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专业与通识相结合 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9本站教育高招访谈:北京大学(来源:)

2019年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为帮助考生及家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招生政策、优势学科特色专业,本站教育“高招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各地名校做客本站,提供权威实用的招考信息,解答考生及家长的报考难题。本期,本站教育邀请到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生天铭,共同为大家现场解读2019招生政策。

李祎、杨天铭

以下是本次直播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关注本站高招访谈,报考容易,升学不难。大家好,这里是大型高考招生对话栏目《本站高招访谈》。节目正在直播,我是大家的老朋友,茉茉学姐

今年5月起,本站将陆续邀请知名高校官方招生发言人,做客高招访谈直播间,权威解读高招政策,帮助大家了解升学信息,规划学业发展。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北京大学。您可以通过本站PC端、新闻客户端收看直播。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祎老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天铭学长,做客直播间。两位不仅带来了权威、新鲜的招生政策解读,还带来了北京大学的官方纪念品。其中一个是《北大名家墨迹手账》,还有一幅非常精美的北大筑梦图。请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祎:这是北大出版社最新印制的《北大名家墨迹手账》,顾名思义,这是一本笔记本。内容是北大历史,包括北大名师、学者的墨迹影印,在这里送给本站的网友们。

北大名家墨迹手账

北大筑梦图,是去年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校礼。这是完全手绘的,北京大学从1898年建校之初,在景山东街马神庙沙滩红楼,五四运动的场景,以及到52年院系调整之后,北京大学到今天燕园,这样一幅北京大学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北京大学的西校门、博雅塔、未名湖,还有一些现代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图书馆、静园。最后还有2个除燕园校区之外的医学部和深圳研究生院。还有长长的提拔。这幅120周年的校庆礼,也在这里送给本站的网友们。

北大筑梦图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主任,希望大家拿到这本手账之后,可以在上面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看过这幅精美画卷后,未免不让人对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的北大心生向往。在这里,网友们只要关注本站教育微信公众号或本站教育官微,给我们留言,即有可能获得这份幸运和惊喜。同时,更希望大家能够走进北大,亲身去体验北大的美景和文化。

每一位同学在历史课上都学到,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它在风雨飘摇之时诞生,在国家救亡图存的目标下建立,此后每一天,北京大学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中国高校的代表。

去年北大庆祝了120周岁生日,那么今年收看高招访谈节目的2019级的学弟学妹们,非常幸运,如果大家今年可以迈入北京大学,那么将和北大一同开启第三个甲子的历史新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大用121年培养栋梁之才。现在让我们一起迈着一二一的步伐,跟随高校招生官和北大学长走进全国顶尖学子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

全面准确地掌握权威信息,是升学规划最基础的第一步。下面,进入节目的第一个版块,我们来点刺激的,“快问快答”环节。两位嘉宾将在30秒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话语回答最受关注的问题

第一版块:快问快答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祎老师

问题1:学校的分类?

李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更是学科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大学之一。

问题2:师资力量如何?

李祎:历史上,北大群星荟萃、大师云集。今天,北大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各研究领域杰出人才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始终坚持名师、教授为本科生教学指导的优良传统。

问题3:国际化程度怎样?

李祎:北大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大学,每年有许多元首、政要、诺奖得主来校访问并发表演讲。北大与全球许多高校都有交流合作,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留学生。2018年,本科生境外交流超过2000人次。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每位本科生在本科期间,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学习机会

问题4:培养目标是什么?

李祎:北大坚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问题5:2019年有哪些新项目和新专业?

李祎:光华管理学院未来领导者本科项目;法学院中文系与港大、港中文合作开展的双学位项目;工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信科学图灵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等等。

问题6:李老师,您选择北大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李祎:在我看来,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大学,是学科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也是求学环境最理想的中国大学,是中国最好的人才摇篮,非常值得同学们来体验。

主持人:感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下面轮到天铭学长。天铭学长不仅颜值高,在学业和科研上面也非常优秀,我相信很多的本站网友会特别关心你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也特别希望通过你来了解北京大学。下面,让我们进入你的“快问快答”环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天铭

问题1:入学时间?

杨天铭:2015年9月2日。

问题2:什么学院和专业?

杨天铭: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

问题3:毕业之后的去向?

