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双北、台南跑前面:双语教育

专题企划/罗梅英、王惠英、高竹君

撰文/罗梅英

以前,为了让孩子及早学英文,父母不惜搭帐棚、彻夜排队抢双语幼稚园的消息经常可见;现在,最新的「流行」,是抢读有中英文并用的双语学习学校。《未来Family》探访县市后发现,双语学习,台北市、新北市和台南市,跑在全国之前。

目前「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CLIL)课程都属于试办、实验课程性质,但家长反应很热烈,像台北市东新国小试办双语实验课程的当年度立刻成为满额学校。走访双北、台南市教育局和试办小学下来,发现只要是推CLIL双语课程的学校几乎都变成满额学校。

台北市的CLIL双语实验课程学校目前有13所,课程从小一开始。对于双语教育,很多家长很支持:还不是CLIL实验课程学校的,积极争取成为CLIL学校;已开办CLIL课程的学校,家长则是懊恼小孩已经念小二、小三了,反映「CLIL课程可以往上延伸吗」?

行政院推动台湾要在2030年成为双语国家,这在国民教育上有重大意涵,简单来说,学校教育将大幅增加用英语授课。对家长来说,英文课英语教学部分领域科目)用英文上课,这些政策都很「有感」。

大部分县市从小三开始上英语

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英语力是未来很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对孩子学英文这件事很焦虑,不少人选择把孩子送去全美或双语幼儿园。究竟学英语是否愈小学愈好?从许多研究来看,普遍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没有所谓的关键期,但有敏感期,不同的年纪学,各有不同的优势。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长吴娴不讳言,愈早学第二语言,投资报酬率一定愈高,因为学起来相对简单。大脑对语音、语法的区辨的确有敏感期,而且都相当早。「但语意(词汇理解)的学习没有敏感期,」年纪较大才学外语也不是问题。

台湾的国小英语课从94学年度起,全国同步向下延伸至小三实施。六都(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等市)以及基隆和新竹市,八个县市则是自主向下延伸、从小一开始上英文。新竹县也宣布,108学年度起小一开始上英文,运用弹性课程时间,实施以英语学习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及英语课程

台北市立大学英语教学系主任郑锦桂表示,让孩子从小接触不同语言是好的,可刺激脑部发展,但如果只是制式的提早接触、为了学而学,反而可能抹煞学习兴趣。有些幼儿园要求「No Chinese」,会让孩子接收到讲中文是不好的、贬抑母语的讯息,可能会牺牲掉母语的学习。

双语国家成为政策,提供学英文的支持环境

让孩子学英文,最好是在自然使用的情境里、有意义的学习。郑锦桂表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英文必须与生活、文化连结,孩子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文。」

台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教授张鉴如指出,「语言要能说能用、有互动,才会持续进步。」以前是家长刻意营造学英语的环境,像是送孩子去英语夏令营、美语安亲班、双语学校等。双语国家政策的推动,其实就是提供一个支持的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有用英语的机会

把英文当学科V.S用英文来教课

过去的教育把英文当成一门学科,很多人学了10几年仍无法开口说英文。为了使孩子习惯听、说英文,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南市等都已陆续开始试办国中小双语教学。

东新国小是台北市106学年度推CLIL实验课程的唯二「先锋」,用英文教生活课。校长郑盛元说:「双语实验课程就是让孩子有『用』英文的机会,用英文教生活课可以让孩子现学现用,对英文有感。」

实践大学应用外语系讲座教授陈超明认为,培养孩子的英文能力,最好让他每天至少有1~2小时接触英语,生活中有使用英文的机会。学校也可以创造沉浸式的环境,例如:广播用英文、每周至少有一天是英语日、联络簿用英语抄写,公布栏、行事历、校务会议、课程发展等等,全部用英文。

除了外部环境,还需要内在的动机

郑锦桂强调,让孩子深刻感觉到学英文真的有用,学习才有效。有偏乡学校的校长带学生出国比赛,回来后学生才真的深刻感受到学英文很重要,是和人沟通很重要的工具。

郑盛元转述铭传大学应用英语学系教授张武昌的提醒:「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英文有感。」张武昌曾问每天坐捷运的高中生:「转运站怎么说?」孩子却答不出来。即使双语标志普及,但眼睛从没仔细看过,耳朵也从没仔细听过英语广播。

