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人才紧缺领域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北京优化中招贯通培养项目

药事管理学、药理学、化妆品原料、化妆品仪器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生李泽亚课表满满当当。明年7月,她将拿着本科学历毕业证,从这里正式毕业。和大部分人通过读高中考大学路径不同,李泽亚没有在普通高中读书,也没有经过高考,她选择的是一条叫“贯通培养”的路,中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就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市属高校合作的贯通培养项目

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由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

贯通培养学制为7年,其中前3年为中职教育阶段,中间2年为高职教育阶段,后2年为本科教育阶段。该项目于2014年正式启动,2015年开始招生。2022年7月,北京市的贯通培养项目将迎来首个“收获期”:首批完成专升本转段的学生将从本科高校毕业。

自项目启动至今已六年,贯通培养项目的进展如何?学生们是否有所收获?贯通培养项目未来该如何发展?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余俊、相关学校及学生,试图给出答案。

“绕过”高考进大学,一样能拿本科学历

从了解到最终报名北京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贯通培养”项目,李泽亚并未有过多的犹豫。“当时是有个宣讲,我对项目中的生物技术专业挺感兴趣,而且最后可以进入大学拿到本科学历,还挺好的。父母也挺支持的。”

2015年参加中考的李泽亚分数是500分,那一年北京市房山区500分(含加分)及以上的考生为1979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李泽亚被一所好高中录取的概率并不高。

对于像李泽亚一样的学生而言,在进入好高中、好大学的路不好走时,“贯通培养”项目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事实上,在贯通培养项目设计之初,就有着自己的“目标人群”。余俊表示,贯通培养更适合那些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对某个专业有浓厚兴趣,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明确规划,有志于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生。

余俊表示,通过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在熟练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不经历普通高中,也有机会升入本科高校学习,“开展贯通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径,让更多的学生有成长成才的机会。”

目前在首都师范大学读学前教育的杨婉婷,就是余俊口中“适合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

“英语和数学差一些,当时如果通过普通高中再考大学的话,文化课不补课肯定不行。而且总感觉上高中的话,压力会比较大。”李泽亚对文化课并没有多少兴趣,相反对体育美术舞蹈之类的课程更擅长,她还报过美术课外班,也加入了学校(初中)的艺术团,参与各种表演。

2017年中考,杨婉婷考了493分,最后选择就读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综合考虑了我妈妈的想法,他们觉得这条路前景还是不错的,而且我也比较喜欢。”

招生专业紧贴北京发展需求

从2015年至今,经过六年时间的发展,贯通培养项目逐渐成为了不少北京考生的选择。作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中职学校之一,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从2017年开始参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

2020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通过贯通培养项目招到了548分的中考考生。“这是目前北京市选择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中,考分最高的一位。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460分,但是能招收到将近550分的学生,侧面也能说明学生对这个项目、对我们学校还是很认可的。”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郑艳秋如是说。

根据政策要求,贯通培养项目的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北京市正式户籍考生,通过中考在全市范围内招生。记者在梳理中发现,自2015年至今,贯通培养项目的招生数量逐渐稳定在三千人左右。

2015年,北京首次推出贯通培养项目,首批共有6所职业院校参与,计划招收考生2270人。作为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贯通培养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2015年中考志愿填报贯通培养试验计划的考生达到10232人,报录比为4.5:1。此后直至今年,贯通培养计划的招生人数都稳定在3000人左右。

同时,贯通培养项目开设的招生专业也越来越紧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养老服务、轨道交通、信息安全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财务会计、智能楼宇、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

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为例,该校自2017年成为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学校后,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及联想、百度、华晨宝马、上汽大众、字节跳动、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今年,学校还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学前教育、航空服务7个专业。

综合专业知识与实践,课程由三方联合设计

贯通培养追求的不是考出好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综合实力能够得以提升。这样的培养目标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基本上平均一周有32节课,文化课和专业课对半分。”回忆起当年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上课的情景,杨婉婷觉得很开心,与普通高中相比,物理、数学这些比较难的学科,学习的知识难度都有所下降,自己接受起来也容易,同时还有很多舞蹈、美术、钢琴等专业课,其中仅舞蹈一门课程,就包含了民族舞、古典舞、傣族舞、藏族舞等不同的舞蹈种类。

考过钢琴三级、拿到保育证书,杨婉婷还学习了包括幼儿卫生学、幼儿发展概论等在内的众多学前教育学专业知识,“对我来说,贯通培养项目的课程偏向专业的多一点。特别意外的是我们还学习了很多礼仪课程、茶文化课程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贯通培养项目的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三类。

