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阅读素养2.0 读懂比多读更有效

专题企画罗梅英王惠英   撰文/罗梅英

台湾校园推动阅读十余年,获得许多国中、小响应。现代的父母也多半重视阅读,从小大量购买各类书籍孩子。而在新课纲推动之后,阅读是种素养,而且恐怕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新课纲的推动,正式宣告阅读素养2.0时代的到来。阅读1.0重视「量」,大量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现在光是「喜欢读」,已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阅读2.0重视的是「质」,讲求阅读素养,重视阅读的历程,包括识读、检索讯息统整解释、反思评鉴、理解、批判等等能力。阅读素养成为未来世代核心能力中的核心,读懂,比起多读,学习更有效。

这让父母产生了新的困惑:在阅读素养2.0的时代里,到底该注意哪些面向的问题

从「读得多」到「读得懂」、「用得广」

台湾校园推动阅读已十几年,获得许多国中、小学的响应。以108学年度来说,在晨读时间推动「身教式持续安静阅读」(成人以身作则阅读,并提供安静阅读的环境),多达125校、2000多个班级、60000多名学生参与。

过去谈阅读,着重的是「量」,大量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现在光是「喜欢读」,已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而是要求「质」,重视阅读理解的历程。

在素养导向的时代里,阅读能力必须升级,从1.0升级进化到2.0,从「读得多」升级到「读得懂」、「用得广」,具备阅读理解与阅读素养,并将阅读能力运用到生活中。

阅读能力为什么需要升级?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原因

原因1. 阅读能力会随着时间而贬值

中正大学教育教授师资培育中心主任曾玉村引述哈佛大学教授夏尔(Jeanne Chall)的研究,指出「阅读能力是会贬值的」。50年前所需的阅读能力,可能认识几个字就够用;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现代人每天接触复杂的讯息,阅读能力不能停留在以前,必须随着未来社会的需求而升级。

原因2. 阅读素养是自学的重要工具

108新课纲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最终希望孩子能成为终身学习者。清华大学教育与学习科技系教授柯华葳指出:「所谓『阅读素养』,就是透过阅读来解决问题。阅读是最核心的素养,也是最好的自学工具。」她认为:「学生一定要培养透过阅读、自学的能力。」从几年前「国际阅读协会」更名为「国际素养协会」,就可一窥端倪。

原因3. 大考也考阅读理解、素养题目

呼应新课纲的精神,这几年从国中教育会考、学测、指考到统测等大型升学考试,都朝素养导向的方向发展,强调阅读理解的题型大幅增加,考学生「撷取讯息、统整解释、反思评价」等三种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

107学年度起,大考命题文本变得多元,试题字数大幅增加,学测和指考国文科平均1.1~1.3万字,会考国文也有9000多字。因此,长文阅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变得很重要。

以会考国文科来说,「没有阅读习惯的话,大概是C(待加强)到B(基础)的程度;对文字有耐心、慢慢读的话应该可以拿B,」柯华葳说。

关于阅读2.0,父母必须知道的五件事

很多人以为阅读就是接收资讯而已,曾玉村说:「千万别小看了阅读!」孩子从一开始「学习如何读」到「透过阅读来学习」,在过程中学会阅读方式和思考的能力。关于阅读2.0,爸妈必须知道以下五件事:

1. 爱阅读≠会阅读

很多国中小推「阅读护照」、「阅读达人」等活动,鼓励孩子多阅读。嘉大附小高年级老师夙芬观察,很多孩子可能看了100本书,但都是自己偏好的同一类型书籍,阅读程度并没有太大进步。

曾玉村表示,学生自己读,很容易「阅读偏食」。调查显示,国中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不太读知识性的文本,「读很多、但读同一类,无法发展出较广的知识面,也无法在知识之间创造连结,」曾玉村说。

曾玉村强调:「大量阅读是必要的,但单纯大量的读还不够,不能保证读懂。」重点在于,有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策略引导孩子,看懂文本之间有什么关连或连结,或是判断可以如何应用知识。

2. 提升阅读理解力,需要策略

从「读得多」到「读得懂」,这中间需要阅读理解策略。曾玉村表示:「大量读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好好的分类组织、缺乏系统性,将来是用不到这些知识的,也无法回应生活需求。」就像衣橱堆太多东西、没有好好整理,想找到一件特殊场合穿的衣服都很难。

相反的,如果读的东西有策略、分门别类整理好,可以看出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异、同,遇到适当情境时,就可以有系统的提取使用。

