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接收到「飞鼠」卫星讯号 「玉山」卫星仍未联络上
2月1日晚上9时,中央大学地面接收站顺利接收到「飞鼠」立方卫星的讯号。(中央大学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玉山」、「飞鼠」立方卫星1月24日晚间11时发射升空后,失联多天,不过国家太空中心今天证实,2月1日晚间9时中央大学地面接收站顺利接收到「飞鼠」立方卫星的讯号,并于11时34分解译出该地面站第一笔飞鼠卫星的讯息;至于「玉山」卫星,目前仍未联络上。
玉山、飞鼠立方卫星搭乘美国 SpaceX 猎鹰九号火箭 从美国顺利发射升空,发射后59分钟,2颗卫星依序与火箭脱离,进入高度525公里的暂驻轨道。玉山、飞鼠立方卫星约96分钟绕行地球一圈,每天上午及晚上的8~10时各会经过台湾附近上空1~2次。
刚开始几天,国外站陆续传来好消息,收到两颗卫星发射的讯号,显示卫星持续运行于轨道中。不过位在台湾的国研院太空中心地面站(玉山)及中央大学地面站(飞鼠)则未收到卫星讯号,属于失联状态。
不过就在2月1日晚间9点,位于中央大学的地面接收站,顺利完成飞鼠卫星讯号接收,并解码成功,显示飞鼠卫星的健康状态良好,有足够的电力和电波发射功率,及良好的卫星姿态控制。
负责此次任务的中央大学太空系张起维教授表示,卫星通讯的最大挑战,就是地面很难有相同的测试环境,虽然发射前,在地面的大屯山40公里处相互通联很成功,但卫星距离我们约500-2500公里,显然会有落差。
张起维说,为此,中央大学动员了雷达专家,逐一诊断地面站问题,更换了天线、马达、放大器、缆线、旋转器等。过去一星期,逐一将地面硬体因素排除。太空系主任赵吉光说,「能换的都换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顺利接到讯号。
飞鼠卫星预计每天通过台湾上空4次,每次大约10分钟。中央大学新培训的学生飞控团队值班人员,负责在短暂的时间内与卫星建立通讯连结,并且施发指令,下传卫星飞行与科学观测资料。
至于玉山卫星,因为电波发射功率较小,各站虽也陆续收到玉山卫星的讯号,但因讯号微弱,不易解码。国家太空中心表示,日本友站于 1月25日及29日成功解译玉山卫星下传的部分讯号,显示玉山卫星仍持续运作中。国家太空中心将使用较大的天线组和讯号放大器,减少杂讯对卫星讯号的影响,期能很快收到玉山卫星讯号并解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