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数理能力 女孩 一点也不差!

文/张德龄

传统认为女生不擅长数理,但这其实是刻板印象。多项研究及大型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都指出同一种结论:学习数理的能力,男生女生一样好;在成绩表现上,原本男生女生差异也逐年缩小中,先进国家和第三世界有同样现象。

《未来Family》采访了优异的女性科学家、科技领域从业人员、北一女、台中一中的男女同班科学班等,从台湾的现象来看这个全球性新结论。数理能力其实没有性别差异女孩的表现与男孩并驾齐驱,不设限、不受社会价值观父母期望与同侪的影响,就能开启未来人生更丰富的想像及可能。

电影《关键少数》(Hidden Figures)叙述1960年代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三位非裔女性数学家,在工作中并未受到重视,却在美国太空总署的重要任务中担任关键角色,促成人类首次成功绕行地球。她们对太空发展贡献卓着,不但在当时美俄太空竞赛中,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同时让女性与种族平权的议题,搬上台面。

如今,50年过去,人工智慧AI的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将是科技主导的时代,女性在这个领域是否还是扮演关键少数?

鼓励更多女性投身STEM领域

2012年,前美国总统欧巴马提出加强STEM教育的政策(包括Science科学、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和Math数学),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希望鼓励更多女性投身相关的领域。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根据美国女童军研究机构的统计,57%的女学生不愿意考虑STEM相关的工作。非营利组织「Girls Who Code」的调查也指出,只有4%的高中女生计划主修电脑资讯。而过去30年,在美国女生念电脑资讯科系比率,竟然从35%降到18%。

在台湾,根据教育部统计处的数字,念资讯相关女生的比率约为18%,和美国差不多。而女生就读的前十大科系,STEM相关的比率只有33%,男生则高达75%。今年三月,《远见杂志》曾经做过一份「『妳』缺席了——台湾科技竞争力隐忧大调查」,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反映在民众对女性职业的期待,特别是家长女儿的期许,究竟是成就或是扼杀了未来的女科学家,话题引发关注。

为什么女生不选择STEM ?调查显示,「女生不适合念理工」的偏见已逐渐被打破,只有16%的民众认同这个观念。此外,半数民众不同意「男生的数理能力天生比女生好」,也有接近一半的民众不认为「男性在科学领域容易比女性成功」(47%不同意,43%同意)。然而,在家长期待儿女未来的职业中,却出现极大的分歧。家长建议「未来选择的学科」,建议女儿的前三志愿分别是「医护类」(33.3%)、「商业管理类」(31.5%)与「人文艺术类」(24.1%)领域。但建议儿子的前三选择则是「机电与工程类」(46.3%)、「商业管理类」(22.2%)与「基础科学研究类」(18.5%)。

值得注意的是,若儿子选择理工科,75%的家长给予支持,但却有13%有女儿的家长表示反对,会劝退孩子,辅导她转到其他科系。此外,特别针对那些认为「女生不适合念理组/科学科系」的受访者,进一步追问原因,前三大理由依序为「可能影响婚姻、家庭」、「担心未来工作不好找」与「觉得女生念文法商比较好」。

家人与社会价值观的压力下自我设限或放弃

去年荣获「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的清大生命科学院副教授王慧菁分享,当年她的父母也曾一心想让她念师范,毕业后可以当老师;她则庆幸当初遵从自己的想法,念成大生物系。后来她想要继续深造,母亲希望她找份稳定的工作,她用薪水和学历的投资报酬率,成功说服了母亲。

然而,王慧菁以为只有她那辈的父母才会有这种想法,没想到直到现在,她碰到的学生家长还是有同样的观念,「这一群女孩,当然压力比较大,发展容易受到限制,非常可惜!」

台大资讯工程系教授逄爱君则指出,念理工的女生给人的形象是「女强人」,好像很强势,其实并不正确。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所研究员陈韵如认为,女生比较容易自我设限,也比较容易放弃,有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来自家人的压力。她曾听过念光电所的女生,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念博士的机会,她感到十分惋惜。

女生的成绩好却不够自信

此外,女生对数理的自信心明显低于男生。2015年联合国科文教组织(UNESCO)、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曾经针对全球15岁男生女生学习差异做出调查。结果指出,男生虽然在数理的平均成绩上赢过女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好的女生明明在成绩上高出男生19个基点,但被问及数学是否在行时,分数高的女生的自信心,竟然和分数低的男生是一样的,也就是女生的成绩好却不够自信。

同样也是「台湾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的陈韵如观察,女生的问题确实是自信心不足,明明做了90分,却觉得自己只有70分。「尤其是亚洲的女生,更不敢相信自己做得好,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常常需要人家的肯定。」但她认为,在研究的领域,女生反而比较不会好好高骛远,太过自信。

事实上,信心是可以培养的。北一女前任校长丁亚雯曾经分享,当年她特别看重数学,希望老师在数学教学上多鼓励学生,有趣的是,那一年的联考数学成绩果真就超过建中。她称这是比马龙效应,也就是老师认定某些学生为资优学生,即使他们不是,但经过提点与鼓励,学生也能有优秀的成绩。

业界典范分享自己的资讯和经验

全美优秀公立高中排名第二名的伊利诺数理中学(IMSA),也是STEM的标竿学校。校长达赫蕾(Marie Dillion Dahleh)分享,从小她的数理就非常好,数学跳级,但真正等到她上了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系班上只有3个女生,她才意识到原来她是少数中的少数。她的母亲非常保守,常告诫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达赫蕾的回答经常是:「你等着瞧,我会做给你看的!」

她感叹,在她的时代,女性在业界的典范(Role Model)并不多,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伊利诺数理中学的男女比例为1:1,在校内,她大力推动女学生参与科技社团,女孩定期聚会,请校友回来经验分享,建立姊妹会。即使毕业的校友,也组织「Woman in STEM」,彼此分享职涯资讯和交流。

近日也正上映的纪录片《学数学的女孩们》,讲的是从西方几位女性数学家到台湾的知名女数学家的故事。台大数学系教授张镇华评论,当年那届台大数学系很特别,班上三分之一是女生,都是从全台湾女校第一名进来,给男生很大压力。数学这个学科原本可以独立研究,但这群女孩在传统思维下,发展出讨论的学习模式,值得推广。张镇华认为:「重点不在男女之别,而是一流的人才。」

不再从科技创新的领域中缺席

矽谷eBay工作多年、前几年回到台湾的石舫?,想把矽谷的创业家精神带回来。她成立「Girls in Tech」非营利社团台湾分会,希望吸引更多的女生投身科技领域。她认为,台湾想要产业转型,就必须靠女生的力量,而且女生特别适合科技创业。

「在我们的社群里,有一群热爱科技的热血女生,她们可能是公司里的少数,所以更希望站出来帮忙其他对科技有兴趣,但又却步的女生。」她分享。

来自台湾,北美第一位亚裔女性工学院院长魏文忆指出,现在的科技深入生活层面,女性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思维想法与应用,是未来科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科技创新改变人类的生活,女生不应该在这个领域缺席。

延伸阅读:

1.「人味」是不变的渴望

2.《欲罢不能》书摘 3C产品弱化孩子情绪解读能力

3.教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养成顺利完成功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