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6招打造学习脑

作者:王惠英

3岁、8岁、12岁的孩子脑部重点大不同洪兰:如果大脑还没有准备好,教了也是枉然

养儿育女不容易,很多父母在懵懂摸索中前进,也在犯错失败中成长。科技与医学的发达,使得现代父母可以透过脑科学研究,更清楚了解个别差异的存在,并借由大脑发展脉络找到教养教育方针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创所所长洪兰曾说:「在教养的路上,顺着大脑的发展去做是最正确的,因为如果大脑未成熟,还没有准备好,教了也是枉然。」

有正确的方法,父母在教育教养上得以「四两拨千斤」。本期报导从大脑科学看教养教育,整理出6个关于大脑学习的新思考,以及对应的正确教育教养招式;并从注意控制力语言学习、数学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建立习惯运动、睡眠等7个面向,提出实用可行的生活建议。

养儿育女不容易,很多父母在懵懂摸索中前进,也在犯错失败中成长。透过脑科学研究,父母可以更清楚了解个别差异的存在,也能够借由大脑发展的脉络找到教养教育的方针。

1980年代中期,脑造影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大量快速的脑科学研究。美国布希总统曾宣称:1990~1999年为「脑研究的10年」(the decade of the brain),加拿大、欧盟、中国、日本等国也陆续挹注资金,投入研究行列,至今仍是蓬勃发展。

21世纪是大脑时代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吴娴指出,21世纪被称为大脑时代,衍生了各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包括神经语言学、神经教育学、神经经济学等。例如,神经教育学就聚焦于学习的本质,关注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对教育现场产生什么启发。

我们的大脑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更惊人的是,每一个神经元会进行大量的连结,形成总计上兆个突触。在突触大量生长后,随之而来的是「用进废退,去芜存菁」的修剪过程。而且脑神经具有可塑性,会持续学习变化,影响有关感觉、知觉、思想、情绪等各方面能力。

在《大脑解密手册》(The Brain: The Story of You)一书中,美国神经科学家伊葛门(David Eagleman)谈到:人类诞生时,脑的一部分具有基因上的硬体布线,例如哭泣、吃奶、母语学习等;同时也有即时布线,接受生活经验形塑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注重个别差异的存在

「每个人的脑大同小异,」成功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教授郭乃文表示,一般人的大脑构造、主要神经系统回路和功能是类似的,但部分的小回路功能则会不一样。

郭乃文说,若将大脑比喻为管弦乐团,一般正常基因的孩子该有的指挥和乐器种类统统都有,但可能因为配备的乐器数量不一样,或演奏时使用的主力乐器不同,所以会呈现出激烈或田园等不同的音乐风格。

以美国心理学家嘉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开始提出的多元智能(MI)理论来说,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观察。这些不同的智能,都可以找到与大脑学习和发展相对应的区域

「智力由单一到多元,凸显个别差异的存在,」吴娴谈到,念书或做体育、舞蹈动作都会用到脑袋,但很会念书的人可能动作很笨拙。又例如同样解数学题,不同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代表每个人「灵光」的脑区不一样。

「家长要建立的重要观念是,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到底好或不好,是恰巧被某个特定时代评断的。」郭乃文指出,平民化教育不过是近百年的事,以前的教育就是生活有用的教育,靠的是行动执行力,而不是文字或观念,在那个年代,只会念书反而不见得是有用的人。

所以,为人父母最勇敢的表现是,明白孩子到底学什么学得最好,而不是看别人学就跟着学。「每个孩子拥有不同的长处,就像手中握有不同的币别,美元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该庆幸的是自己处在一个可以兑换不同币别的时代,」郭乃文说。

经验是大脑发展要件

大脑皮质负责思考、记忆和学习等复杂的认知与情绪,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依序掌管认知思考与决策、运动感觉的体觉、视觉及听觉等功能。知觉运动皮质在学龄前开始成熟发展,额叶则是最晚成熟发展的区域,前额叶要到20几岁时才会成熟。

