次的变动,所以想要厘清这个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得到彻底的解答,恐怕必须要从政治与军事的两个角度去加以分析。
根据陈明忠老先生的回忆,27部队的官兵标准打扮是穿着二战的日军飞行服。(网路照片)
扮演肌肉的台籍日本兵
「二二八事变」爆发之际,最有能力以武装暴动对抗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的力量分别为台籍日本兵与在岛内活动的共产党员。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与左派份子是日据时代就开始推动农民组合运动反抗台湾总督府,但是却在1931年由特高警察发动的「大检举」中被一网打尽的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即台湾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为主。
由于他们还来不及发展暴力革命,就全部被日本人逮捕入狱的原因,台湾共产党与同时期存在的越南独立同盟、菲律宾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以及泰国共产党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他们完全没有武装部队。尽管在台湾光复之初,延安就派出了蔡孝干与张志忠等台籍中共党员到岛内与台共合作,但是到了「二二八事变」爆发之际,共产党人还是没有自己的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曾经接受过日本军事训练,并且被派往香港、海南岛与东南亚战斗的台籍日军,确实是27部队投入战斗的主要力量。尤其是最早被选中担任27部队部队长的吴振武,以及担任警备队队长的黄金岛,都在海南岛累积了镇压国民党、共产党游击队的丰富作战经验,看在由仕绅组成的台中地区时局处理委员会眼中,都是抵抗国军的重要资产。
着有《台湾228事件:特种部队血战史真相》一书,自称参加过27部队的前台籍日本少年兵钟国彬便指出,27部队不仅与中国共产党没有丝毫的关系,而且包括谢雪红在内的所有干部,都是为了在台湾建立新的国家才起兵反抗国民党的。换言之,27部队追求的不只是自治,而且还要建立一个与中华民国互不隶属的台湾共和国。
更夸张的,是钟国彬还在他的书里强调,还有接受过日军训练的台籍青年拖出并修复了两辆日本人遗留下来的九七式战车,投入在台中与埔里地区与国军的战斗。他指出,27部队之所以能在埔里战役中击退整编第21师的攻势,就是因为有台籍日本兵拖出了一门已经生锈的九一式105mm山砲,对来袭的国军车队开了一砲。
钟国彬上述的说法,并没有在其他27部队参与者的口述历史中出现。仅有另外一位居住于台中的张清海老先生有提到,27部队曾经拖出报废无法使用的九七式战车吓唬在台中地区的军警而已。27部队突袭队队长陈明忠老先生,则是在接受《中时新闻网》访问时,完全否认27部队有使用战车参战的纪录。实际上,钟国彬的很多讲法也忽略了客观的军事常识。
比方说,钟国彬表示27部队在撤退到埔里以后,因为九七式战车不适用于山路而将其抛弃。但是这两辆被抛弃的九七式战车,马上又成为了阻碍国军大部队入山扫荡的路障。九七式战车其实是体积不大的中型战车,而且又只有两辆被抛弃,实在不足以真正做到有效抵挡国军入山的障碍。由此可见,钟国彬接受的恐怕只是中学程度的军训,并没有真正专业的军事知识。
放在同时期在台中与嘉义地区进攻国军的前台籍日本兵身上,情况其实也没有差多少。由于日本人强烈的种族歧视,台湾人在日军里面能干到的最高军阶是少佐,能够接受到的军事教育有多高,其实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台籍日本兵在「二二八事变」中,确实可用于进攻防卫力量薄弱的台中市警察局、第3飞机制造厂以及教化会馆等防御要塞的能力,但是所能扮演的也仅是肌肉的角色而已。
虽然许多人自称目击台中民兵在「二二八事变」期间驾驶九七式战车作战,但此事发生的可能性极低。(网路照片)
心向中央的吴振武
更重要的一点是,初期参加27部队的台籍日军、浪人与青年学子就连最基本的军事纪律都十分缺乏,所以才出现他们拿着棍棒与武士刀,在街道上随意殴打甚至砍杀无辜外省民众的血腥画面。这样的行为,令27部队不仅失去长期与国军对抗的能力,而且就连扮演肌肉的功能也都逐渐消退。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少数有头脑的台籍日本军官,并不愿意投入这样的暴动。