杨天铭:我将前往芝加哥大学,读公共政策的硕士。

问题4:什么时候决定去北大读书

杨天铭:初中的时候。当时听班主任分享学长、学姐在北大的光荣事迹,就对北大崇尚自由的风气产生深深的向往。加之高中选择化学竞赛,北大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化学第一。因此,更加坚定了我要进入北大的决心。当然,最后也特别幸运能够得偿所愿。

问题5:最喜欢北大的哪门课?

杨天铭:这个很难选。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课程。如果非要选,我会选择我们城环学院韩茂莉老师的中国历史地理。韩茂莉老师也是国家级的教学名师。

问题6:北大有什么好吃的?

杨天铭:各个食堂的麻辣香锅,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大概每周都会去吃一次。还有小白房的炒饭,物美价廉。

问题6:北大有什么好玩的?

杨天铭:好玩的就更多了,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如风雷街舞社、元火动漫社、阿卡贝拉青创社等各类社团,除此之外,还有囊括各类运动项目的新生杯和北大杯。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十佳歌手大赛,每年都会十分的精彩。

问题7:北大男女比例如何?

杨天铭:6比4。我们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问题8:用一句话概括在北京大学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

杨天铭:做自己热爱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帮我们快速了解到了北京大学的基本信息。下面进入节目的第二个版块,升学最关心。我们来详细回答大家关于招生关注的话题。

第二版块:升学最关心

(一)感受北京大学

主持人:请李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大学。

李祎:对于北京大学,我想大家应该都非常耳熟能详。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当中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之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在创立之初,北大不仅是国内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从诞生之日起,北京大学就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中,北大始终是中国的学术重镇。

北京大学是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共有41个学科,进入到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名单,居全国高校之首。在QS排名中,有24个学科居全国第一,其中绝大多数学科的全球排名都在TOP 30。在ESI基本学科指标数据库全部的22个学科当中,北大有21个学科进入到全球前1%,其中有8个学科进入到世界前1‰。

北大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教育模式,和多层次跨学科的课程体系。2019年是北大本科教育的质量提升年,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布局方面,目前北大有6大学部(理学部、信息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全部门类。此外,我们还有跨学科类的元培学院。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北大可以充分享受到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历史上,北大聚集并培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学者,今天也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青年学生。有网友问,上北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说,北大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可以为每位同学在求学生涯中,带来全方位的深度体验。我们今年的招生主题是“你的北大,等你体验”,欢迎同学们来亲身体验。

主持人:听了李老师的介绍,一定是特别向往北大,非常想亲自体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作为体验了4年的天铭学长,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和收获。

杨天铭:在我看来,北大是一所非常个性化,却又兼容并包的学校。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这个舞台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也不仅仅指表演的舞台,还包括社团、学生会、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学校为大家提供了非常棒的平台,也非常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不论是你想出国交流,还是参加学术会议,甚至是直接创业,都有相应的机会等你去获取。

我觉得在北大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然后,培养了自信。我曾经作为调查组的一员,去到浙江省参加高考改革的调研;曾经和我们院的排球队一起,拿到了北大杯以及联赛的冠军,并升入甲级;也曾经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向大家展示中国青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北大对学生自由探索的支持,鼓励了我去勇敢尝试各种各样的领域。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这样一个平台,又给了学子们许许多多展现自己的机会。

(二)北大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说道北京大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科齐全、文理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因为文科和理科实力都特别雄厚,所以文科生应该选择北大,理科生也应该选择北大。那么高中打破文理分科之后,很多人变成了像天铭学长一样,能文能理的综合性人才,那么大家就更应该选择北大。下面,来看看北大的综合性是怎样体现的?

李祎:正如主持人所说,文理见长是北大的特色,也是金字招牌之一。我在这里也澄清一个误区,事实上,中学同学们所学习到的科目和大学的专业,并不能完全等同。举个例子,传统高考里面,把地理划归为文综。但是在北大,地理学却属于理学部,如天铭所在的学院。

北京大学有6大学部,分别是理学部、信息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此外我们还有跨学科的元培学院。北大多元学科的全面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最顶尖的学习资源,最广阔的选择范围,来满足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刚才主持人说,文科生应该来北大,理科生也应该来北大。我还想补充一句,希望选择工科、社科、商科、医科的同学,同样应该来北大。如果想在交叉学科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的同学,更应该选择北大。

(三)北大的“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

主持人:其实,高中阶段无论学习什么科目,将来无论对哪一个专业感兴趣,都可以来北大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些年,许多学校开始实施“大类招生”的方式,据我所知,北大是最早探索这类招生和培养方式的高校。李老师,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大类招生”?为了保证“大类招生”,北大有哪些切实的举措来保证政策落实?

