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百货之子王友民:外汇比股市好懂

拥有三十年外汇市投资经验王友民,靠着程式技术分析事件分析法则内化成自己多年的操作心法,透过选择权组合操作,胜率高达七成。

文.洪佩玲 摄影.郑暐琪

操作外汇市场比操作股市容易多了。」在外汇市场打滚三十年的群益集团证券暨期货分析师王友民,多年来将理论及实务内化,让他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出一个规范。如同巴菲特在一次波克夏股东会上曾说:「想要一辈子都能投资成功,并不需要天才的智商、非凡的商业眼光或内线情报;真正需要的是,有健全的知识架构供你做决策,同时要有避免让你的情绪破坏这个架构的能力。」而王友民就靠着程式技术分析及事件分析法则,透过选择权组合操作胜率高达七成。他笑说:「套句股市用语,就程式技术分析是看筹码及线型,事件分析就是看公共政策变化,而透过股市的追高杀低名词,在汇率市场里相对容易操作多了。」

看过太多投资人从辉煌到落寞的过程,王友民庆幸大学时期就亲自贴近市场得到一点点教训,在懵懵懂懂的操盘经验中虽跌了一跤,但也练就出他的「投资第六感」,懂得何时该进场卡位及退出。三十年来期货选择权成为他主要的操盘经验,至今帮投资人获利不少,个人资产累积也很可观,他也提到想要以期货选择权获利,还是要有策略。百货之子成就财经专家之路

王友民从小就跟在开百货店父母亲身边,加上国小国中他都担任班上总务股长,常常在金钱交易世界游走,也让他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价钱也算得更精,一般人听数字不会特别留意,但是他真的有数字观念,敏锐度也较高。

虽然从小物质生活还算优渥,但高中时家中百货店因社会结构改变而面临关门大吉,看到父母亲因为生意亏损,资金周转不灵而到处筹钱,他只好到报关行打工赚学费,看着父母做生意面临的资金起伏,也让王友民体会到,「似乎要做跟金融相关的工作比较容易赚到钱。」

但理想往往跟现实有所抵触,在那个年代外界对于男生的主观认定就是要读理工系所,加上高中忙着打工,王友民大学联考失利,只能吊车尾上文化大学物理系,他知道或许理工系所可以靠着专业稳定收入赚钱,但心中对财经的念头依然在王友民不安分的血液中蠢蠢欲动,于是他决定转考财经相关领域。

「了解自己的个性及投资属性,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才是成功重要关键。」从十九岁第一次接触地下期货至今,一晃眼王友民在期货市场已进出三十年,一度赔到只剩三十万元,让他练就了扎实的赢家功力,几乎很少赔钱,后续借由选择权组合操作胜率达七成,甚至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大家不看好日圆货币市场同时,他居然也靠着选择权放空大赚一笔,一个晚上就进帐二百多万元。

初体验 地下期货小赔出场当警惕事实上,王友民从小就对投资理财充满兴趣,而他真正踏入投资市场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台湾期货市场尚未全面开放,「那时香港引进的地下期货刚逐渐萌芽,我意识到可能可以透过这种投机方法赚到钱。」王友民表示,透过同学引荐投资瑞郎及马克货币,大家开始集资六十万元,他也将多年打工累积的存款十五万元全数提出。

王友民表示,当时期货市场不像现在资讯发达,但他想只要积极去学习,加上实务经验操作,应该是可以赚到钱的。「每天半夜call机狂响精神压力,让我身心俱疲。」王友民表示,当时进场连「损益」等专有名词都不懂,懵懵懂懂的只知道是否有赚到钱,白天上课、下课打工,加上半夜看盘的紧张生活,两个多月后发现小赔五万,也让王友民决定退出。

虽然人生第一次投资失利,却没让王友民因此灰心,他发现,「期货其实挺好玩的。」他心想,「如果我努力去钻研技术分析,应该很容易赚钱。」于是他开始勤跑图书馆和书局,钻研各种技术分析书籍,希望能找出致胜心法,在汇市中一夕致富。搞懂日本财经 执着日圆汇市操盘

拥有三十年投资经验的王友民,靠着自己多年的操作心法,透过日圆指数获利都在倍数以上。他认为,靠着程式技术分析及事件分析法则,透过选择权买权卖权组合操作是两大关键因素

「我一直关注日圆走势,日本每个时期都有背景值得去探讨。」而之所以执着在日圆操作上,王友民认为,日本是个相当依赖出口的国家,因此,日圆汇率的变动除了影响企业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外,也间接影响日本股市的表现。

王友民进一步表示,日圆在一九六四年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布列登森林体系瓦解后,日圆在一九七一年实施浮动汇率,此后日本经济发展动力相当仰赖对外贸易,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顺差。再者,日圆日趋坚挺,与美元的弱势形成强烈对比,并成为较强的国际货币,虽然在一九八九年历经股市与房市的泡沫,之后长达数十年的零利率时期,而也由于低利率与高流动性的原因,套利交易主导了日圆走势。

例如当时日圆急速升值,除了引起全球关注外,日本政府更进场干预汇市,以防止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此外,日圆也是利差交易的借贷货币,风险偏好将不利于日圆的表现;风险趋避下,反而有利于日圆的升值。日圆期货一九八七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市,提供公司法人及个人投资户对日圆汇率进行避险或投机的工具与管道。(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37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