郑艳秋表示,从中职阶段来讲,文化课是按照普通高中的统一标准来教授的,“我们聘请了昌平区教研员入校指导,学校的老师也要参加培训,比如相关课程教学的标准,在文化课上我们是横向跟普教一起进行教研。”

在专业课上,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则更多地与对接大学共同设计,“比如学习编程,那按照7年的学习时间,每一个阶段应该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本科阶段的整个专业课程都是按照职业人才的成长能力培养去一体化设计的。”同时,在实践课程上,学校则更多地与企业合作,“学校本身有企业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做项目去学习。同时,我们也会请企业的人来给学生上课。”

在余俊看来,由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行业企业三方统一设计课程的方式十分必要,“学生在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企业能够提供一线的工艺和规范,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需要。”

进入本科阶段之后,杨婉婷发现很多课程都有了变化。同样是钢琴课,大学老师会更偏重锻炼学生边弹边唱、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样是声乐课,大学老师会更多使用民歌唱法,因为流行唱法容易带偏小朋友;专业类的课程也更多了,既有幼儿体操也有开展体育游戏、编写体育游戏教案等……

如何在本科阶段衔接高职阶段的课程、同时继续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我们的学生不是直接插班进入大学,跟其他大学生一起培养,这样就又回到了学科型道路的老路,也就失去了贯通培养的意义。升入本科之后,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们是单独编班的。”余俊表示,这种方式可以延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贯通培养项目并非“保险箱”,考核将越来越严格

2020年9月,首批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迎来了专升本转段考核,几乎所有学生都顺利转段进入了本科阶段。

李泽亚告诉记者,专升本转段考试的试卷是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工商大学联合设计的,“一天考两门专业课,别看只有两门课,因为正好赶上了疫情,是线上考试,出题的形式主要就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样的题目,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杨婉婷所在班级的95人也全部顺利转段,“除了转段考试的成绩,还会综合考虑前五年的学习成绩,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

据介绍,贯通培养项目分为中本贯通和高本贯通两个类别,学制均为7年,其中前三年为中职教育阶段,中间两年为高职教育阶段,后两年为本科教育阶段。期间分为两个转段,第一个转段是从中职到高职阶段,通过院校内部的转换程序来进行;第二个转段是高职到本科的转段,按照北京市教委每年统一公布的专升本的相关要求来执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一个转段主要在职业院校内部进行,基本不淘汰学生;第二个转段则难度更大,由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共同商定转段考试的相关要求,转段评定则由转段考试和日常考核两大部分组成。没有明确的淘汰率,只要达到转段相关要求,就能成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躲”过高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贯通培养项目似乎为中考生提供了一条捷径。不过,余俊提醒,“贯通培养项目并不是‘保险箱’,并不是进来以后就肯定能够升本。学生在每个转段必须要达到相关的要求,才能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去年是第一次专升本转段,以后在考核方面也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

“贯通培养”项目今年再优化

历经六年发展,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小而美”探索有了新调整

5月11日,2021年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对外发布,该项目今年将在北京市招收初中毕业生2810名,最低录取分数线统一设置为490分。

在发布会上,余俊表示,今年项目将在培养模式、招生专业和项目学校方面继续优化。

以往中本贯通是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后四年在本科院校学习,高本贯通是前五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后两年在本科院校学习。为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延续性,也为了简化贯通培养的培养模式,从今年开始,无论是中本贯通还是高本贯通,统一调整为前五年都在职业院校学习,本科院校只接受后面两年的培养。

同时,本着“社会需要、学生想学”的原则,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撤销一批与首都产业转型发展匹配度不高的专业,新增一批人才紧缺领域的专业。

在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选择上都有适当精简,“高本贯通”项目由入选国家“双高”的高职院校来承接,参与贯通培养的高职院校从9所减为7所;本科高校进行大幅精简,按照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的要求,贯通培养项目只对接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此项改革的本科高校从13所减少到7所。

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已经一年,与其他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相比,李泽亚觉得自己在专业技能、实习经验等方面都略胜一筹,理论知识则稍显不足,“我觉得就业应该还是很好的,毕竟不管是国企还是制药企业,其实都更倾向于有经验的毕业生。”

明年6月,李泽亚将迎来毕业季。届时,贯通培养项目也将迎来第一个收获期。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