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理财素养从小教

专题企划/黄启菱.罗梅英 撰文/黄启菱

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OECD发现,金融理财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发表了白皮书。2012年,PISA第一次加考金融理财素养,至今已考三次。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冲击威力,更胜金融海啸,「理财教育在如今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是《未来Family》采访20多位专家后,获得的一致答案。原因显而易见:孩子未来要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想让孩子好好面对未来,愿意自立负责、懂得安度变局,必须在孩子的「装备清单」中加入「理财素养」。所谓「理财素养」,就是让孩子拥有理财相关的知识,并有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动机信心,在生活中有需要时能派上用场,做出好的决策

美国、加拿大澳洲、中国大陆等国家,都已将金融理财素养纳入学校教育,但台湾目前只有特定学校或教师做,仅是「点状实施」,并未普及。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端的积极补位有其必要。

本期《未来Family》从「金钱价值观零用钱消费习惯、家庭财务校园生活、赚钱、理财」等7大面向罗列出30个常见的生活情境,采访相关专家,汇整出教养解方

5月7日,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主题是「Are Students Smart about Money?」(关于金钱,学生聪明吗?)

报告内容分析了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在2018年针对「financial literacy」(金融理财素养)施测的评量结果。特别的是,报告一开头就点出新冠肺炎的影响层面,除了危及众人的身体健康之外,对于就业市场、金融环境、退休准备金等,都会带来冲击,报告中甚至提醒,如今的各种救市决定,都将影响到年轻一代。

这不是OECD第一次做这样的警示。长期关注国际趋势的台湾师大教授林正昌指出,2008年金融海啸后,OECD发现,金融理财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发表了白皮书。2012年,PISA第一次加考金融理财素养,至今已考三次,考题包括汇率或银行手续费的算法,或是面对如手机资费等各种消费情境该如何聪明选择等。

财富分配悄然启动 动荡成为新常态

OECD揭示的教育方向,向来呼应真实世界的变革。眼下各国失业率频创新高、知名企业纷传倒闭,「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冲击威力,更胜金融海啸。在此同时,全球央行大印钞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资本市场震荡,财富重分配已悄然启动,」磊山保经董事长李佳蓉直言,动荡,将成为新常态。

不仅大环境有新的冲击,小环境也是危机四伏。财经专家夏韵芬观察,现在的孩子从小吃好穿好,有些会缺乏打拚的动力、长大无法自立。大人舍不得孩子吃苦,则让情况更严重,她指出:「以前都是孩子不愿出社会、待在家,算是『被动啃老』,现在开始有大人不舍孩子面临出社会的考验、要孩子待在家,变成『主动啃老』。」

「理财教育在如今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是采访20多位专家后获得的一致答案。原因显而易见:孩子未来要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理财素养=懂知识+能应用+会决策

若想让孩子好好的面对未来,愿意自立负责、懂得安度变局,现在起,得在孩子的「装备清单」中,加入「理财素养」。新北市安和国小教师温世展说明,所谓理财素养,就是让孩子拥有理财相关的知识,并有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动机与信心,生活中有需要时就能派上用场,做出好的决策。

尽管PISA报告指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义大利等国,都已将金融理财素养纳入学校教育,但台湾目前仅有特定学校或教师做理财教育,算是「点状实施」,并未普及。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端积极补位有其必要。

掌握8个基本态度 理财素养在家教

如何在家庭端教理财素养?本期《未来Family》从金钱价值观、零用钱、消费习惯、家庭财务、校园生活、赚钱、理财等7大面向,罗列出30个常见的生活情境,采访相关专家,汇整出教养解方。在实际进入教养情境前,专家提醒,不妨先掌握以下8个基本态度:

1. 愈小开始愈好

李佳蓉强调,理财教育,不嫌年纪小,只要孩子开始意识到「钱的存在」时,就能做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也证实,3岁大的孩子就能掌握「价值与交换」等经济学概念。

知名财经主播夫妻档廖廷娟与张心宇,在儿子读幼儿园时开始给零用钱,还请孩子练习支配,将零用钱分为「短期消费」跟「长期储蓄」,也会向孩子解释股票的意义。「学校教各种科目,就是没教理财,所以我们特别留意这部分,」廖廷娟直言。

2. 观念务必正确

财金智慧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政治大学财管系教授周行一指出,有三个观念务必给孩子。第一点是「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必须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有钱能用,那是因为努力工作得来。

第二点则是,人为了要应付未来的需要,要懂得做些储蓄,而不是赚了多少钱全部花掉。第三,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想买什么都应该去买,「因为我们钱就只有那么多,所以要有优先顺序。」周行一强调,孩子若从小就观念正确,长大后也不太会出大问题

