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超美 中国在太空通信等领域培育小巨人企业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17日报导,中国政府近年将更多国家资金进行重新分配,帮助建立自给自足能力和推动获得一系列行业主导地位,目的是攻克那些中国所称的「卡脖子」技术。北京担心美国及其盟友会利用此类技术阻碍中国的发展。
报导说,中国正透过负责监督产业政策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两个项目,追求这一目标。
其中一个计划是政府为一批评选出的「小巨人」企业提供支持,这些企业是工信部认为拥有掌握核心技术潜力的小型专业化企业。
另一个是被称为「单项冠军」的计划,旨在发现和支持已经或即将成为全球重要细分市场「排头兵」(顶尖地位)的本土企业。
这两项计划共约培育1万家公司,这些中国技术未来的先驱引起行业分析师的兴趣。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 SA)围绕这一题材推出了投资产品,将这些「小巨人」企业(其中包括上市企业)称为有前途的公司,符合中国政府长期的重点发展规画。
美国研究机构Force Distance Times近日发表报告指出,这些计划显示中国工业政策已经多么先进、成熟和全面,应当给美国敲醒警钟。
中国工信部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上,许多是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低调但重要的参与者。
中国的相关计划始于2016年,但近年来随着美国加紧压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寻求科技自立自强,相关计划的推进速度已经加快。
中国工信部2016年评选出第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入选者是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或有望很快跻身全球前三的企业。2021年该计划涵盖企业已从最初的98家增至952家。
2018年,工信部开展首批「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部分是为了帮助「单项冠军」克服技术瓶颈,通常是需要高昂研究成本的突破,并找出未来的「单项冠军」。
2021年,工信部发布,2021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人民币100亿元(约合新台币450亿元)奖补资金,以支持1000余家「小巨人」企业。目前为止,已评选出的「小巨人」企业计9000多家。
中国的产业政策在某些领域尤其显示出雄心,太空探索是其中之一。Force Distance Times的报告发现,在中国工信部评选出的名单中,至少有18家「单项冠军」企业和43家「小巨人」企业,生产航空航天业供应链中的关键产品和原料。报告参考了中国政府和企业文件。
新华社稍早前曾报导,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从中央到地方,全局部署、靶向发力,作出系列重要举措。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编辑:周慧盈/邱国强)1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