李祎:“大类招生”是近些年高校招生改革的方向,很多学校都在推行试点。北京大学早在2002年就已经实行了“大类招生”,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北大在原有“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完善,让学生进入北大后,能够得到真正的选择和自由。

我理解“大类招生”的关键,在于“大类培养”。只有做到按学科“大类招生”,并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在大类中按照学生的专业秩序选择,进行自由分流,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类招生”,绝不能为了“大类”而“大类”。此外,北大还允许同学们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课,和在学部内自主转专业。除教育部规定和招生时有约定的专业除外,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转系转专业,不受除学术要求以外的任何限制。

元培学院的同学在入学时不分专业,学院汇集了全校50多位各领域知名教授,组成了明星阵容,为新生提供导师指导,并且开设了30多门,涵盖不同学科领域的新生讨论课。通过对相关学科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学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秩序所在,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或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跨学科专业的学习。

主持人:通过李老师的介绍,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大类招生”对不对。“大类招生”就像一个包子,“大类招生”是包子皮,而“大类培养”是里面的馅,所以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重点在于,同学们进入学校之后,可以按照“大类培养”来完成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知识。

李祎:这个比喻很精彩。“大类招生”的核心就在于“大类培养”。

主持人:天铭学长,你有没有经历过“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你在学习过程中对“大类培养”的感受是怎样的?

杨天铭:其实我们城环学院就是非常典型的采取“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模式的学院。在大一招生的时候,所有新生都会被归入自然和人文这两个大的方向里面。自然方向,在大二的专业选择是环境科学、生态学以及自然地理。人文方向,在大二的选择则是城乡规划或是人文地理。那我自己来说,我在大一时的课程,基本上是普通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概论这些非常基础的核心课。同时,我也会从各个渠道,来获取我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这是为大二分流做好准备和铺垫。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低年级的课程在大类内部是非常相似的,这也降低了在课业上和分数上的门槛。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是很好的政策,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为自己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提供给大家选择和试错的空间。

主持人:根据天铭学长的介绍,我感受到,所谓“大类培养”是政策上的放开,让同学们能够自由转专业。但实质上的放开,则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这就让大家在大一时,有时间接触各种各样的专业,同时在学分的限定上,也为大家转专业降低了实质性的门槛。

(四)纠正专业选择的理解误区

主持人: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北大有许多有趣的课程和专业,就像一个学科大宝库一样,有许多顶尖的专业供大家选择。纵然每位同学可以填报很多专业志愿,但最终只能被一个专业录取。那么,北大的学科再齐全,其他专业再优秀,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天铭学长从学生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杨天铭:我认为,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事实上,录取通知书的专业只是一个出发点,毕业证上的专业,也只是暂时的一个终点。大学本身,则是一条曲径通幽、风景迷人的路。我本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最后被城环学院录取,其实是我五门自愿里的最后一个。因此,我当时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感觉虽然北大是中古顶尖的学校,但我可能进入了一个与自己兴趣并不十分相符的专业,因此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担忧。但进入学校后我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在高中会有固定的班级,大多数的课程和集体活动是大家在一起进行,但来到北大之后,你的首要身份是北大学生,你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活动,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北大这个平台给你带来的资源。

首先,环境科学这个专业,非常完美地契合了我的兴趣,尤其是本院的一些基础课,让我充分体验到了交叉学科的魅力。

第二,在本专业的学习之外,我还接触了经济学、法学、语言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并且和我的专业产生碰撞。

第三,辅修和双学位,当我发现还能辅修小语种时,简直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我当时特别兴奋。最后,我如愿以偿选择德语做为了我的辅修专业。这也让我对北大的学科之齐全、教学覆盖之广泛感到惊叹。同时,也再一次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

