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华咖啡厅/末代联考高中历史课本

文/Hyatt Pan

过去台湾有「联考升学制度」,期许中学生大量资讯背诵,借由考试来分析每个人对于知识吸收程度的效率,来筛选适合去大学里学习更多知识的学生。

但由于台湾主流教学的方式使然,所以即便是历史地理这类的实用知识,也都纯粹就「陌生名词式背诵」,也就是学生拼命背了无数的东西,但对历史其实仍不太了解,如果你听到某某朋友历史知识渊博、是个文史通之类的人物,绝对不是因为他透过课本而能了解这么多,而必定是喜欢看课外书。

简单的说,学校的这些课本对所有学生而言全部都是陌生的内容,发狠用力背多半也不知道自己在背什么,差别只在于「好学生」比较会记忆而已。而这相当可惜,否则我们国家的人民至少长大后也能跟外国人介绍一下自家古代的历史风情、文物,但现况却是:绝大多数的台湾成年人都无法记起到底曾经学过什么史地内容。

上图这是我的其中四本历史课本,原数量有八本,包括《历史》系列四本,《中国文化史》两本、《世界文化史》两本。我的每一本课本侧边都有用萤光着色,看起来比较具有系列性。

历史课本每一本封面内页都会画上各种插画、LOGO、宣言之类,提醒自己:这是考第三次联考,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击垮联考的。

我因为年轻时不懂事,以为上大学就是人生的终点,没想到上大学后发现大学超级无聊,选的科系跟自己有兴趣的完全不同,所以换了三次学校,因此考过三次联考,后来也写了大量的亲子家庭文章在网志华华咖啡厅」,期许后来的父母不要一直受限于华人的陋习思维去影响小孩

而其实第一次考完时我就想着:「我绝对不要再重来一次!」

超恐怖啊!怎么能有人愿意接受「从早上八点坐在椅子上到晚上十点、连续好几个月、硬塞各种资讯到脑中」的生活?而且还要把这些资讯串起来,强迫自己相信这里面是有某种意涵的?还不包括最让人头痛的数学科,关于数学科请参阅<数学不好的真正原因>一文,这篇文章底下引发了各方网友多年的论战,数学好的人不断强调自已是多努力、多懂学习的方式才超越其他人,并认为数学不好的人都是「不努力、不用心、找理由」,而数学不好的网友则也分享许多自己在数学路上的苦楚,这些论战至今还没停止。

但好景不常,我还是躲避不了联考重考的命运。也因为专注在史地文科上,所以我的课本上保存了许多当时的插画与心情,来分享几页内容:

当时的笔记操作就是用各种颜色的出水原子笔,把年份、年代、世纪、人名、皇帝名、地名、制度、事件条约、危机等都区分开,也创造了「三条线式」重点画法。一般大家画重点都是一种颜色的笔、然后画上一条线,我那时候最多会使用三种颜色来制造视觉效果,并且大量利用图案、几何形状的框架来区隔重点文字。

希望让人看到一种颜色,就能马上反应到这是在说某种层面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画面印象,并透过各种图案、课本中的位置,让我记得每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

而历届联考考古题考过的句子或重点部份,我也会在上面标明,像是图中的「77日」,就是说「民国77年,日间部大学联招 」有考过,这样一方面可以看哪些地方是出题老师的最爱,一方面判断长线趋势;而原本的波浪线的空白标题框也被我涂成黄色比方「随的内政」、「随的建设」。这些格子里面本来是空白的,但我觉得既然是空白的干嘛做格子?还是上点色比较好,于是就涂成黄色。

由于课本几乎「每一行」几乎都有可能会考,所以你再怎么自恃甚高也不可能把课本跳着看,那最后的结局就是这样,课本布满密密麻麻的线条

国王、皇帝等等的「君王」我会用上下括号,各种名词会要用侧梯形双线条,比较级中的最高级会用粉黄色线条笔标注,就是任何有出现「最」的字样的句子,随著名词属性不同,比方地名、国名、官职名,就会用不同的颜色来画。因为我脑海是属于图像记忆,所以区别越明显对我来说比较会有印象。

中国史和外国史的画法略有一点不同,在事件先后顺序上,我也弄了一些类似发展图表之类的,从这时候就埋下日后从事设计绘图的种子。不过虽然我喜欢画的是科幻风格高中时期我喜欢绘制Star Trek的企业号),但是如果在课本上画满满的科幻风格会太复杂,就看不到重点了,所以还是从简为佳。

而只要课本里面有地图,我就会把海洋画成蓝色,因为海本来就应该是蓝色的,不然算什么地图?

写字是一个问题,如果写字不整齐,就很难跟这么多线条融合的很完美,而我写字不太整齐也不好看,所以很苦恼。另外,如果遇到有否定句或者「消灭」意涵的句子,我会直接在上面画叉,让自己一看就知道这句话是被否定掉了。而在介绍不同国家时,我会用圈圈版来圈国家的第一个字。

学生时代发现有这种圈圈的尺非常开心,觉得这样就不用徒手或拿瓶盖画圈圈了!「谁想出来的啊~,真不得了」(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种专业工具)。而画重点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当然就是「塑胶直尺」了!

