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新课纲后,如何选学校?

专题企划│罗梅英王惠英黄启菱 撰文│罗梅英

台湾教育正在改变。过去,教育受到高度约束国中小只有公立、私立两种选择,后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职两种选择。随着法令松绑,2014年公布施行实验教育三法,家长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如果把新课纲当成「课程多元化」的象征,在新课纲推动前后,学校样态起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公立学校尤其剧烈,小学、国中及高中各阶段则有不同的特色

十个孩子,就有十种样子;而为人父母想的,都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愿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选学校这件事上面。选学校的思考和标准愈来愈多元,学生和家长都必须重新思考。

本期主题探讨新课纲推动前后,小学及国、高中阶段,学校的样态起了哪些主要的变化?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就读时,又该思考哪些问题?帮助家长在教育环境百花齐放、众声喧哗的现在,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的教育之路。

近年来,学校样态百花齐放,推动12年国教、实验教育三法扮演重要角色,新课纲上路则是影响面更广泛的大触媒。多样化的学校展露了吸引力,看看现在父母为孩子选学校的热闹场景就知道了。

1月4日周末大清早,实验教育「同心华德福学校」举办招生说明会,吸引近200位家长前来。家长在操场上围成一圈,挽起袖子动手做泥巴种子球,实际体验华德福平时上课进行的活动。

1月13日下午来到私立南山中学,有新北市复兴国小锦和国小的家长组团参访学校。从2019年11月中旬开始,陆续有多所小学的亲师生组团到学校参观,其中,某私立小学浩浩荡荡来了100多人。

从这两个现场可以明显感受到所有父母的心情: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且愿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选学校这件事。

台湾教育,改变中

台湾的教育正在改变。过去,教育受到高度约束,国中小只有公立、私立两种选择,后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职两种选择。随着法令松绑,2014年公布施行实验教育三法,家长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国教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富指出,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既然是创新,就带有实验和演化的性质。放眼全世界,「愈是进步的国家,教育愈是强调松绑,留给学校和老师很多的空间去创新。」

现象1. 新课纲上路,从课程到教学大松绑

108新课纲上路,可视为教育平权的全面落实。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郑同僚指出,新课纲的理念非常好,强调自发、互动、共好的素养精神,和实验教育所追求的一致。

李文富表示,实验教育所做的,在108新课纲的方向、理念和架构下,公立学校也有很大的空间可做。

「『素养导向』的新课纲,已经不是硬邦邦的一套课程标准了,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表现或是课程设计,都给学校很大的空间和弹性,」李文富说。

108新课纲的愿景为「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希望引导孩子探索性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过去每所学校的课程都差不多,每个孩子的课表都一样。新课纲上路后课程松绑,每所学校的课程都不一样,孩子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课,每个人的课表都不同。

新课纲为国中、小课程带来的重大改变是,学校须开设「弹性学习课程」(校订课程)。以国中来说,每周有3~6节弹性学习课程,提供学生探索性向、适性发展机会

高中阶段的改变则包括:①降低必修、增加选修,必修学分从160降为118,减少教育部规定一定要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有更多选修的自主性。②增加校订必修课程4~8学分。③开放多种选修课程。④增加弹性学习时间

这些改变意谓着什么?中正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林永丰指出:「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课程,尤其国、高中生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是和过去很大的不同。」

现象2. 教育型态变多元,家长选择变多

近年教育型态变得开放、多元。除了选公校私校之外,还可以选择体制外的实验教育,包括:学校型态、公办民营(公校委托私人办理)、非学校型态(包括个人自学、团体、机构)等。

其中,学校型态的实验教育成长最快,校数从104年的8所、快速成长至80所,人数从277人成长至7344人(见表)。在少子化的情况下,呈现逆势成长。

「台湾实验教育联盟」法务部执行长坤宾表示,台湾实验教育发展的速度快,103年立法,107年再修法,是全亚洲走在最前面的。

现象3. 公校推实验教育,促进教育平权

李文富表示:「从实验教育的蓬勃发展来看,证明了教育需要更多元、开放的改革。」

在各县市政府鼓励学校转型或新设学校之下,近几年公立学校也出现实验教育。过去选择不一样的教育,必须付出很高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如今,离家不远就有公立收费的实验教育。

其中,以台北市推展创新实验教育最不遗余力。目前有5所实验国小(和平、博嘉泉源溪山湖田),招生721人;2所实验国中(芳和、民族),招生248人。明年起,滨江国中也将转型为实验国中,而且将是全国第一所公立国中采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精神的学校。

