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顺着性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走

作者 /陈宛妤

作家郑如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张瀛二女儿张钧宁两人年龄相近,性格志趣却完全不同。身为这天南地北二人组的重要推手,郑如晴如何扮演母亲角色

日前,作家郑如晴的新书细姨街的杂货店》上市,女儿张钧宁百忙之中专程从大陆飞回台湾。张钧宁在记者会动容表示,自己感到很骄傲,大家眼中的「星妈」其实是「辛苦」的妈妈。透过这本新书,她仿佛重新认识妈妈,那份对家族至亲的深情依恋,是从前母女之间比较少出现的话题。

郑如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张瀛任职跨国广告公司创意总监,二女儿张钧宁被誉为是才貌双全的气质女星,两人年龄相近,性格、志趣却完全不同。姊姊感性、外向,喜欢艺术学科英数理化全是罩门;妹妹理性,擅长数学,在循规蹈矩的教育体制游刃有余,一路顺利拿到中央大学产经所法律组硕士学位。

两个女儿反差大,如何教养陪伴

看似天南地北的二人组,背后却是相同的推手。在两个女儿面对人生的重要关卡时,郑如晴是要推一把或拉一下,才能让姊姊突破自我、跻身主流教育,从台大毕业、留学英国?而在顶着法学硕士光环的妹妹,决定奔向五光十色的演艺圈时,身为母亲的郑如晴,又是如何坦然以对?

「顺着孩子性向,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条路走,」郑如晴总结的这句话,对许多父母亲而言再熟悉不过,但要彻底理解并执行,却是百般不容易。单单这句话就有许多关卡与难题:怎么个顺法?孩子的性向是什么?要选择哪一条路?这路走下去有乐观的未来吗?

这些问号,郑如晴以两个反差大的女儿为例,分享教养的观念及陪伴的方法,以下是《未来Family》专访内容。

重大决定要坚持,但留时间给孩子体会

Q: 顺着孩子自由发展,放纵或民主的差别何在?

A: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一定要有规则,若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将来会是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民主与放纵只有一线之隔。很多华人父母效法欧美家长,让孩子自由,却都忘记了,其实自由的背后必须有大原则与方向。父母要帮孩子设立一个不能逾越、避免受伤害、或妨碍孩子将来发展的底线。

例如当年我坚持要姊姊报考插班台大,原本她在大叶大学念得很开心,拒绝我的建议。但我告诉她,学艺术的人,除了基础的技法训练外,最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在综合性且历史悠久的大学可以旁听很多课,对开拓视野、知识与艺术胸襟,绝对有帮助。

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人生的重要关卡,我必须坚持她去尝试,而且我并没有抹煞她的兴趣,是换个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园地。没想到她竟然考上了。她忿忿不平,说只是考给我看,并不表示会转学原校系主任也打电话想说服我。知道我婉拒系主任后,女儿视我为头号大敌人,为此与我冷战了整整一年。我选择沉默与陪伴,后来她哭着承认这个决定是对的,我的坚持这才过关。就是要留时间给孩子,耐心的让她自己体会。

美好的下午茶时间,当女儿最信任朋友

Q: 如何发现孩子的性向?

A: 亚洲父母对孩子有很大的期待,常在无意间自编理由,说是因为小孩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才替他做决定。但重点是,家长若没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也就没机会观察生活中孩子的兴趣及长处,更遑论引导他了。

为了鼓励女儿说出心里的话,找到未来的方向,我不知买了多少蛋糕,还准备漂亮的餐盘刀叉,布置非常正统的「下午茶时间」,让孩子感觉到我很在意且尊重她们。这时,我是她们最信任的朋友,享受甜食的美好当下,她们容易敞开心胸,从学业到人际关系、从兴趣到个人理想,无所不谈。食物能制造一种温暖的感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子对谈的最好媒介,大人乔事情需要「饭局」,小孩也是。

妹妹从小就是典型的好学生,她不像姊姊很早就发现兴趣所在,她数学很好,是个超理智的人。我记得她小学三年级时,我们三人去看电影梁山伯祝英台》,我感动落泪,也听到姊姊隐约啜泣,妹妹却正经八百且面无表情,她冷冷的说:「他们在演戏,你们在哭什么呀?」

后来考上法律系的妹妹,是因为她不知道要念什么科系,似乎都没有兴趣也似乎都可行,那就和父亲一样去读法学院。其实我也很想协助她了解性向,但始终没有像姊姊这么鲜明。没想到上大学后,她意识到自己喜欢戏剧;因此,即便到了大学才发掘兴趣也不晚。此时孩子可以自由探索,较会有自己的想法,总比一辈子都不知道好。

能力在哪里,就往那里发挥

Q: 如何帮助孩子做选择?

A: 选择,是人生必要的艰难。一直以来,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是:读书要考高分,职业要当律师、医师、工程师。这样的社会集体价值观,经常主导孩子的抉择方向,因而让他们失去许多学习和选择的机会。

姊姊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数学对她而言就是折磨,上了国中后理化也很惨,分数从没及格过。国中时有一次她月考回来,生气的将数学考卷丢在桌上,自暴自弃说「烂死了」。我拿来一看,40分,随即保持镇定说:「比上次多10分应该高兴呀!」没想到她听了更气,数落我不是正常的妈妈。

我冷静替她分析,「国文88分、美术94分实在太厉害了;这表示你有这方面的才能,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就往那里发挥!」此时她才展露笑颜说:「那⋯⋯我可不可以不读高中,去念复兴美工?」我当然说可以。后来我接到班导师的电话,他要确认,我真的要让孩子成为全班唯一念高职的学生吗?在台北都会精华区的国中,实在是个特例。

说「答应」太沉重,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负责

Q: 孩子选的这条路,真能让她走下去?

A: 过去我被很多朋友问及,为何答应让女儿踏入演艺圈?我一贯表示是尊重女儿的选择。坦白讲,说「答应」太沉重了,父母有什么权利以「答应」决定孩子的人生?我只不过让女儿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但相对的,她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起全部的责任

不过,我也不是全然顺着她的意志。她在大学时已经拍了不少广告,也演了一些戏剧的小角色。当我正在为她的学业做规划时,有一天她突然说毕业后要直接当演员,不想考研究所了,理由是学历对演艺事业毫无助益

可以想见当妈的我要苦口婆心了:「不对,你要走这一行,念书才更有用,因为『有用』是从你认为的很多『无用』累积而来。就像小时候画画、弹钢琴,对学科没有帮助,但那是一个人内在的艺术涵养,教育就是累积的改变,当然都是有用的。」

张钧宁成名后受访曾表示:「人生找到一件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很重要,时间早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放弃寻找。我并不觉得求学过程浪费掉了,它给我机会训练逻辑思考,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很多事都是随着时间改变。」

阅读活化「戏胞

演出《白色巨塔》那年,张钧宁23岁,剧中她要诠释在感情上充满固执与挫折感的32岁女人。当年她没谈过恋爱,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尔虞我诈的经验,她倚赖的是阅读。

小说是人生的展示场域,」郑如晴告诉女儿,读小说可以透视不同角色的心理层次变化,体会多方面的人性,让表演不是只有肌肉上的表现,而是由于生命的丰富度,进而从眼神绽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据说张钧宁每天出门时,经常带着一本小说,利用拍戏的空档翻阅。

延伸阅读:

1.Cool English阅读王林千祐:看电影,让汤姆克鲁斯教英文

2.抱一下、亲一下,哪有关系?

3.让孩子知道爱的责任和代价:一意孤行,只会伤害到真正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