请注意,一定要用塑胶尺欧!塑胶有韧性,本体可以随著书本起伏,铁尺则不太容易,只要没压好,你很容易就用原子笔划破书页了,塑胶尺多半是透明的,也比较好对齐垂直水平。而买尺的时候,可以选择正压克力或硬塑胶的材质,材质好一点的塑胶尺用久顶多数字不明显了,但市面上许多塑胶尺则是用一小段时间后马上会破口残缺,那就只能「丢掉」,跟新买多久毫无关联了。而一般文具尺是以15cm为基准,如果你买更长的来用,可能在移动时会卡卡的,图中这只则是硬塑胶12cm的,超级完美。

早期念书也没有什么选择,就是每一句话、每一页、每一张图全部背起来,一开始甚至连在哪一页都打算背,不过时间有限就不搞这一招了,然后写上呼应的笔记。

这种是「跳行圈选重点」,由内文可知,是「懿律和琦善在粤海」对打,所以就跳行全部一次圈起来着色看,就很清楚了。而所有条约都用黄色标注,因为课本很奇怪,各种条约只会写「一次」!仿佛就是为了要考试而制作的课本,每一句话不重复,这样考试才不会有答案出处的疑虑,不会有两种解释的可能。

这是「跨年度」画法,不同年度就在上面标起来,由于我们的课本非常注重考试性质,所以也区分的很明显,不用担心年度会跳来跳去,除非是换了主题。

这是大量「跳行圈选重点」的画面,不过仔细看我们的课本,全部就只是名词变换,这些名词代表什么呢?比方里面提到「海盗」是在说哪一种海盗?横行七海、使用骷髅旗的海盗?还是索马力亚式渔民海盗?还是某种职业身份?开大船还是小船?

通通没有交代啊!

而什么又叫做「裁抑」、「节度使」?或者「防边」又是什么呢?

问这个太严肃了,不过,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时间念历史地理?那是因为在高中文组的学生,常常是以「放弃数学」为策略来应付联考,因此大家上数学课会拿来念历史、地理、国文、英文,那数学这科目怎么办呢? 就只能在考试时,每一题都从1开始代入:1, 2, 3, 4...这样一直带入,因为证明题多半是不可能会写的,所以分给选择、是非题的时间就非常充裕,大可以慢慢带到十位数,不过通常如果超过「6」都还没有答案,就可以直接猜「0或1」了,因为高中后的数学渐渐充满哲理,许多答案常常都是0或1,原因不详。(这并不是乱讲的,是补习班老师也建议过的方式)但即便班上同学数学普遍不好,但是文组的同学还是都为自己取了飙悍的绰号,什么:「圆锥曲线小霸王」、「微积分神射手」、「排列组合神探」之类。

台湾部分随着本土意识提高而成为出题的重点章节,可是还是一样,写得有够难懂,只希望大家一直背数字、背名字。

当遇到课本里面有人物照片时,我就会帮他们改变造型。这是一种直觉反应,就跟你看到某些空格,会觉得里面应该要画些颜色进去一样,你会很明确感受到「这位人物应该属于某一种造型」的画面在脑海中,而下一件事就是赶快将之实现。

上面范仲淹使用的是经典的海盗独眼造型,上面写一个「熙」是为了放大这个字的写法,因为在台湾考试会考简答题,需要写汉字,多看几次印象比较深。

这是皱纹、鼻环版的文天祥,左手则是终结者的机械手,头上插了一只响尾蛇空对空飞弹的箭,那应该是受到喜剧电影《罗宾汉也疯狂》的影响。

王安石则加上了蓝牙耳机与《七龙珠》里面的赛亚人护目镜,可以侦测战斗力。而各种法案则用深色的萤光笔标注,醒目清楚。顶端写个大大的11,应该是指这些事情发生在11世纪,以免考试来个中西历史对照。

宋教仁则改装成《魔鬼终结者二》的造型,这一集的终结者阿诺被子弹打破脸部肌肉组织,露出终结者的金属身体。而这个造型对喜欢机械、机甲画风的人来说是经典作品,当年得到奥斯卡最佳化妆奖,而竞争片则是《虎克船长》的达斯汀.霍夫曼的海盗船长造型,这部分可参阅《魔鬼终结者的难处》一文。

曾国藩的终结者造型,这脸型不太搭,画的普普。

加富尔的终结者也画得不是很好。

左宗棠太多皱纹与胡子,更不好画。

日本天皇的身上则是《东京爱情故事》的标语彩带,那是对年轻人相当有启发的经典作品,也是跟日本有关的联想。

卢梭与洛克的这个画风则是电影《The Crow》的经典造型,中文片名翻译有《鸦魔战士》、《魔诫追缉令》、《龙族战神》等,第一集由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演出,而这部片也成为他的绝响,因为他拍摄枪战时,被真的子弹打到死掉。

