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曹和平:春节消费升温 是中国经济一个不错的起点

大陆经济学家曹和平:春节消费升温,是中国经济一个不错的起点。图为北京石景山游乐园的春节人潮。(中新社)

百节年为首,春节始终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带动社会消费的强力引擎,也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经大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恢复到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从数据来看,大规模的返乡潮肯定会给地方经济和社会流通带来新的生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23日在观察者网撰文称,20亿人次的春运,老百姓返乡置办年货、消费,能够进一步消除零售企业的库存,带动庞大的大宗商品市场购销两旺,商家库存减少、采购增加,这是节日经济的特点之一。疫情三年来,老百姓没有过好年,所以今年的春节消费可能会有一些反弹,亲友间的聚会、活动都会增加,预计将高于2021年和2022年春节消费数据。

曹和平说,他在大陆各地调研的时候发现,现在县城的领导官员,比如说副县长、副书记往往很年轻,大约都三、四十岁,年轻的官员很会做节日经济,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为了刺激消费、提振信心,将现代形式和传统习俗进行融合,准备了一些社区活动和年俗活动,比如灯会、庙会、社火等,将对地方经济有一个非常好的刺激。

当市场购销两旺,企业加大库存,银行就会增加贷款和流动性,进而企业和银行的信心都会增加,银行会对未来有更加良性的预期,带动投资者信心增加。曹和平预计,2023年第一季的经济,在没有任何外部冲击的条件下,会有一个不错的起点。

曹和平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振消费。近期,媒体上都在讨论「超额储蓄」能否推动形成2023年报复性消费的话题。

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部门积攒了近8兆元的超额储蓄,这部分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居民消费减少所带来的防御性储备、居民购房支出减少和金融市场上居民存款的回流。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背景下,超额储蓄为消费回暖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仍需要注意目前老百姓仍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这是因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下降。

曹和平表示,在经济学里,防御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s)是一个很顽固的变量,当人们的预期收入减少时,支出就会随之减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保持低位,这从邻国日本的低欲望、低消费、高储蓄可以窥见一二。

曹和平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改变预期,而不是简单地把「超额储蓄」用于投资或者消费。他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采购、仓储、物流、运输四个方面的企业家信心要改变。短期财政政策支持各领域积极去库存,进行资产置换,提高资金流动性。

第二,流通领域畅通无阻后,银行加大投资,银行业和投资家信心提升,政府的政策才能效果最大化,逐步改变居民对经济环境的预期。

因此,曹和平不赞同「报复性消费」的说法,2023年出现大幅度消费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加上疫情三年来,老百姓手里的钱变少,中小企业的流动性收紧,此前淘汰的过剩产能也重新恢复,一些非良性的经济因子也开始充斥市场,消费复苏的前景还有待观察。

曹和平表示,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这个角度来讲,提振和刺激消费,关键要看从供给端刺激还是从需求端刺激。

从旅游行业来看,飞猪发布《2023年春节出游方向标》显示,2023年春节出游预定量同比去年增长超6成,跨省游订单占比已超8成,出境游预定量创下近3年峰值。

随着疫情管控优化,出境游正在迅速反弹,政策宽松、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游客的首选,但航空公司和酒店恢复缓慢、价格暴涨,旅游资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开拓新的旅游产品,创造新的出境游、跨国游理念,升级原来的旅游服务,让游客体验更多更好的内容,我觉得这是旅游消费升级的一个新方向。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市场如何稳健复苏,如何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这是未来旅游行业需要关注的事情。

除了出行游玩,也有部分人会选择看电影。今年将有7部电影「逐鹿」春节档,截至1月22日16时48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5亿。而2022年全国电影票房以300亿元收官,相当于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一方面是因为新片供给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影院上座率不高。如何推动电影市场更快复苏?一方面要培养更多的电影观众,另一方面也要有更好的技术和内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曹和平指出,之前国家提出电信网、有线电视网、IP网,那时候我们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变成了「新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科技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电影行业的技术也会带动人们消费需求的更新。

对于2023年,市场普遍预测将有5%-6%的增长,中国经济有望翻开新的篇章。除了消费领域,基建和数位经济领域也有一些新的发力点。

中国数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据显示,中国数位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兆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兆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其中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12月份,中共中央、大陆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推动数位产业化和产业数位化,加强数位社会、数位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数位化治理水平。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

曹和平建议,2023年,中国数位经济行业发力的重点可以在这些方向:

第一,改造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农民住宿条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这是惠及人民的好事。

第二,公路、铁路、高速、高铁、港口、桥梁、涵洞、隧道等基建投资还会继续维持,在此基础上要对其进行数位化升级。

第三,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是数位经济的「底座」,也是数位经济的新生产力,「东数西算」工程是将东部地区密集的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使得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给西部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在数位经济领域,中国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产业和算力系统,将会构建一个数位孪生的现代化城市,算力系统能够极大提高制造业产能、改变业态、提高利润。

未来,三大产业配合数位基础设施催生出新的产业,整个中国经济将会脱胎换骨,新的消费和投资应该向这些领域迈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基建狂魔」的优势,中国的平台经济将随着基础设施先锋部队「走出去」,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超越西方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