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该不该生第二胎?
「到底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向来是道申论题,没有标准答案。低生育、少子化,在国家层次是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对此很焦虑。但落到每个家庭实际状况时,真的是两码事,家庭考虑的是个体的理由。
台湾的低生育率牵涉到性别与婚姻价值、社会结构等种种问题,错综复杂。但台湾人真的不想生小孩吗?根据台大社工系教授王丽容所做的调查,台湾父母的「理想子女数」为两个,「可以看出来台湾人其实很『家庭取向』,如果经济许可的话,很愿意多生、承担责任,」王丽容说。
媒体不断传播台湾总生育率世界有名的偏低,在1上下徘徊,加上许多年轻一点的世代说只想生一个,整体台湾社会对妇女生育的实际状况存在不少迷思。
迷思1 多数妇女一辈子只生一个孩子? 正解:接近两个
以为台湾之所以总生育率只有1.1,也就是妇女一辈子平均只生1.1人,是因为大部分妇女只生一个吗?其实并不是。
中研院社会所助研究员郑雁馨指出,因台湾女性生育延迟,因此总生育率在过去二、三十年被低估;从「世代生育」率来看,台湾生育率比较可能是1.5~1.6人的水准。「世代生育率」追踪特定出生年的女性从15岁到45岁的生育率,以精确计算每个女性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数。
另一个世代生育率数字,是主计处所做的102年《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报告》,「15至49岁有偶曾生育女性」平均生育为1.98人。
而且,45~49岁已婚妇女生三个的比率比生一个多。到这个年龄层差不多该生的都生了,可视为较接近事实的台湾妇女实际生育情形,结果是,生一个的占14%,生两个的50%,生三个的27%,没生的只有5%。
台大人口与性别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组长陈玉华认为,台湾妇女生育率已止跌反弹,她指出,台湾生育率最低的情况主要发生在1970至1980年代出生的女性,她们的生育步调不但起步晚,孩子的年龄间隔也较大,拖延较长时间才结束生育期;而1980年后年轻世代虽然较晚生育,但有急起直追、迎头赶上的现象。
迷思2 不想生的妇女很多 正解:未婚人口比例高
总生育率1.1,跟妇女不想生小孩很有关系吗?其实不完全是如此。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约有三成适婚女性未婚,大幅拉低了总生育率。
台湾已结婚的妇女,生育比率其实很高。根据主计处的妇女婚育调查,25~49岁已婚妇女,九成有生小孩。没生的人,主要原因是健康(26%),因为经济因素(15%)、工作(6%)反而是少数。
郑雁馨指出,台湾生育率低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结婚率持续下降。在台湾讨论生育率,无法与结婚脱?,和欧美的情况大相迳庭;美国约有40%为非婚生子女、北欧约50%至60%,台湾非婚生的比例只有4%。换句话说,要拉高生育率,必须想办法提升结婚率。
根据内政部户政司统计,30至34岁未婚男女约占同龄人口一半之多,35至39岁未婚男女占同龄人口31%。
迷思3 只养一个比较轻松 正解:养两个孩子不会比养一个辛苦太多
根据由父母自我评分的一份调查,「经营家庭辛苦分数」或「兼顾家庭及工作」两个项目,都发现有一个小孩或两个小孩,其实育儿辛苦程度相去不远。
亲子作家彭菊仙认为,两个孩子的爸妈在头几年的确非常辛苦,但随着孩子们长大,能够一起玩、一起学习后,教养上不见得比持续需要父母陪伴的独生子女家庭累人。同一份调查也显示,有两个孩子的夫妻关系,反而比只有一个孩子好些。成真文创负责人王孝梅指出,两个孩子可以互相陪伴,夫妻俩不用绕着孩子打转,确实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及空间。
生育率低不只是因为经济因素
生育率低,主要原因的确是钱。但除了经济之外,陈玉华认为,「时间」也是影响生育的关键。现代人对时间的看法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时间可以和别人分享,现在自己的时间最重要。「如果没有把时间放回家里的话,要生第二个不容易,」陈玉华说。
王丽容指出,核心家庭为现今主要家庭型态,家庭支持体系、代间照顾逐渐式微,不像过去有家族其他成员可以帮忙支援。只生一个儿子的Jane说,没有婆婆妈妈的奥援,小孩生病时夫妻俩得轮流请假、人仰马翻,根本不敢生第二个。
台湾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工时太长,「这是Killer,」王丽容说。台湾工时全球第5名,上班族很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时间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解决时间问题,爸爸必须涉入。「爸爸必须同等投入育儿工作,才足以应付双薪家庭中两个孩子的紧凑生活,」彭菊仙建议,孩子在10岁前非常需要父母,父母最好至少有一方能准时下班,避免孩子的童年只能在各种才艺班、安亲班中度过。