郭乃文再将大脑比喻为剧场,不管额叶、顶叶、枕叶或颞叶,这些配备的角色功能其实一直存在着,只是有人在前台、有人在后台,各自的准备阶段和演出活跃时期不一样而已。

「大脑需要经验才会成熟,这是大脑发展的要件,」郭乃文强调,经验与基因一样重要,但光看过不能和经验划上等号,因为看过不等于搬进大脑里,还有搬了什么也很重要。「同一事件,每个人搬进大脑的方法也不一样,」她说。

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模组不同,在大脑配备与外在环境互动下,受到影响或消化吸收的状态也会不一样。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不要刻意提供多元丰富的环境?郭乃文表示「没有特别的必要」,因为现在普遍认为的丰富环境,通常是「外在」的丰富,而不是「功能」的丰富。「我们看同一个东西,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角度,只有一本书也能读出丰富的内容,」郭乃文说,材料是外在的,但对材料的观点及吸收是由自己决定的。

例如西班牙建筑大师高第,他小时候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没办法到外面四处玩耍,就留在家中院子观察自然植物,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却能创造出伟大丰富的作品,关键在于人看事情的方法。

可见环境的丰富不在于外在刺激的多寡,而是一个人理解或描绘的多元。「贪多的父母,却可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持续力的损失,真正要学习的是换角度看,同时能增加深度,」郭乃文说。

教养要懂得因势利导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创所所长洪兰曾说:「在教养的路上,顺着大脑的发展去做是最正确的,因为如果大脑未成熟,还没有准备好,教了也是枉然。」

台北荣总资深临床心理师黄瑞瑛谈到,3岁前是大脑的基础发展阶段,父母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养成孩子的学习动力,同时保持情绪或生活规律是持续稳定的状态。

「孩子能否稳定发展,是父母和子女两方互动的结果,」黄瑞瑛指出,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如果维持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不会经常流于情绪的争斗,小孩就比较能与外面建立正向的关系,在有安全感下进行探索。

黄瑞瑛提醒父母,探索是有趣的事情,不要打坏或过度喂养、刺激孩子的学习,「如果日常生活中充满太多或过强的刺激,远超过一般学习环境内的刺激,就会影响正规的学习。」例如,孩子觉得写字不有趣,就不想写字。

至于大脑发展的敏感期,郭乃文指出,8~11岁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与人际情绪较为敏感;接着进入12~18岁前额叶开始活跃的青少年时期。不过,现在的青少年时期似乎拉长了,在受到环境刺激下,生理发展普遍提前,加上经验缺乏,导致心理发展延后。所以,愈来愈多年轻人到20几岁仍不成熟。

「青少年面对身体的变化,可能连自己也感到失望,也会做很多新的试探,」郭乃文建议父母,站在孩子的什么位置需要有弹性,「除非少数重大的状况,否则不要站在孩子的对面,没什么后遗症的时候站旁边,他需要你的时候,站后面给予支撑。」

政治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张葶葶指出,青少年时期的突触过多、抑制力较差,神经细胞正处于自动修剪、迈向成熟的过程,选择「投其所好」是不错的互动方式。例如,透过脸书或LINE讯息的沟通互动,有时比面对面的对话来得有效。

后天的执行力很重要

前额叶皮质区位于大脑前方,犹如大脑的「执行长」,与注意力、判断、计划、冲动控制、执行力和同理心有关。如果这个脑区的活动低落,就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做事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条理、经常拖延等状况。

「前额叶是人生必经的路,」黄瑞瑛说,有同样的艺术天分,有人后来能够赖以为生或出人头地,有人却可能潦倒一生,差别就在前额叶。

郭乃文指出,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很重要,要懂得看自己的优点,也要累积自己的优点,「不管你是音乐好或体力好,都需要靠大量的磨练,才能累积自己的优点。」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功,光凭天赋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后天的执行力。

从大脑科学来看教养教育,本期报导涵盖注意控制力、语言学习、数学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习惯、运动、睡眠等七个面向,帮助父母和老师回到「人」的本质思考。

在先天基因与后天经验的互动下,生命中的所有经历都塑造了脑中的微观细节,也决定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养教育的最大的目的,也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延伸阅读:

1.大脑的6个新思考:这样学习就对了!

2.就算「不是故意的」,也得承担起错误,孩子在学校误伤了同学,妈妈要他面对的3件事

3.孩子只要「听话」就好?其实懂得思考为自己负责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