我课本里面大概一半的人物和各国的总统像都用这个造型,喜欢《The Crow》的人常常都会把手边的人物图片画上这种脸妆。

上图这是第二集《魔诫追缉令:天使之城》的剧照,这部电影画面唯美动人, 整部都是一种晕黄色调的都市魔幻场景,男主角以亲情之爱为名复仇,从阴间回到人世,由女主角帮他画上这个经典眼妆,从此感动无数影迷。

而男主角是法国男星Vincent Perez,这部片造型到达The Crow系列的颠峰,脸上的血痕线条比例最漂亮,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演出这部片的关系,后来《夜访吸血鬼》第二集《The Queen of The Damned》(魔咒女王)也找他演,那部片真是一场灾难,整体感觉跟原着简直是天差地远,所有书中动人的元素几乎没有一样残存。

苏美人的版本。

杜甫像则受到了电影《不可能的任务二》里汤姆.克鲁斯的太阳眼镜影响。而左页的书法在一些地方做了颜色标记,防止考试问你「某某字体是谁写的?」真是无所不考。

甘地身上则写满了和平诉求的标语,包括"We Are The World"这样希望四海一家的歌名,盼望世人能有和平相处的一天。如果你小时候也喜欢听英文歌,则多半会受到一些个人主义影响,觉得自己可以去做些什么,或者世界其实跟个人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必须起身去做。

"i Love dich"标语logo,混杂了英文、德文。

这是字体设计「妳的我」,当时想用英文书写体去写出中文字,刚写出来的时候觉得超酷!觉得「我要写一整套这种中文字体!」但现在就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文字体通用的动辄上千个,除非是工作需求,否则要重新设计一套中文字体是很高难度的,只能说当时的愿景很浪漫。

这个右页是机械残破风格的天空之岛,用了摇滚团体Def Leppard的一句歌词做为主轴,因为准备考试时的日常感觉是非常痛苦的,从早到晚你除了念书还是念书,也许可以走到补习班楼下去吃10分钟的自助餐,但其他时间你就一直重复这样的「灌入程式」,只是跟电影《骇客任务》不同,是要经年累月的灌。

那你就会很希望知道人生的这一切都能有个原因,否则考完试又要干嘛呢?对于许多家境气氛酷寒的小孩来说尤其如此,如果人生不朝着追寻某个「未来会变好」的方向而走,那就几乎一定是选择自暴自弃、并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即便后来长大成家,也很容易去伤害其他人。

而左页这是一艘能飞行的空浮游艇,在它的光束船帆上写着"For All Mankind"的标语,意思是「为了全人类」,那时的心境大概就是这样吧,希望自己做的这一切是为了有一天能带给人类更好的贡献而让自己继续撑下去。

课本封底画的标语"Love Will Do",这时期的许多图腾点子,后来在从事设计工作的时候都用进去了。长大后有几年的时间我曾一直相信「设计的力量很大」、可以解决无数的问题,但后来明白了,「只靠设计并不能救人」,一对不开心的伴侣不论住在亿万豪宅或拥有湾流飞机都无法解决彼此不开心的问题,因此我开始观察所有周遭家庭幸福的朋友们,不论是很有钱、很恩爱、很幸福、很懂生活或很会想事情都可以,我把他们的秘诀尽可能归类记下来,然后写成网志分享出去,真的很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受苦的小孩。

唯有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人生。

最后来看看我使用的工具,这是当时的铅笔盒,类似化妆包的大小,里面装了大概二、三十支色笔、还有各类需要作画用的道具。

圈圈尺、贴纸都是少不了,当然还有塑胶小夹,这样方便看很多书时,可以固定住某一页,互相参照。

化妆包当然还有小镜子啰,你要问那些夹层里面可不可以放小抄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过他妈的放了小抄,我还背这么多重点干麻!那里面主要放一些回忆纸张,一些高中时会写的诗词或宣言之类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抓狂一族》漫画里的阿仁,在课本封面里为他设计的渡假天空岛,上面有水池、小瀑布、海滩、洋伞、冰饮料、躺椅、电话亭、秋千,如果你把整本书逆时针转90度看,右侧边还有富士山、教堂等,而在房屋后面的山上还有北极的冰屋喔!

从小就一直脑海里有许多关于未来世界的画面,一直以为那些东西只有国外的电影中才有,自己只能不停地画画,想像我们能在里面走动,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可以透过设计而真的呈现在这个世上,因此设计了许多未来风格的作品。而在整个求学过程中的乏味岁月,就透过在课本上作画的过程而暂时逃离了教室,进入了超现实的想像空间。

对于高中历史课唯一记得的事件是,和平高中导师从埃及旅游回来后买了椰枣给班上同学吃,老师拿了几包透明塑胶包装打开、用蛋糕点心盘装了一盘盘椰枣,让班上每个同学各吃一个。我放入口中的当下感觉是:「这很像某种固态豆浆做的软甜零食」。另也有一股震撼是:「我居然吃到了地理课本说的中东国家的『经济作物』了!酷~,但这根本跟枣子味道不同啊。」

是的,椰枣味道跟地理课想像中差异很大,而当我第三次从考场走出来后,联考就被废除了。

师傅说的没有错,蒙着脸,武功真的比较高,

我终于打赢了!

--

原文发布于网志<华华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