「养育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耐心和时间,」当孩子还小时,财经作家李柏锋就慢慢陪着他练习吃饭,清理每顿饭后脏兮兮的餐桌和地板,接着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整理,逐步锻炼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小一下学期时,孩子已经能自己上下学,「面对再多一个孩子,夫妻更该衡量如何调配工作,才能挪出足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但对于想生第二个孩子,却因为经济考量、怕生活品质下滑而犹豫的父母,则不需要过度担心,已经拥有两个孩子的爸妈们,绝大部分觉得经济不会因为第二个孩子加入而吃不消,且孩子们带来的富足幸福感,能消弭经济不如以往宽裕的感受。
从生第一胎到生第二胎,台湾父母考虑的因素是多的,采取行动的人有愈来愈迟疑的现象。根据生育统计,婚后到生第一胎,平均时间是18个月,但从第一胎到第二胎之间,平均时间延长到33个月,几乎倍增,而且有愈拉愈长的趋势。
作家汪培珽在《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中谈到,直到孩子分别5岁和7岁,她才意识到,孩子有手足多么重要,「当孩子还小时,我们往往以为只要有父母陪伴就够了,」但随着孩子长大,才会发现父母永远不可能替代手足。
故事屋创办人张大光认为,面临父母生病时,感受尤其强烈,「会觉得庆幸有兄弟姊妹,因为其他人永远没办法感同身受,无法分担照顾及情绪。」
第二胎的花费并非倍增
多一个孩子当然不只多一双筷子那样简单,然而,养育第二个孩子支出也并非倍增,因为食衣住行大多都能共享。
张大光强调,「先计算养孩子要几百万、上千万,往往会吓得不敢生,然而,如果告诉你活到老要花多少钱,总额也很可怕,但你还是会继续生活下去,不因此就吓得停住啊!」家里多个小孩,虽然开销提高,但影响不如许多人想像的剧烈。
「假使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吃力,就别考虑再生了!我们这代老年生活不能仰赖孩子,财务上还得为自己留一份养老,」彭菊仙认为,但如果只是忧虑无法提供孩子充足资源,则大可不用过分操心。
育儿支出是必要还是想要?
面对育儿财务计划时,必须要厘清,什么是必要,又有哪些只是「父母觉得需要,事实上并非不可或缺」,删减非绝对必要的花费,会赫然发现,经常被认为是沉重负担的教育费,其实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生第一个孩子时,彭菊仙也和很多爸妈一样,带儿子参加幼儿律动等各式课程,然而,到了老二后,一方面必须撙节开支,另一方面发现,其实孩子不需要这么多活动,「兄弟玩在一起,到公园跑跳,就胜过许多体能课了!」
张大光孩子们的玩具或书本,几乎都是故事屋的二手物品,「其实适当给孩子们匮乏的感受,反而能让他们懂得惜福。」
很多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深信一个道理,「孩子会自己带财!」
「就像面对工作难题,当我们有心时,就会一一去解决,」张大光说,有了小孩,自然而然会把部分奢侈开销戒掉,「少喝几杯咖啡或干脆戒烟吧!最有趣的是,父母并不因此觉得苦。」
况且,有了孩子后,往往让人更具责任感,张大光的朋友在孩子出生后,工作加倍积极,很快晋身主管,收入也跟着提高。
同时是两个孩子爸爸的李柏锋建议,「只需考虑要不要第二个孩子,经济上最终总会有解法,考虑得太多,反而只会更不敢生。」
成真文创负责人王孝梅也认为,「应该随着生涯规划调整财务,而不是因为财务放弃生涯。」
检视自己有多少可用的资源
亲子部落客维妈建议,「与其上网看养小孩要多少钱,倒不如逐一检视自己有多少资源,长辈是否能帮忙、有无二手育婴用品等。」
「比起经济问题,其实更应该要担心的是后援,」由于老家在中南部,Ivy两个孩子都送托育中心,遇到突发状况时没人能帮忙,让都在上班的夫妻俩心力交瘁,「台湾育儿环境不友善,因为孩子请假,在职场上经常被刁难,甚至丢了工作,」只有一个小孩时,夫妻能互相支援,但有两个小孩后,人力和时间就毫无弹性了。
然而,有些资源是可以靠自己创造,萧先生知道难免遇上夫妻工作都忙不过来的时候,所以先和孩子幼稚园班上好朋友家长建立关系,当彼此有需要时,能帮忙接送小孩。
大家都说台湾生育率低迷,但《未来Family》遍访专家及父母的新观察是:只生一胎的没有想像中多,生两胎的没有想像中辛苦。对那些已生第一胎、正在考虑要不要生第二胎的父母而言,或许也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延伸阅读:
1.不是吃饱就好,还要安全与健康 孩子的营养午餐 到底吃了什么?2.《赛局教养法》书摘 家长都该上的教养策略课3.没有条件的爱,让孩子就算飞得远远,心里还是有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