前面提到的吴振武,在二战期间曾经担任海南岛警备府直属第16警备队大尉大队长,是所有参加日军的台湾人中,接受军事训练最札实的一位。早在日本战败以前,他就已经透过拒绝改日本名字的方式抵抗台湾总督府的皇民化政策。日本投降以后,吴振武又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战后复员政策,协助滞留在海南岛的台籍日本兵返回台湾。
早在「二二八事变」发生的一个月前,在台中师范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吴振武就透过林献堂、黄朝琴与吴三连的推荐,认识了来台湾视察日军遗留设施的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将军。刚刚当上海军掌门人的桂永清,因为遭受前海军部长陈绍宽遗留下来的马尾系将领抵制,非常积极于拉拢汪精卫政权海军、满洲国江上军乃至于接受日本帝国海军直接训练的技术人员投入自己麾下。
吴振武在海南岛服务时,曾多次指挥日本海军陆战队围剿冯白驹领导的中共琼崖纵队,令桂永清十分赏识。恰巧当时中华民国海军也在积极重建抗战期间遭日军重创的陆战队,因此桂永清积极邀请吴振武重披战袍,并相信他过去的剿共经验能在接下来爆发的内战中提升国军的作战能力。这般来自于桂永清的赏识令吴振武受宠若惊,他二话不说便答应在台中师范学校学期结束后加入中国海军。
因为已经有了加入国军的大好前程,吴振武打从「二二八事变」爆发开始就不热衷于参与这场暴动。满怀中华民族主义思想的他,认为加入国军投入反共战争,协助政府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是所有台籍日本兵最好的归宿,因此他表面上虽然与处委会站在一起,但是却暗中与担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的柯远芬保持联系,甚至于偷偷解散许多加入27部队的学生军单位。
更重要的一点,是吴振武也知道国民政府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一旦「二二八事变」持续恶化下去,驻防冲绳的美军也可能派兵入台协助国军围剿,这看在他眼中绝对将令台湾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所以为了敷衍来自于谢雪红与处委会的压力,吴振武于3月7日开枪射击自己的大腿,然后再以受伤之名拒绝接受27部队的指挥权。
这个壮烈的举动,让吴振武不仅在事变结束后得到加入中华民国海军发挥长才的机会,也让他避免遭到谢雪红的利用。在吴振武无力也无心接下指挥权的情况下,27部队部队长的指挥权落入了钟逸人的指挥中,但是真正扮演部队大脑角色的,却还是以谢雪红为主的台共干部。从这个时候开始,台籍日军对27部队的实际影响逐渐消退。
27部队的大脑,是以谢雪红为主的台籍共党人士。(照片/洪敏麟提供)
扮演大脑的台籍共产党
打从「二二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台中开始,共产党人便扮演着中部地区武装暴动的大脑角色。1947年3月2日,时任台中市妇女会理事长的谢雪红就被推举担任大会主席。等到第二天,谢雪红就着手成立「台中地区治安委员会作战本部」,组成27部队的前身,简称为「民兵」的「人民大队」。其实光是从名称来看,这队伍就充满强烈的红色与左派色彩。
然而有干部不能没有士兵,有大脑不能没有肌肉,谢雪红只能够采用「统一战线」的做法,尽可能吸收有作战经验的台籍日本兵投入台中市区围勦国军的战斗。因为干部实在是太少,无法如同大陆的共军那般成立完善的政工制度,因此对于台籍日军、浪人与受日本皇民化教育思想洗脑而殴打外省人的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约束。
尽管如此,信仰共产主义而投入民变的左派人士与信仰皇民思想而投入民变的27部队,仍然发生过内部的冲突。陈明忠先生便指出,当27部队拿下了教化会馆以后,身穿日本飞行服,腰上挂着一把手枪的他走在街上巡逻的时候,便亲眼目睹到同志殴打外省孕妇的状况。他急忙前往现场阻止,要求那位27部队士兵把枪口对准陈仪,而不是无辜的外省妇女。
该名士兵一开始还不屑陈明忠的劝告,准备向被打倒在地的孕妇肚子踢一脚过去。直到陈明忠马上掏出腰上挂的手枪警告,那名暴徒才停止攻击,救了孕妇与胎儿的一命。可见缺乏足够政治教育的情况下,中共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则无法在「人民大队」内有效实施。稳固住了台中的局势以后,谢雪红还派遣增援部队开往嘉义,支援张志忠的队伍进攻虎尾机场。