所以,有同学觉得既然录取到了某一个专业,那么把这个专业学好就可以了,学校是否开设其他专业,跟自己无关或没所谓。在我看来,这种态度不太可取。这就好比吃米饭能吃饱,但我们不能光吃米饭。事实上,只有每一餐都营养均衡,才能保持健康。而且“大学食堂”要吃很多年,只有广泛的食谱才能提供多种风味。

主持人:广泛的食谱,就好比广泛的选课列表,大家要在这里待上4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有更多门类的课程供自己选择,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

北大高招访谈

(五)北大文史哲的强强联合

主持人:在门类繁多的北大优质学科中,网友心目中有一个学科特别强大,就是人文专业,如中文、历史、哲学、语言类等。这是因为,北京大学在文史哲领域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而且在1952年又接受了其他高校优秀院系的并入,强化了这一优势。那么近年来,北大有没有新的举措,让人文学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祎: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俏皮的比喻:北大的中文系是银河系最强悍的中文系。今年,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设了语言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专业的本科双学位项目。在北大和港中文,分别学习2年。毕业时,可以拿到两个学校颁发的学位。这个项目今年就会启动,目前还有一些其他专业项目正在洽谈,不久之后就会开放给同学们选择。

在历史学领域,元培学院、外国语学院,还有历史学系,三方联合设置了外国语文、外国历史专业。同学在这里,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语言、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成为在这个领域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及学术交流的人才。

在古典与文学领域,北大的中文、历史、哲学、外语、考古等院系,共同实施了北大人文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包括中国古典学项目和西方古典学项目。培养既精通东西方经典与古典语言,又具备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栋梁。

如果说北大是一定学术上的王冠,那么文史哲在我看来,就是王冠上的钻石。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折射出新的光芒。当然,其他学科也非常优秀,可以成为王冠上的明珠、水晶等。

主持人: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北大优秀的人文学科,同时,李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了今年北大和港中大的双学士学位的合作项目。所以,感兴趣的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机会。2019届的考生们,只要考入北大,都可以申请这个项目。同时,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更加幸运,北大会为大家不断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项目。

(六)北大的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主持人:最近我在本站新闻APP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中国硬核科技的话题。站在全球高新技术战场聚光灯下的任正非先生,却一直强调,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那么今年,考生选择北大的哪些基础学科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可以投身到国家尖端科技的建设战略中呢?

李祎:同学们在上网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热门科技话题,很多都和新产品、新技术相关,非常酷炫,也很震撼。但尖端科技自身发展的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却不容易被大众所看到。这就是基础学科的研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基础学科的研究价值,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是客观世界运行的法则,和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目前,大家所关注的5G技术,其他它并不只是通信工程一个学科的问题,它背后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集成。任正非先生说过,华为的研发团队当中,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此外还有6000多位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一个国家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构成了科学实力的根基。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贡献了巨大的推力。在当今大环境下,中国急需高精尖人才,从事突破性的基础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顶尖人才,在这些学科贡献力量。当然,这并是说只有基础学科价值高。应用学科,是把学术成果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利用知识进步来造福人类,这也非常重要的。我再拿王冠来举例,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就是王冠的基座,撑起了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整个体系。

杨天铭:我所学的环境科学更偏应用,但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像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

主持人:基础与应用,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只学基础或只做应用。而是在应用学科中,也要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的知识,而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会被转化到应用当中。

(七)北大的国际型领军人才培养规划

主持人: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北大有哪些新项目,可以培养引领未来的国际型综合人才?

李祎:北大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除了刚才提到的中文系和港中文的合作项目之外,北大今年和香港大学还合作开展了本科法学双学位项目。同学们在两所学校分别学习两年半,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两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这个项目顺应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迫切需求,目的是培养通晓内地与香港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也携手港大商学院开展合作,联合培养面向国际化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还开设有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本科项目,我们叫做IO&IPP,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了解中外文化,通晓多门联合国工作语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的国际组织专门人才。设立在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带一路书院,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正式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双学位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国家,14所顶尖高校和北大在读本科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项目的北大同学,将和这些来自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学生一起度过2年的书院生活。这种体验一定是难忘的,欢迎2019届考生亲自体验。

主持人:从李老师的介绍中得知,目前北京大学的很多举措,都在向国际化、向大类、向宽口径的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所结合的方向去改革。其实,北大的这种培养模式,也是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学科之间横向交融;另一方面,学科也在向尖端延伸。哪一所大学能够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哪一所大学才有资格去谈培养引领未来的领军型人才。那么,北大近期有哪些项目,能够让本科生去尝试挑战科学的极限呢?

