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矽谷教父前史丹佛校长汉尼斯:培养孩子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文 / 张德龄
矽谷是全球高科技的发源地,引领的创新与突破深深影响全世界,位于矽谷中心的史丹佛大学,因地缘关系成为学子梦想的学校。有着「矽谷教父」之称的汉尼斯博士(John L. Hennessy),担任校长长达16年,是美国大学校长平均任期的两倍,也是史丹佛大学最会募款的校长。两年前他退休,目前担任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
汉尼斯25岁就当上史丹佛大学助理教授,雅虎、Google的创办人都是他的学生。他曾经两度创业,创立了美普思科技公司(MIPS Technologies,Inc.),以及与台裔科学家孟怀萦博士共同创办创锐讯公司(Atheros Communications),后者以31亿美元被通讯大厂高通并购。
汉尼斯有许多来自台湾的学生,也曾多次造访台湾。不久前,他的新书《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史丹佛的10堂领导课》(Leading Matters,Lessons from My Journey)在台湾出版,受到极大的回响。这次汉尼斯士特别接受《未来Family》的越洋专访,谈世界顶尖大学选择学生的条件,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与方向。身为父亲,他认为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就是当父母,他也给予父母重要的建议,特别对阅读的重视,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以下是专访的精华:
Q:史丹佛是全世界顶尖大学,你们在招生上有没有特定的指标?希望招收的是具备哪些特质的学生?
A: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与资源,努力学习新事物,以及在某个领域投入更深层的研究与专精。这也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成功的首要特质。
因此除了课业成绩表现之外,他们也是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例如我们有学生热衷纪实摄影,有学生赢得科学竞赛优胜,有学生已经在生物实验领域中有特殊贡献,有学生赢得全国辩论比赛的殊荣。我们挑选学生不针对特定标准,而是看学生是否在某个领域努力达到卓越的表现。
Q:过去几年,招生是否改变?尤其是国际学生的素质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A:在我当校长的任内,提出扩大招收大学部国际学生的比例。这对于美国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都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通常在研究所的国际学生比例较高,大约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台湾、中国、印度等很多亚洲学生。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愈来愈多国际学生来申请大学部。和过去20年相比,我发现华裔学生的英文程度愈来愈好。过去如果你来念工程类的研究所,即使你的英文程度普通,也可以过得去;但如果你来念大学部,光是英文、历史等共同科目,英文不好绝对吃不消。但如今,现在国际华裔学生英文程度好,便可以有更好的成就。
Q:现代父母普遍工作忙碌,如何兼顾家庭教育?你的经验是?
A:现在社会因为专业分工,也许爸爸妈妈整天要上班、加班,比较难像我小时候。我自己的方法是,尽量做。我在两个孩子幼儿园、小学时,每天晚上下班都会讲三、五个故事给他们听,一直到小学毕业都还常讲。除了陪着他们讲故事之外,也玩游戏。
他们还小时,我白天只要得了空,就会跑去看他们上课,隔着窗户偷看,有时也跟老师聊聊天。小孩如果发现我在偷看,都很高兴。我以前也会参加学校的家长会。
未来需要的是应变、与时俱进的能力
Q:你是教育家,也是人工智慧AI专家,面对AI时代的来临,你如何看未来的教育?
A:我认为,人工智慧革命类似过去的工业革命,有些工作将被取代,但却可以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不同的是,这次革命发生的速度将会比过去更快。过去工业革命,许多电力资源的基础建设尚未完备,需要更多的时间建构,而现在,全世界所有网路资源已经连结成形,准备就绪,改变随时可发生。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的挑战是提供教育资源与平台,供应因为新工作需求而产生的在职教育。在未来的时代,终生教育已经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基本需求。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再进修。
在我父亲的年代,一生就只做一种职业;到了我的年代,人们也会转换跑道;但是下一个世代,他们将不只是换个工作,而是职涯会有多次转变。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建立教育机制,帮助他们学习未来所需的技能,这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整合。
Q:未来将有更多的不确定与挑战,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以因应未来的改变?
A:最重要的是,在人生中前21年所受的教育,只是个基础。家长能给孩子的,就是培养他们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培养孩子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有信心走出去学习新的事物。当你的孩子在35岁、40岁必须面对职涯转变时,能够有自信学习全新的技能、全新的知识。
我们也努力思索这种改变,过去我们教导学生核心知识技能,例如如何写作、如何编程等等,但是未来的科技知识都会改变,未来十年和今日所使用的将会不同,就像过去程式语言C++、Java、Java Script、Python……,改变得非常迅速。现在我们要教导学生的,不只是成为专精Java程式设计师,我们希望能教导他们如何更有效从Java转换为Python程式设计师,这就是他们未来需要的能力。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如何应变、与时俱进的能力,而不只有撰写程式语言。这也正是现在我们需要提供的教育。
阅读,并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
Q:你在书中提到母亲的教养方式,尤其是启发阅读深深的影响你,能否给父母一些教养的建议?
A:两件事情我觉得非常重要,第一就是好奇心,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这可以从大量的阅读和生活中许多学习得到启发。同时给予孩子能够尝试新事物的信心,愿意尝试而不被阻扰,即使过程中会有挫折、会失败,教导孩子如果有需要,他们可以求助,不要害怕承认失败。
第二就是阅读。阅读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会念故事给我们听。我自己当了父亲后也如此,我的两个孩子在上幼稚园前已经开始阅读,我和太太每晚轮流念故事,包括许多经典如:《月亮,晚安》(Good night,Moon)、「苏斯博士系列书」(Dr. Seuss’s Collection)、《逃家小兔》(The Run Away Bunny)。让孩子习惯阅读,进而激发阅读的热情。这件事非常重要!孩子不只吸收书中的知识,同时享受阅读,在书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与不同生活经验。
Q:你的新书《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史丹佛的10堂领导课》谈的是领导力,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A:我觉得父母可以做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关系。领导力不是指挥别人做事,而是为人服务,应该要孩子认知那种服务型的领导模式。帮助他们拥有同理心,看到团体中他人的需求。我相信这种领导模式是渐进式的,必须一步一步慢慢建立起来。
在我的经验中,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领导经验,一下跳到更大的位置,往往容易失败。一定要先从小问题开始,慢慢解决大问题。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练习,也代表着他们或许会犯错,但一定得给机会,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延伸阅读:
1.食育达人分享2〉教育博士陈美龄:4个方法,教孩子健康的饮食
2.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攻击;最重要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和孩子,只要你和孩子快乐
3.孩子的「嫌弃病」是大人娇惯出来的,父母可以不要孩子的回报,但必须要教会孩子懂得惜福和感恩
4.想教孩子管理情绪,却只跟他说「不要哭!别生气!别难过!」?正确的情绪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5.父母要以身作则,6岁以前一定要培养孩子「聆听别人说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