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法学生的毕业去向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为增加法学就业情况的公开度,部分院校开始在网上公布数据。这些“官方”数据包括了就业率、就业单位、毕业生人数、毕业生薪酬等关键信息,可作为在校学生未来择业的参考依据。本文作者则整理了七所院校的相关信息,可供读者朋友一览。
作者简介:在逃小饼干
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名校法学院毕业生都去哪了?本文汇总了7所综合类学校法学院近两届公布的毕业生去向数据,从中洞察名校法学院毕业生去向。
一、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公布的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主要包括四部分:起薪、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和行业分布。
根据公开的数据,该校202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9%。就业单位中,律所占比最高,为36%,其余分别为国企、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组织、工商行业、和升学。就业地域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是毕业生主要流向城市,占比总和超70%,多数毕业生投身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也有个别前往香港、国外、大陆其他地区工作。起薪方面,该校毕业生各行业起薪总体居于较高水平,平均值超一万元。
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以就业单位性质为主体,对275名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进行综合分析。
该校毕业生中有48名毕业生以选调生、公务员、储备人才等方式签约党政机关及司法机关。其中10人考取中纪委、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机关、国家部委,7人前往中西部地区就业,26人进入公检法司及纪检监察系统就业。
61名本科毕业生中有35名前往国内外高等学府深造,其中22名本科毕业生在国内高校深造;13名本科生毕业生前往悉尼大学、乔治城大学、香港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学府深造;另有6名硕士毕业生赴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一流法学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高等教育单位是该校博士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八成博士毕业生赴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任教。律所是该校毕业生占比较高的就业去向,共有73名毕业生前往律所就业。从公布数据来看,该校毕业生所就职的律所以汉坤、方达、金杜等知名红圈所和精品律所为主,占比接近五成。
三、南京大学法学院
根据南京大学法学院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去向总体落实率95%。该校就业报告从毕业去向分布、就业地域、入职单位性质等方面呈现毕业生流向。
毕业去向分布方面,该校公布的数据呈现明显的学历差异。本科生以升学为主要选择(占比近六成),九成硕士研究生和全部的博士研究生则选择协议就业,就业落实率也呈现博士研究生(100%)>硕士研究生(96.85%)>本科生(90.65%)的梯状分布。
就业地域方面,南京大学法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有80.06%的毕业生选择在东部地区就业,而其中在江苏省就业的人数更是达到了149人(占比近一半)的高值,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在城市类型选择上,研究生对“新一线”城市的青睐程度较为显著。
从入职单位性质来看,除去升学外,本科生对民营企业的热情最高,硕士研究生则偏向于党政机关。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博士毕业生仅有四成入职高等教育单位,其余去向单位较为多元,涵盖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法学博士毕业生除了任教,也可通过选调、省考、人才引进等途径进入体制内。
四、东南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法学院2022年毕业生共计218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54%。该校就业报告从毕业生去向分布、就业行业流向、就业地域流向等方面呈现。
从毕业生去向分布上看,本科生主要以“国内外深造”为主,硕士研究生则以“民营企业及律师事务所”为主要去向,“高等教育单位”则是博士生的主要就业选择。
从就业行业流向来看,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选择都较为多元,其中本科毕业生行业布局以“金融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
在就业区域流向方面,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超过85.8%的人选择在华东地区就业,选择就业地区前六位分别为:江苏(111人)、浙江(13人)、安徽(12人)、广东(11人)、上海(6人)、北京(4人)。可见该校法学院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优先倾向于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其中在江苏省就业的人数更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五、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348名毕业生中已落实就业276人。该校的就业报告分别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三个角度进行介绍。
该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2.08%。其中,国内外升学67人,选调5人,18人签约就业单位。
研究生毕业生209人,其中公务员51人,企事业单位90人,律所11人,境内外升学3人。法学博士毕业生1人,赴高校就业。
总体来看,相比律所,该校毕业生更偏向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并呈现鲜明的财经特色:就业单位中包括中央相关部委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中信证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央企总部。
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229人中,共有216人完成就业,就业率为94.32%。该校的就业报告分别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从就业地域、就业行业进行分析。
在硕士研究生层面,从就业地域占比分布看,北京地区以67%位居榜首,可见北京地区对该校硕士毕业生吸引力较高。
从就业行业方面,该校硕士毕业生的行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公司、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就业行业流向呈现以“公司”与“律所”为核心的多元结构。其中,进入公司企业的流向以40.20%的比例位居榜首,进入律所的比例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5.18%,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22.61%,
在本科生层面,深造是该校本科生的主要去向。本科生毕业生中国内深造共5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39.84%,其中通过推免保研的人数为24人,通过考研的人数为27人。国内升学的院校主要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此外还有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本科生毕业生中出国(境)深造人数为2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6.41%。出国(境)深造的院校主要包括爱丁堡大学、波士顿大学、东京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华威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北大学、悉尼大学等。
本科生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人数为3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8.13%。就业地上,北京仍是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首选城市,其余学生就业地基本为生源地;就业单位性质方面,该校本科生对律所的青睐程度较高,有一半人进入律所工作。
七、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22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74.78%,其中本科就业率63.03%,研究生就业率93.75%。本文摘取该校就业报告中升学深造、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地域进行分析。
在升学深造方面,本科生国内升学7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7.8%。出国(境)3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0.9%。总体深造率为38.7%。共有6名硕士研究生国内升学,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3.6%,没有硕士毕业生出国(境)深造。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政府机关是该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从就业数据上看,研究生对律所的青睐程度远高于本科生,仅有5名本科生入职律所,研究生则有29人选择进入律所工作。
从就业地域来看,本科生就业地区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笔者推测此特点与生源地有关。研究生中107人留在山东,其中66人选择青岛地区,可见研究生更倾向于在山东省内就业。
结语
通过院校官方发布的就业报告,可看出以下几点共通的地方:
一、以上院校就业落实率总体较好,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较高。可见,院校层次较高的法学毕业生,毕业基本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二、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深造仍然是以上院校本科生最主要的去向,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深造率达5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56%,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48%。博士以高等教育单位为首选,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近八成博士毕业生赴高校任教。硕士研究生的去向较为多元,涵盖律所、公司、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升学等方面,其中不同院校也呈现不同特点,如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更偏向财经类的企事业单位,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毕业生则更倾向于就职律所。
三、从就业地域看,毕业生就业地域受学校所在地影响较大,呈现以学校所在地为主体,以一线城市和生源地为辅的特点,例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都有超过八成的比例选择于华东地区工作,江苏省更是华东地区省份的首选;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则倾向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确幸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