3.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不变的准则之一,理财教育领域同样适用。太子建设财务长林俊良以自己两个孩子为例,14岁的老大,从小不会主动要玩具,8岁的老二则完全相反,从小看到什么都想要,「我就得教老大『当花则花』、有时还得『劝买』;老二则教她『买东西前要先分析,再做决定』,平常也要多练习『选择』。」林俊良强调,不同个性的孩子,父母得有不同的教法。

4. 把握真实情境

生活中的各式情境,就是理财教育最好的场域。有「理财四宝妈」称号的财经作家郭莉芳举例,近期「振兴三倍券」的议题正热,不妨跟孩子聊聊三倍券的发放用意、预期产生的效益等等,也可请孩子搜集相关资料,规划看怎么运用自己的三倍券,「倘若规划得宜,不妨放手让孩子照自己的方式用。」

5. 适度容错

在各式理财情境中,孩子难免犯错。夏韵芬举例,她从开始发零用钱后,就要求孩子记帐,「过程中,孩子当然也曾不记、乱记,甚至还做过假帐,但我也不会太严厉责备,提醒一下就好。」对于偶发的错误,夏韵芬认为,大人别盯太紧,免得造成孩子反感,而且,从错误中学到的教训会更深刻。

6. 见树又见林

除了「微观」的个人财务管理之外,林正昌很建议父母培养孩子的「宏观视野」,习惯关注世界政经情势,掌握整体金融环境。「外在情势对个人理财的影响其实也很大,就像新冠肺炎一来,没人能置身事外。大人可以试着跟孩子聊、带孩子看,愈能保持对外在世界的关注,在关键时刻愈能做出正确决策。」

7. 父母言传身教

大人的言行,决定了理财教育的成败。有研究指出,如果父母常为钱吵架,孩子长大后也比较容易欠下卡债。「孩子的现况,是反映你过去的教育成果,宠坏十年的孩子,不可能来两天的理财营就教好,还是得回到家庭,慢慢来,」从事儿童理财教育已15年的王友民强调,「你过成你想要的样子,孩子就会像你。」

8. 鼓励追梦

王友民说,理财教育到后来,得要「有财可理」,而这跟生涯规划是高度连结的。以生涯发展来看,钱只是载具,更上位的概念是「勇敢做梦」。他指出:「父母得想想,要怎么领着孩子,勇敢去想像自己的未来,找出自己的定位。」

理财教育从生活开始

台北市教育局近年来致力推动理财教育。局长曾灿金指出,从小建立孩子正确理财观念跟态度,并累积良好信用,成为具有理财素养的公民,是必须关切的核心议题。为此,台北市教育局订定了金融理财教育推广计划,发展系列教材,还曾在多所学校试办。

值得留意的是,因为金融理财牵涉到的「生活情境」很多,在近期的大考中,成为常见的出题素材。台北市教育局统计,大学指考公民与社会科中,跟金融理财教育相关的考题,在104~106年度各有一题、107年度两题、108年度三题;国中会考的数学领域与社会领域也有,社会科104~108年度都有一至三题,数学科108年度甚至出到五题。近来也开始有人积极倡议,希望将金融理财教育纳入新课纲的「重大议题」。

周行一:理财教育的关键词是「诚恳」

理财教育牵涉到的核心观念还不少,包括「珍惜」、「负责」、「选择」等等。而财金智慧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政治大学财管系教授周行一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诚恳」。

周行一认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恳切,如果这样,财务出问题的机会不大,因为你不会做不适当的事情。所谓诚实,也是对自己诚实,「没有一个人的收入是无限的,要诚实面对自己:我就是只有赚那么多的钱,我必须花费在这个范围内。」

在此前提下,「你就不会为了突然变有钱,去做投机取巧的事,会愿意比较恳切的去做事。」周行一强调,一般看到生活还不错的人,都是因为他很努力把事情做好,进而获得肯定、所得增加。也因为诚实,能被信任,人家就愿意把重要的事给他做。这种人,财务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对自己不够诚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这样花费、还拚命的去花,就会进到财务的恶性循环,甚至举债度日,「当你一直得处理问题,也就没办法很认真的工作,把事情做好。」

周行一提醒,父母得从小就教孩子诚恳,「我们谈理财,以为讲的是『财』,其实不是,理财讲的是『人』,人对了,钱就不会有问题。」

延伸阅读:

1.别让客观环境和他人定义你的价值

2.「问话都爱理不理,好像多讲几句话会噎到?我的乖孩子到哪里去了?」当青春期风暴来临......

3.为什么明明是好意劝告,孩子却不听你的?而把别人的三言两语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