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吴士存: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为何依然紧迫
名家观点》吴士存: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为何依然紧迫。图为去年1月25至26日美国海空军10余架各型侦察机齐聚南海地区。(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吴士存6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一年一届的博鼇亚洲论坛南海分论坛日前顺利闭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合作与安全的南海秩序」,这也正是他在有关方面支持下2014年筹划在博鼇亚洲论坛架构下创办南海分主题论坛的初衷。
吴士存表示,中国与南海周边部分国家围绕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及海域管辖权的争议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半个多世纪以来,从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到2013年重启「南海行为准则」(准则)磋商,从探索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和外交部门紧急沟通热线到探讨建立搜救、环保、科研等领域务实合作,中国与东协国家为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果。
吴士存认为,从普遍的国际实践来看,合作与安全的南海秩序还需要稳定与共同认可的行动规则和沟通落实机制。就中国与东协国家而言,双方应努力做到「两手抓」:在加快落实《宣言》架构下的海上务实合作的同时,加快「准则」磋商步伐,做到不懈怠、不停步,不达目标誓不甘休。
第一,以最近通过的联合国《公海协定》(UN High Seas Treaty)为契机,倡议启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约」研究和磋商,把南海区域海洋环境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围绕珊瑚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养护、海洋污染防治等议题,从微塑胶垃圾治理起步,透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海域的成功经验,选择各方都能接受的海域先行先试,在早期收获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扩大海域适用范围,逐步构建南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合作机制。
第二,《宣言》架构下的海洋合作应遵循「小切口、低敏感、易起步、先双边后多边」原则。选择从争议海域的渔业资源联合调查开始,再逐步建立区域渔业资源养护制度,规范捕捞作业方式和渔具,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第三,宣导南沙岛礁民事设施「公共产品化」,并将这一倡议纳入「准则」磋商范围。在南海航道安全、减灾防灾、人道搜救等领域,各方应率先利用南沙岛礁及设施的民事功能,向国际社会提供普惠性的公共产品。
第四,淡化「南海军事化」色彩应是域内外国家共同的努力方向。美国将「南海军事化」的帽子戴在中国头上,但事实上美国才是「南海军事化」的始作俑者和操盘手,当然这也与菲律宾等少数南海沿岸国的主动迎合、投其所好不无关系。南海沿岸国家应对向域外国家提供可能危害南海和平稳定的军事基地三思而行,不在南海敏感争议海域开展针对他国的军事演习,对争议海域的联合巡逻保持谨慎。
第五,以推动《宣言》架构下的海上合作、「准则」签署生效后的落实和商签「南海环境保护公约」为中心任务,探讨设立「南海合作理事会」,为南海合作与规则秩序建设提供顶层设计、组织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