李祎:同学们可能都知道,2017年图灵奖的获得者,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大师John,正式入职了北大。他亲自操刀打造了为中国培养计算机科学界下一代领军人物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图灵班”。“图灵班”包括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全校同学都可以在大一下学期报名来参加二次选拔。今年,北大工学院还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融合了北大的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双一流学科的实力,联合人工智能、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心理与认知科学等一流学科的力量,旨在培养未来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北大有许多特色本科项目,在这了很难一一列举,也欢迎大家在北大招生网站上搜索“北大特色本科项目巡礼”专栏。在这一系列当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进入北大后,也可以抓住二次选拔的机会,参与到这些特色项目中来。

杨天铭:我本科四年来,受到了学院里很多大师的关照和帮助。我们学院的老师资源在各领域都是大牛,但平日里,他们却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愿意和学生交流。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其实有很多,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大一时教我自然地理概论,引导我入门的陈效逑老师。我记得大一上学期时,我每次下课都会去找陈效逑老师问问题,还翻遍了他那本《自然地理学原理》,虽然当时是为了复习期末考试,但那本书的确写得很好。大一下学期时,我发现了书里一个方程式的错误,我就到陈老师的办公室去求证。结果,他在期末考试之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除此之外,还有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是大二时引导我接触科研的胡建英老师,大三时为我指引方向的王志恒老师;大四指导我毕业论文的班主任刘峻峰老师。在这里,我也想向这4位老师,道一声谢。非常感谢你们四年来对我的帮助和指引。谢谢你们!

主持人:大型表白现场。本站今天的表白墙,充满了爱的泡泡。恭喜4位老师上榜。每位老师的辛勤奉献,以及对本科生的点滴关怀,对本科生的人生发展和学业成长,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北大新高考 物理/历史至少选择一门

主持人:新高考在许多地区已经实施,考生以及家长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也在发生变化。北京大学为了配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哪些招生政策或培养理念上的新变化?

李祎:目前,高考改革已经进行到第三轮。从第一批的浙江、上海,到第二批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再到第三批,总共有8个省参与进来。北京大学从一开始就予以了关注,并积极投入到高考改革的进程当中。北京大学从2016年起,在浙江实施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在上海实施了上海市的“博雅计划”。在招生政策上,有必要向同学们提示一下,北大近年来在自主选拔测试中,涉及到选考科目时,要求在物理或历史当中至少选择一门。这与我们第三轮高考改革“3+1+2”的模式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安排高考选考科目时,最好把物理或历史包含在内,这样不仅呼应了北大的测试科目,对大家未来的专业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对于目前正在选科的初、高中生而言,李老师的提示可谓非常及时。

第三版块:流言终结者

主持人:经过两位嘉宾的权威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北京大学的基本信息,我们也每一所名校背后都会有一些“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咱们进入节目的第三个版块“流言终结者”,一探究竟。

流言1:要想从事金融应用学科,本科可以选数学或物理。

李祎:这句话有一定道理。金融学专业近些年一直很火,但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有志于从事金融应用学科工作的同学,反而在本科阶段避开了金融专业,而选择一些像数学、物理、力学这样的专业。然后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读金融学方向的硕士。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很有智慧。据统计,北大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比例不足20%,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继续深造。那么,高考志愿就需要有更长远的目标,把本科、硕士、博士,以及未来的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出一条最合理的求学道路。还是拿金融领域来举例,这个领域对数理要求极高,在本科阶段打下坚实的数理分析的基础,有利于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应对未来行业更高端链条上的岗位工作。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谣言,但仔细分析后是非常有道理的!