在确认吴振武不愿意出任总指挥以后,谢雪红决定让钟逸人担任人民大队名义上的部队长,并于3月7日于台中干城营房将人民大队更名为27部队,以纪念在2月27日中死亡的台湾人民。此刻27部队辖下总共有400名的浪人、学生与台籍日本兵。
3月9日,基隆传来了国军整编21师登陆的消息。由地方仕绅组织的处委会为了避免台中市民遭到镇压,倾向于与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谈和。为了不受这些「动摇派」的束缚,谢雪红决定率领27部队撤往埔里与国军长期抗战。听闻国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后,许多台籍日本兵、浪人与学生也因自知打不过国军,纷纷脱离队伍。
除了少数前日本兵还继续追随谢雪红参战外,此刻27部队逐渐成为了单纯的共产党军队。目睹这个状况后,谢雪红又于3月13日将27部队改名为「台湾民主联军」。这个名称,似乎又是抄袭自林彪在东北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而来。就连派到嘉义支持张志忠的队伍,也都被改名为极具中共特色的「台湾民主联军嘉南纵队」。
本来到了最后阶段,张志忠在嘉义的台湾自治联军与谢雪红在埔里的台湾民主联军还将合流为台湾民主自治联军。结果因为整编21师在刘雨卿师长的领导下快速扑灭了两地的红色武装,台湾民主联军战斗到3月16日就自行解散。根据陈明忠的说法,日本军人出身的黄金岛,既然在埔里乌牛栏战役的最后阶段放弃阵地逃跑,害他在战斗中遭到国军的步枪子弹击伤。
此时此刻,台籍日军对台湾民主联军的影响已经接近于零。后来谢雪红逃往香港,并在当地组织服从于中共的民主党派,即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同样的从命名来看,这个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也是为了纪念胎死腹中的台湾民主自治联军。总之到了「二二八事变」的最末期,共产党人确实是已经牢牢的控制住了台湾民主自治联军,但是岛内的赤色革命,终究还是因为缺乏肌肉而宣告失败。
位于南投埔里的乌牛栏战役纪念碑,可视为台湾本土首次出现纪念共军的纪念碑。(沈挥胜摄)
中国共产革命的一部份
很多人以27部队在成立之初,许多士兵形同流氓土匪,到处殴打外省民众的情况为例,认为共军在大陆纪律良善,又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所以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他们与行为模式相似于日军的27部队联系在一起。然而从8路军与新4军发展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来看,共军再还没有成为正规军以前,往往也是从纪律恶劣,毫无中心思想的民团武装逐渐扩编而成。
许多老一代在沦陷区的外省人,往往以「土共」来称呼初期接受共军指挥的民兵武装。这些被中共吸收的民兵,有非常多是原本的自卫队、县大队、民团甚至于土匪。如果以东北的特殊情况来看,还会有很多原本效忠满洲国的地方武装加入。在苏联红军的默许下,甚至就连日本关东军的技术人员都大量进入东北民主联军服务,因此27部队有台籍日本兵,本来就不是奇怪的现象。
因此严格来讲,27部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的共军,毕竟谢雪红与张志忠只有13天的时间指挥他们作战,根本没有时间发展出正规军出来。至于要称呼他们是日军就更不合理,因为整编第21师属于国军的四流川军部队,却可以单枪匹马的将27部队里面的前台籍日本军人由台湾头打到台湾尾,这在抗战时的中国战场上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情。
假若觉得台湾民主联军的「共军味」还不够,那么看看张志忠领导的台湾自治联军吧。张志忠本人曾在抗战期间到延安参加8路军,并且追随刘伯承与邓小平领导的129师在太行山上与日军打宣传战。这意味着张志忠不仅是台共,而且还是毛泽东派到台湾煽动武装革命的嫡系人马。担任台湾自治联军政治委员的简吉,也是日据时代就参加农民组合运动,而且整个红到了骨子里的中共党员。
