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如何接住孩子的求救信号?

文/朱乙真  「请问各位妈妈,XX医院儿童心理科初诊要怎么挂到号呢?」 「初诊只收4个,我们半夜1:00到现场排队,挂到3号,差一点就杠龟了。」 「儿心门诊经验谈」近年来成为亲子育儿网站热门话题。各大医院负责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绪行为问题的儿心门诊候诊区,随时坐满等待的孩子家长。 门诊病患类型大致是这样:学龄前多是家长担心发展迟缓,上学以后主要是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自闭症等早发性儿童精神疾病。根据统计,因为情绪困扰被带到门诊的孩子,近年来明显增加。 儿童心理健康「可以讨论」,不见得是坏事 现在的孩子压力愈来愈大、愈来愈不快乐,所以情绪问题愈来愈多吗?基隆长庚医院儿童心智主治医师蔡伯鑫认为,儿心求诊人数增加,表示儿童心理健康受到注意,成为「可以讨论」的事情,「不见得是坏事」。 不过蔡伯鑫也同意,现在的孩子「压力超级无敌大!」不只是孩子,现在的家长「也超级辛苦,孩子压力有多大,就反映家长压力有多大。」 蔡伯鑫是目前基隆地区唯一的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门诊每次收20-30个病人,开放挂号一下就满了;下午1:30开始的门诊,通常要到晚上9:00才会看完。回诊病人看诊时间约15-20分钟;初诊比较久,通常要1小时左右,因为「除了孩子,家长也有满腹压力和苦水要宣泄。」 蔡伯鑫观察,12年国教实施后,家长焦虑感明显增加,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的期待往身上背,「但是跑道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各种不确定转变成沉重压力。 不少孩子陷在「我该怎么办」的无助中:要不选择满足大人的期待,让自己变得紧张又焦虑;要不选择对抗体制、变成「叛逆的孩子」,或是逃避退缩、自我放弃的「鲁蛇人生」。无论是战斗或逃避,孩子被压力和情绪困住了,找不到出口,愈来愈辛苦。 青春期孩子更容易有压力 青春期男孩阿青因为情绪困扰,换了好多医师、吃了好多药,情况始终没有太大改善,后来成为蔡伯鑫的病人。从第一次到门诊,阿青就没开口说过话,情况维持将近一年。 后来蔡伯鑫和阿青约定,每次在诊间陪他10-15分钟,蔡伯鑫偶尔看看电脑,偶尔看看阿青。沉默几个月后,阿青开始默默掉泪,哭完、时间到了,就默默步出诊间。再几个月后的一次回诊,他拿了一封信给蔡伯鑫。 「哇,花了这么长时间的陪伴,孩子终于有点声音跑出来了,而且还是透过文字。」蔡伯鑫坦言,当下他小心翼翼的「接住」阿青累积多年的辛苦和压力,深怕一不小心,孩子就又缩回他的壳里。之后的回诊,阿青愈来愈愿意对话,才告诉蔡伯鑫,其实之前曾经试着「说」,但只得到一堆大道理,「我就放弃了。」 没有「不说」的孩子,只是不一定用口语表达  蔡伯鑫强调,没有「不说」的孩子,只是孩子的「说」不一定用口语表达。 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睡不着、肚子痛、拔头发、坐立不安的征状长大了就出现乖张不服从、冲突、说谎、偷窃等等行为表现,都是孩子正在用各种方式告诉大人「我的压力太大了」。可惜这些「说」很容易被忽略,身边的人没有即时「接住」,孩子便把自己像茧一样缩起来,麻烦就愈来愈大。 蔡伯鑫分享诊间现场。和孩子聊天父母会在场,家长听完孩子的「心里话」后,第一句话常常是:「从来没听我的孩子说这么多话」,或是「我从来不知道我的孩子可以讲这么多话」。 「我觉得这是件很有趣的事,」蔡伯鑫说,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最久,理应最有机会听孩子说最多话,「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好的、温柔的听,让各种表达不漏接 蔡伯鑫提醒家长:「好好的、温柔的听听孩子想跟你说什么」,让自己保持一种「被surprise」的可能,去聆听还没听到的,或是平常听到了却不相信的东西,让各种「表达」不被漏接,才能够同理「孩子真的很辛苦」。 「在互动中带着新的理解、想法,或许就有更多的可能,在充满压力的人生中,一起往前迈进。」蔡伯鑫乐观的期盼着。

延伸阅读:

1.台湾首位世界球后戴资颖 对自己好的事,就去做!2.不爱读书,不代表不需要努力3.妈妈付出不是应该的,千万别宠坏我们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