曾玉村指出,根据国际研究报告文献,大约有20多种阅读理解策略明确有效。教育部推动「课文本位阅读理解教学计划」,鼓励老师上课时以课文教学生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端最常见的策略包括:课文大意、推论、自我提问、理解监控,以及图表组织、词汇教学等。

3. 阅读力太差影响学习力

除了国语科,阅读理解策略也能运用在所有学科上。薛夙芬教班上的国语和社会科,「自我提问」策略也可运用在社会科的学习。例如:五上「台湾的河川」,教孩子从标题判断内容是什么属性、可以问什么问题。如:台湾有什么重要的河川?分布在哪里?特性是什么?学生问出问题后,就带着「目的」去阅读内容。

另外,提问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做笔记上。例如:刘铭传、沈葆桢对台湾的建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做因果关系或互相对照的比较。

韩国阅读专家、《小学时期的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作者金明美指出:「小孩子的阅读力影响了他的学习力;学习力低落,80%是阅读力不足所致。」

曾玉村表示:「阅读能力牵涉到基本的学习力。从小不阅读的孩子极容易有学习障碍,被鉴定学习障碍的有70~80%为阅读障碍,这是一体两面。」他不讳言,「如果阅读力太差,在目前的考试的确比较不利。」

4. 数位阅读力需要刻意练习

很多家长视3C为洪水猛兽,但数位阅读已是挡不住的趋势。台师大师资培育学院院长洪俪瑜指出,2016年「PIRLS 国际阅读素养调查」增加数位阅读素养评比,台湾学生纸本阅读素养和数位阅读程度的差距是各国中最大的。

「拿电脑、手机『做什么』?是数位阅读素养的关键,」洪俪瑜指出,台湾学生拿科技产品玩游戏、看影片的机率比较高,很少用于学习;面对各种资讯也没有判断力,不会跟着问题去找出答案。

柯华葳说,教孩子数位阅读,可以从有目的的搜寻开始。让孩子从想要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开始,去搜寻资料、判断这些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如时效、作者立场),最后把资料整合成自己的知识,「这就是阅读素养。」

5. 老师和父母的引导最重要

培养阅读素养的第一步,必须建立阅读习惯,因此,父母的陪伴、以身作则很重要。新北后埔国小图书馆固定每周一晚上开馆,推广亲子阅读。阅读推动教师陈怡瑾观察,如果家长喜欢看书,孩子的阅读能力都很好,至少都不排斥阅读。

曾玉村认为,最终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家庭的学习环境以及学校的教学品质。」包括:爸妈是否陪伴引导,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学校老师教学中是否融入阅读理解的策略。「有些偏乡小校的老师很认真,一样可以带出很爱读、很会读、又会问好问题的学生。」

「愈早学会阅读,就能愈早开始自学,所累积的学习量就不一样,」曾玉村指出,愈晚学,一方面你在学校得忍受学习的挫折,一方面也错失很多自学的机会。阅读理解是高阶、复杂的认知能力,愈早学愈有利,「这需要时间发展,就像树的成长一样,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去灌溉它,」曾玉村说。

即使孩子不识字,也有阅读的策略

清大附小老师、《素养小学堂》作者叶惠贞长期带低年级。小一开学第二天起,她就让孩子开始阅读。「很多习惯的建立,愈早愈好,过程中大人要协助他发展出学习的策略,」叶惠贞说,「本能以外的事,统统都要教。乱翻书是一种本能,要看得懂就要教。」

假如孩子会拼音,让他慢慢把一句话拼出来并且念完,一天读个1、2页就很棒。如果不会注音符号或拼音,阅读也有方法。用绘本教他从观察图片开始,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例如绘本《米粒的新帽子》,小女孩米粒在花店门口、戴帽子,教孩子「图片与图片之间有关连」。问他前后两张图之间有什么关连?他就能看图说故事,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成绩差,补习或补阅读素养有用吗?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考不好,就买更多的参考书或送去补习班。台师大师资培育学院院长洪俪瑜指出,孩子成绩不好很大的原因是,他没学会学科的阅读理解策略,不会抓重点、无法建立知识的架构。「阅读能力不好,送去补习也没用,补习学的东西无法扎根,」洪俪瑜说,「阅读力差的孩子,要给他一点时间摸索如何抓重点,学会的东西才是他自己的。」素养无法速成,很难透过补习立即见效。

延伸阅读:

1.孩子只爱看漫画,怎么办?资深名师&专家传授4个经验和技巧,让阅读不再偏食

2.父与子〉建中林明进老师的感人分享:被领养、父亲残障,学生却骄傲地说「他是我爸爸」

3.教会孩子好好说话〉青春期的出言不逊,总监妈妈一招击溃小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