在台南领导暴动的李妈兜,是张志忠发展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至于在云林斗六一带活动的陈篡地,尽管不是张志忠的嫡系人马,而且到了后来也成为了台独份子,但是他战时曾经以日军军医的身份前往越南服役,并在日本投降之后为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所吸收。换言之,除了有中共的势力,「二二八事变」似乎也还有国际共产主义介入的色彩。
由于中共始终没有取得处委会的领导权,因此讲中共领导「二二八事变」恐怕并非全是历史事实。然而发生在台中与嘉义两场大规模的武装暴动,确确实实是有共产党人的组织与带领。假若中共派驻在北部地区,担任台北地区武装起义总指挥的李中志照计划成功于3月4日发起暴动,配合中南部地区的行动,整个局面可能会与后来的相当不一样。
蒋渭川领导的处委会,甚至一度召集许仑墩、黄华昌与许清卿等三名战争末期接受日本陆军航空队训练的台籍飞行员驾驶松山机场的客机,飞到嘉义上空支援张志忠作战。幸运的是,在松山空军站担任站长的新竹人陈金水拒绝与蒋渭川合作,整起事变不了了之,否则台湾民主自治联军可能连飞行部队都有,后果将不堪设想。
共产党人也好,台籍日本兵也好,处委会的仕绅们也好,没有任何人在「二二八事变」期间喊出「台湾独立」的口号。从头到尾,他们争取的都是「自治」。所以相比起可以用「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来模糊焦点的抗日战争,人们很难用「日军、共军都是台湾军」来形容「二二八事变」。而且「二二八事变」之后台湾知识青年的思想转变,显然也是要接受红色祖国,不是走向台湾独立。
关于这一点,就连晚年主张台湾独立的黄华昌,都在其回忆录《叛逆的天空》中坦承自己加入过中国共产党。从处委会仕绅贪生怕死,还有台籍日本兵缺乏组织纪律的情况分析,「二二八事变」的武装暴动一旦成功,最后的领导权势必会落入共产党手中。台湾不仅无法独立,甚至可能还提早赤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共当然有纪念「二二八事变」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这不只在于「二二八事变」是所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一部份,而且台湾民主自治联军同样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份。站在中共的角度来看,27部队或许不像工农红军、8路军、新4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么一脉相承,但是至少也可以与东北抗日联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与新疆民族军等外围武装相提并论。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蒋中正派遣整编21师入台平定谢雪红与张志忠的武装暴动,在客观上来看也确实阻止台湾后来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手中。假若国军被民兵击败,台湾的下场可能就是成为中共的另外一个解放区。没有复兴基地台湾的存在,在后来内战中失败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可能陷入无处可退的窘境,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岸都被统一于五星红旗之下。
站在中华民国的角度,不愿意与共产党合作的台籍军人吴振武与陈金水都是值得被好好纪念的代表性人物。大陆沦陷后,吴振武出任海军水中爆破队大队大队长。他曾经在胡琏将军指挥下,指挥东南沿海的反共游击战争。吴振武在部队里优良的表现,成功号召了包括黄金岛等「二二八事变」当事人在内的本省籍军人报效中华民国国军。
尽管伴随着桂永清的失势,吴振武一度遭到台北保安司令部长达半年的政治调查,但是他最终还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被无罪释放。最后吴振武在海军干到中校军阶退役,比他过去在日军里面能够干到的最高军阶多了整整两阶。事实上台籍日本军对「二二八事变」的介入,确实也是因为吴振武的退出而逐渐退散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国民政府还是有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