除了外部环境,内在动机也很重要。郑盛元说:「当英文变成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就一定学得好。」像是在新加坡,不管是工作或是念书,英文说不好就很难生存。

郑盛元分享,以前他的英文不算好,遇到外国人也不大敢讲英文,但因为学校有外师,他开会必须说英文、参与外师的面试,「这就是生存需求(survival needs),」说久了,英文自然变好了。

师资是推双语的关键条件

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对双语国家持肯定态度,但相关配套条件必须做好。张鉴如说,包括教材教法必须适龄、适性,提供孩子正向的学习环境和经验,否则可能引起反效果。

推双语教育,师资是很关键的条件。部分领域(科目)要用英文上课,意谓着学科老师需要具备英文教学能力,但目前跨领域师资非常稀缺,各县市无不积极招聘双专长的老师。

陈超明认为,双语教育至少需投入200、300亿,以师资来说,外师薪资成本保守估计一年100万,加上非英文老师的增能研习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另外,中师用英文教学科,目前也没有任何诱因。一位推双语课程的校长不讳言,英文融入教学的老师薪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奖金,真的就是靠老师的热忱和使命感,支持他们往前。

陈超明认为,老师原本学科教得好好的,在没有提供任何诱因的情况之下,推动双语教育的难度大增。

双语国家的目标,需要长时间和资源的投入,无法一蹴可几。但诚如新北市教育局长张明文所说:「教育只要方向对了、做久了,慢慢就会成。」台湾至少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公立小学双语教育多采CLIL教学

双语教学法有好几种,如:沉浸式(immersion)、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EMI(专业课程英语授课,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等。台北、新北和台南市都采行CLIL双语教学法,部分领域(科目)用英文来教。

目前施行CLIL双语实验课程的学校,所教的科目大多以生活、综合、健体、艺文等为主,偏向操作、艺能性的科目,比较少数是用英文教自然和数学科。

2030年将培育5000位全英语教学师资

截至目前为止,全台有2596位国小教师加注英语专长,这些老师可以教国小英语课。想要取得国小教师证加注英语专长,以台北市立大学英语教学系来说,专门课程必须修满30学分(包括儿童英语英语教材教法),以及取得CEF语言参加架构B2级以上的证书,约相当于全民英检中高级。

因应2030双语国家政策,教育部推动全英语教学师资培育计划,目前已有19所师培大学预定开设培育课程,108~111年(短期)预计可培育2000人,112~115年(中期)3000人,116~119年(长期)5000人。

修全英师培至少要10学分,纳入师培学程总学分,教育基础、教学方法、选修或专门课程中,要有一到两门课以全英语授课。台北市立大学所开的英语学程须修14学分,比教育部规定多的4学分,是儿童英语和英语教材教法科目。

台北市立大学英语教学系主任郑锦桂表示,老师要能够全英语教学、将英语融入学科,不只英文要好,还必须具备学科领域知能以及教学能力。

另外,教育部也补助六所师资培育大学设置「全英语教学研究中心」,进行全英语教学的课程研究、研发双语教材。全英语教学课程优先研究的领域科目,中等学校以英文、数学为主,国小则以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艺术与人文领域为主。

台湾2030年要成为双语国家

2018年12月,行政院公布「2030年双语国家政策蓝图」,计划以12年为期,全面提升国人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国家竞争力,打造台湾成为双语国家。未来,各部会官网、与外国人相关的政策宣导,以及重要考试和证照等都将双语化,也计划设置全英语电视频道。

事实上,这不是台湾第一次喊出双语国家政策。所不同的是,这次以「教育」为施力点,希望翻转现有的英语教学方式,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多听和多说,提升国人的英语力。

教育部拟订五大策略,分别是:加速教学活化生活化、扩增英语人力资源、善用科技普及个别化学习、促进教育体系国际化、松绑法规建立弹性机制等。

其中,推动「加速教学活化及生活化」的措施,包括:①强化中、小学英语听力及口说练习;②推动中、小学部分领域或学科采英语授课;③逐步落实中、小学英语课采全英语授课;④推动高职以英语教授专业群科实用英语等。

延伸阅读:

1.任何事,取决于心态

2.爸爸必看:父亲不只是「付清」你是儿女的最佳榜样,请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3.给小一妈妈的建议:教室里有「黑洞」,开学文具用品请这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