流言终结者

流言2:北大的学生很个性,但北大的毕业证更个性,毕业证上可以不只有一个专业。

李祎:这句话乍听起来也蛮有意思。其实真的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北大从2016年开始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推出辅修和双学位政策,这个毕业证的问题算是一个补充。从2016级同学开始,在完成辅修课要求的学分之后,毕业证书上会同时印有主辅修两个专业,可以说是非常个性的。

杨天铭:虽然我是2015级的,没赶上2个专业的毕业证。但我有一张北京大学本专业的毕业证,已经非常满足了。

第四版块:回答网友提问

网友提问1:北京大学高手云集,海外交流机会竞争激烈,其实很难申请?

李祎:感谢网友提问。这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北大汇聚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也会提供最优秀的资源。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每位本科生能都在本科学习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实,北大海外交流机会非常多,不论是学校层面的、院系层面的,还是单个项目,长期交换、短期访问,或会议交流,质量都非常高,数量也非常多。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参与,肯定能有这样的机会。

除了走出去,北大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浓郁的国际化氛围。北大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校级交流合作;与8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有超过5000人次的外国留学生在北大学习或攻读学位。

主持人:也就是说,虽然在北大的学生每个都很优秀,都很有竞争力,但学校会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保证每个同学的诉求。天铭学长有没有过国际交流的经历?

杨天铭:我没有参加交流,但我参加过2次国际会议。一次是在深圳的国际植物学大会,一次是在波兰卡托维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这样的机会,都是北大这个平台给予我的。

网友提问2:据说在皇家园林的古典建筑群落中上课,没有空调?

李祎:北大所有的教学楼和宿舍都有空调!这位网友对北大的历史和风景,应该还是非常了解的。的确,北大的校园曾经属于皇家园林,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围绕着未名湖有很多明清时期的文物,还有亭台楼阁的古典建筑。历经百年历史,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文物建筑经过专业保护和修缮,身处其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当然,学校主要的教学区和生活区还是很新的现代化建筑,条件、设施完备。北大坚持品质校园建设,让同学们在园子里生活得更加舒适和便捷。非常欢迎提问的同学和本站的网友们,能够走进北大,实地地体验一下。大家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参观北大,这样就可以预约入校。同时,欢迎大家能够参加每年大概在5月中旬举行的北京大学校园开放日。这一天,不仅能了解到招生信息,还能深入到各学院的实验楼内,参观实验室、博物馆、宿舍楼等地,深度体验北大的生活。

杨天铭:教室、图书馆、宿舍,基本上生活所到之处都有空调。

主持人:今年的校园开放日(5月18日)已经结束了,我们非常期待明年李主任能在校园开放日前做客本站,将开放日的具体时间提前告诉大家,让更多人能够探访北大、体验北大。

网友提问3:在北方读书很冷,有没有暖气?

李祎:在北方读书的确很冷,但北大所有楼宇内都有暖气,而且我们的供暖时间要比社会供暖时间提前一点,结束时间推迟一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分享了一些北大生活方面的趣事,也感谢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们。在节目的最后,请两位嘉宾为未来的“北大人”送上寄语。

你的北大 等你体验

李祎:你的北大,等你体验。北大欢迎你!欢迎大家,欢迎2019届考生,来到北京大学,体验你的北大生活!

外未名 内博雅

杨天铭:外未名、内博雅。外表上要像未名湖一样,沉静、内敛;内心要像博雅塔一样,博学雅致。希望学弟学妹,抑或未来的“北大人”,都能内外兼修,拥有“外为名、内博雅”的气质。

主持人:两位嘉宾今天的寄语,不仅是对2019届考生的升学祝福,同时也是对收看本站直播的同学们的一种激励。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圆梦北大。

通过本站教育的《高招访谈》节目,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在北京大学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但归根结底还是李老师的介绍和天铭学长的分享,因此想亲身体验,还要你亲自走进北大——你的北大,等你体验!

主持人:最后,提醒有意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们,请关注北京大学招生信息的官方渠道:

北京大学招生信息官方通道

李祎:大家可以关注北京大学的招生网站。此外,我们还有官方微信,北京大学招生办(微信号 gotopku1898)。我们的咨询电话是010-62751407。在我们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跟招生相关的信息,包括北大的生活体验,学科内容,以及学长学姐,包括家长们的经验分享。欢迎大家登陆。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关注本站教育《高招访谈》,报考容易,升学不难。本站直播间,将迎来更多高校招生官,回答大家关切的报考难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