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纲首届学测历史科/高中教师:考题不是难而是刁难 根本反历史教育

新课纲首届学测历史科考题,被第一线教师批评考得太细太没重点(简立欣摄)

「题目令人失望!」新课纲首届学测历史科考题,第一线教师点出三大问题,包括:册别分布不均;题目或选项不精确;最严重的是考得太偏狭、琐碎。教师直言:「这份考题说『难』还太委婉,根本是刁难、没质感的难!」新课纲已经被骂到臭头,现在大考命题又「反历史教育」,打脸课纲也打脸服膺新课纲理念的教师们,不知何以为继。

3位不具名高中历史教师受访表示,今年历史科23题,包括台湾史10题、中国东亚史5题、世界史8题。中国东亚史题目意外地少,第2册难教也难学,让师生觉得跟付出的努力不成比例。

第二个问题是题目或选项不精确。「说考得难,其实太委婉;精准地说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写!」例如第6题以「人民才是历史研究主体」为题,问哪个选项符合这种看法?答案是C宗教信仰。但宗教信仰也可以是从上而下的政策,只不过另外3个选项太差(屯田政策、职官制度、殖民体制),只能勉强选C。

第56题简答题考西晋末年,题干中「前者」、「后者」有何作法?但题干190字是文言文且叙述绕来绕去,前者、后者可以有好几种解法,会有争议。

又如第67题简答犹太教与基督教对「神的选民」的看法。因为这1题是题组的最后1题,题干本身没有足够资讯,这样考像在考注释,感觉上是为了混合题型而出题,这样混合题型就没有意义。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严重的,考得太细碎且都没考到重点。例如,台湾史通常都考开港之后,第26至27题组却考开港前的1830年樟脑贸易;第38题考戒严时哪2个港口可以互通,教师反问这跟戒严何关?是在考地理吗?第39题考《戒严令》第2条规定,但课纲重点应该是台澎金马成为一个国家或转型正义。

又如44至46题组考「泛伊斯兰主义」,已经是课本很后面的内容,因为教学时数不足,为了赶课都叫学生自己看了。何况考的也不是重点。

最「经典」的是第11题考清朝到宣统3年就结束,为何故宫却发现宣统16年奏折。教师表示这一段课纲重点是如何现代化,「考宣统、考清廷在民国时期处境这种枝微末节干嘛啊?难道要学生都去追剧?」

有评论盛赞此次历史科考题「去中心化」,教师们直言,这算夸奖吗?如果「中心」指的是教学重点,那这次考题真的是「去中心化」,因为都不考重点。考题已经很少,应该出有意义的题目,但这次考偏了。解题是可以解,过程却不舒服,几乎每一题都可以用删去法,得出的答案仍令人不满意。这样学生还要读书吗?还需要读高中吗?有读书的学生没优势,反而是会阅读、会删去法、敢冒险的学生,就会猜对。

教师表示,唯一一题开大门走大路的是第8题,讲科举并未皆造成中日韩三国社会流动,这一题涉及东亚差异性,视角很不错。

教师表示,新课纲的重点明确,是主题式教学,讲求脉络、故事、情节。结果考试都不考脉络,那是在打脸教师、打脸新课纲吗?首届新课纲学测,大家都在看,如此命题,未来不知何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