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女大学生内幕交易曝光!一次2万,多人受牵连

01

对于大学生来说,最恐惧的是什么事?

不是期末考试前的通宵复习,也不是挂科后的重修补考,而是毕业即失业的魔咒。

虽然并不绝对,但每每闻之,不免让人胆寒。

这不是“要大城床还是小城房”的犹豫不决,而是毕业生人数与工作岗位的选择并不匹配的现实压力。

在这个蔓延着不确定性与焦虑感的当下,“稳定”似乎逐渐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但问题来了:

如何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如何能让大厂的hr在一众简历中选中自己?

职场不是考场,选人标准和工作细则没有确切的答案,成绩和分数不能代表你的能力,想要让公司留住你,就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但“证明”的过程,却藏着很多猫腻。

今年7月底,女大学生小可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中介老师,可以帮学生找实习公司,这是无数实习生梦寐以求的消息,但唯一的缺点是费用有点贵。

2万元的推荐费,换一个月薪2200的工作,任谁都觉得很不划算。

图片来源:网络

但听起来离谱的价格,实则隐藏着一条“实习内推”的产业链。

很多中介机构趁着毕业季和暑假找实习岗位的空档,瞅准了学生们从校园走上职场的过渡间隙,将联系工作,做成了一门暴利的生意。

他们开出的实习岗位,报价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每成功推荐一人,机构就能从中抽取数千元的佣金。

从经济水平来说,大学生们并不具备一下子拿出两三万元钱的实力,但在当下日益内卷的环境里,求职的困境已经蔓延到校园。

为了能让自己的简历多添几分靓丽,也为了能尽早的适应社会环境,很多学生还是选择解囊。

而这份经济压力,毫无疑问,将压在父母身上。

或许直到此时学生们才顿悟:

寒窗苦读只是一个开始,当你迈向社会时,那张名为“求职”的门票需要你支付更加高昂的成本。

02

当小编打开搜索引擎时,和求职网站并列的是一堆和“内推”有关的讯息。

乍一看没什么吸引力,但当你打开各种求职经验贴,被里面浓郁的焦虑气息所浸染时,那些被忽略的广告瞬间变得无比有吸引力。

而为了能凸显出这项投资的物有所值,很多机构还给不同的实习公司标准不同价位标准。

学生如果想走人事系统、正常签订劳动协议,这种金融类的实地实习价格最高,属于精英档,花费要超过4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不走人事系统的实地实习,大厂的实习岗则需要花至少3万元;

最便宜的要数线上远程项目,只需两万多就可顺利入职。

上述项目周期均为一个月,花钱后,中介公司可以一个星期内走完所有流程,正式开始实习。

一家留学机构的顾问称:

“留学机构和部分企业有过多年的合作,彼此已经有了固定的联系,如果无需经过企业HR的话,我们可直接与企业项目负责人对接,在三个工作日内,安排完成面试,再最终敲定,因此实习录用率高达95%。”

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网,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会首先考虑托中介找关系进入大厂实习。

如果有机会转正的话是最满意的结果,即便没机会,也可以在自己的履历上多添一笔,作为日后的应聘资本。

而对于中介来说,他们的潜在客户有2类,第一类就是急于找工作的毕业生,另一部分则是hr。

他们会想方设法的与对方搞好关系,然后力求在简历相类似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一众应聘者里,首先找出自己推荐的学员。

而你的专业性质也被纳入考虑范围。

举个例子:

如果是“双非”的金融专业本科学生,想要进入四大咨询公司,显然不符合要求,因为在招聘广告下,对方明确要求学历至少是研究生以上。

但当你找到中介机构询问时,他们则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与企业有合作,即便是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也能被内推。

即便日后无法成功留在公司,但在大厂实习的经历而也足够让他们的简历上变得更加丰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规划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毕竟在步入社会后,公司更看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问题,如果学生能早一步在实习阶段就面对这些问题,就能比他人更早的把握好契机,获得更多的机会。

所以对部分人来说,这笔钱花的很值得。

03

对于中介来说,丰富的企业资源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实习工作的渴望,便是最好的“诱饵”,而蔓延在互联网上的就业焦虑,则是最后一道推手。

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机构还贴心安排了各种就业规划师,对职业前景进行分析解读。

之后,还可以安排岗前培训的课程,缴纳相关费用后,会有人发来网课供学生们学习。

期满以后,就可以安排入职实习了。

但这一过程中,果真毫无问题么?

其实早在2022年,相关部门就明确规定,禁止中介机构实施有偿代理和实习等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有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参加的“远程实习”,其实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手里的实习证明也是假的。

换言之,他们的钱打了水漂。

而对于那些家境普通,老实本分上学的学生来讲,这份困境又该如何解决?

他们拿不出几万元的中介推荐费,别人可以花钱解决实习岗位,自己只能付出加倍努力,却依旧敲不开大厂的大门。

原来考试只是人生路上最初的门槛,迈进了大学校园,成绩便不是一切。

而对于那些成绩本就一般,家里条件更加捉襟见肘的学生来讲,他们尚未踏出校园,就早早见识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每逢毕业季,关于就业的话题就要被挂上热搜大肆炒作一番,“难上加难”,“愈来愈难”等形容词似乎不足以形容眼下的就业环境。

女孩小陈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让小编回想起当年找工作时的奔波岁月: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困境,当我们发现高校学历和毕业时的岗位要求相距甚远,当我们猛然从象牙塔扔进现实的漩涡中,那份茫然失措再加上焦虑的渲染,才促成了此类公司的屡禁不绝。

但按部就班、随大流会毁掉我们的人生,上学并不等于受教育。

比想象力更难的,是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希望挑灯夜读时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收获满意的硕果。

-作者-

*作者:凉风,爱自由爱幻想,喜欢阅读和美食。本文首发杂志之旅(ID:zazhizj)转载请通过后台联系小编开白。

潮妈手册

每天为父母分享亲子养育常识,培养优秀孩子,几十万中小学生家长都在这里。

110篇原创内容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