北市并计划往上办实验高中。110学年,芳和实中将增设高中部、扩大成完全中学,北市目标是设立1~2所实验完全中学。

另一个创新教育的指标双语教育。北市推动双语实验课程学校,108学年度有13所,109学年度至少有23所。采行英语融入科目教学的学校,108学年度也有37所。

公立学校提供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教育的平权。「不是只有选择权的人,才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李文富指出,「国家教育要做的是,不管是哪一种教育选择,都有一定的教育品质,成就孩子。」

新课纲带来三个改变,影响孩子选校

新课纲强调「校本」,「每间学校必须发展出学校本位的特色,展现出『办学绩效』,」林永丰认为,未来各校之间的竞争会白热化。

林永丰指出,过去多数人选校只看分数、升学率,用量化的单一指标。但现在,选校之前必须确认,学校是否掌握新课纲的精神。「学校提供孩子哪些机会?不同兴趣的孩子、走不同进路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否能够得到好的支持?」林永丰说。

改变1. 各校发展出自己的校本特色课程

随着新课纲上路,从国小到高中,各校都要依据学校愿景、学生图像、师资等,发展出学校的特色课程。

林永丰分析,国小课程本来就较活化,许多学校在九年一贯课纲就已发展出校本特色,如阅读、布袋戏、自然生态等。反观国中,过去大多把弹性学习节数,拿来当主科的考试时间,面临的挑战会比较大。

林永丰建议,家长可尽量多了解各校的教学理念、活动规划、社团等,评估学校的特色亮点是否有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

改变2. 学制愈往上,适性就愈重要

理解新课纲,必须掌握「适性」和「多元」两个关键字,愈到国中、高中,愈是如此。新课纲强调透过多元的课程设计、更多的选择弹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适性发展。

高中阶段的课程改变包括:开设多元选修课,希望让孩子有机会探索不同的领域,认识自己。另外,每周有2~3节的弹性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换句话说,从国中升到高中,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益发重要。

改变3. 大学考招与适性发展做对接

111学年起,大学考招也依照新课纲的精神做调整,重视适性发展、看重多元表现。

大学「个人申请入学」时,除了采计学测成绩(占比最多50%),也将参采高中三年的「学习历程档案」,包括:修课纪录、课程学习成果、多元表现等。大学科系会从学生的修课纪录、是否修习该「领域」课程,了解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累积先备知识,来决定你是不是该系所要的人才。

选校反映家长是否理解新课纲

近几年,国中考私校蔚为风潮,很多人认为,这反映了家长对新课纲没有信心。从数据来看,近四年念私立国中的比率分别为13%、13.3%、13.6%、14%,逐年小幅成长。

李文富观察,家长送孩子念私中的动机大多是「私校严管勤教,孩子的品性不会变坏」。

板桥高中校长赖春锦则认为,与其说是家长对新课纲没信心,不如说是搞不懂升学的复杂规定。「家长最重视的莫过于升学问题,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干脆交给私校,学校包办处理好。而且,许多私中是完全中学,孩子可以直升高中,省掉会考的压力,对家长是一大诱因。

李文富认为,选校决策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家长对于新课纲是否清楚和认同的程度。

去年送孩子念华德福国中的爸爸陈俊仁,就是因为看到大学有「特殊选才」的招生管道,因而放心让孩子念实验教育。

究竟上公校好或私校好?林永丰认为,端看学校有没有掌握新课纲的精神。过去很多私校着重传统的升学,但如今这样的特色已经无法面对新的大学考招。选校要看的是,学校有没有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机会?课程是否只有传统的学科?老师有没有经营课程教学?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高中校际之间,实力将产生翻转。

选校前,家长要先想清楚的事

「台湾实验教育联盟」法务部执行长魏坤宾,本身也是磊川华德福的老师,关于如何帮孩子选校,他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 事前必须做功课,了解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哲学和理念是什么?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

2. 先问问自己:对教育的想像和理念是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很多人说「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就好」,却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而不自知。

3. 夫妻的教育观念一致,否则生活很容易冲突。

4. 「家庭永远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不要以为实验教育就是仙丹妙药,家长愿意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阅读:

1.专访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洪兰:不能孩子生气,就不教了

2.当孩子说:班上只有我没手机!在「从众」与「独行」的岔路口,如何陪伴孩子做选择?

3.为了迟缓的女儿,曾用尽一切办法,还差点被神棍骗!神老师:人言可畏,勇者,方能无惧!

4.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有善变的脾气!让孩子知道:不管有任何压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有必要

5.父母不要急着表达意见!把听孩子讲话当成「重要的工作」般,彻底成为孩子最好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