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全台青少儿阅读调查 孩子为什么读?为谁而读?

文/黄启菱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愈来愈多父母体认到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也是孩子迎向未来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回到儿童青少年阅读的最基本问题:为什么读?为谁而读?会发现有趣的现象。

《未来Family》在10月号刊登了「2017年儿童及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的第一部分,本月刊登阅读兴趣相关主题。

调查指出,有66.9%的孩子,最常因为「自己有兴趣」而阅读,其次才是「老师指定作业」与「父母陪伴╱要求」。显然,提供多元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读本,是提升孩子阅读力的正确方法。

有意思的是,当代父母对于阅读的看法偏向传统保守,有79.8%的受访者表示「看课外书才算阅读」,其次才是「看报纸杂志」、「有声书」等等;仅有22.5%的受访者认为「看网路文章」算阅读,「看漫画」更只有11.3%。

若依照受访者的孩子年龄交叉分析,有80.7%的小学生父母认为看课外书才算阅读,如果孩子是国中生比率则提高到87.3%。

阅读,不一定要「课外书」才算

「很显然的,孩子年纪愈大,家长愈认为看课外书才算是阅读,」台湾师范大学教务长图书资讯研究所教授陈昭珍说,确实有很多家长都觉得「阅读就是看课外书」。孩子小的时候,当然是如此,看绘本、儿童读本、少年小说等等;但随着孩子年纪愈来愈大,阅读也是可以结合课程学习的。陈昭珍强调,课内、课外的界线不必那么明显,近年来已有许多专家在推广「课外阅读内化」。

台北市国语实小校长玫伶举例,以历史来说,课本受限于篇幅,常常塞了很多生硬知识,读起来会「很干」,但现在出版的读本非常多,也有很多好书,例如读台湾史时,可以协助孩子找相关的课外读物来读。「有些在课本中轻描淡写的人物,其实是有很多故事的,透过这些有情节、有生命的故事,穿梭在其中,孩子的学习会加分不少,家长可以妥善安排,」林玫伶说。

「兴趣」是影响孩子阅读决定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也试图了解孩子的阅读动机。调查结果显示,66.9%的孩子最常因「兴趣」而读。苗栗县大湖国中图书教师刘靖珍表示,「有没有兴趣」确实是影响孩子做阅读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孩子年纪愈大、愈为关键,「所以说,大人的焦点应放在引发孩子兴趣,而不只是一直要孩子阅读。」

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前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柯华葳则强调,在各类国际评比中,都能看到「每天安静阅读跟自己选书」的重要性。她指出,通常每天安静阅读时间愈长、选书自主性愈高的孩子,阅读表现就愈好,「主动阅读的关键在于自主选书,你能够自己挑自己要看的书,就不会有这是别人要你读的感觉。」

在能力范围内丰富家庭藏书

而现在的孩子爱读哪一种书呢?调查显示,49.7%的孩子最爱阅读「文学类书籍,其次是「科普/百科类」、「绘本」。

新竹市清华附小资深教师叶惠贞说,孩子都爱听故事,而文学类的书籍大多是故事型的,自然很具吸引力

叶惠贞分析,阅读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替代性经验,让人可以透过阅读感受世界的丰富,而儿童文学相对来说,更具有多元观点,很能提升孩子的素养;至于科普、史地等各类型的读本,如今也愈来愈多,知识含量高,孩子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

曾做过科普书调查的陈昭珍则说,台湾的科普书有些还是太大部头了,对孩子来说并不好阅读,「希望未来有更多轻薄短小的科普书,跟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结合。」

陈昭珍建议,每个家庭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丰富藏书,「现在大家买书买太少了,这是满足不了孩子的!」她认为,虽然每个家庭都有经济考量,但家长不妨把买书当家庭预算分配的一部分,多花一点钱买书,帮孩子布置更丰富的阅读环境,「也要教孩子把钱分配到买书上面,这点非常重要,当孩子自己会买书,表示孩子已经有阅读习惯了。」

延伸阅读:1. 永龄教育基金会 课辅社工双轨并进投入学生学习2. 故事阿嬷邱桂珍 依年龄设计运用学思达说故事3. 为什么一定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