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综合创意主题:让学习跟生活情境接轨

文/黄启菱

户外教育关键之一,在于让孩子有感,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深坑国小的「走读老街课程」,让平日就是生活在老街的孩子,有机会深入理解老街。不但与社会课程呼应,也涵盖了艺术人文领域

一般一学期才一次的户外教学,常是学生高度期待的活动,而在新北市的深坑国小,频率却高到每周至少有一次。

在深坑老街上,孩子们一会儿讨论着古道牌楼上的「升官(棺)发财」造型,一会儿又研究闽南建筑与巴洛克式建筑的差异,一旁的大人则补充:「这里以前是台北盆地宜兰的交通枢纽,老房子后面,其实就是渡船头,商家可以直接上下货。」

场景转换到深坑国小内的生态溪流。一群孩子围着,或站或蹲,一边观察池内有哪些动、植物,一边听大人的解说。突然有人发现了外来的泰国斗鱼,于是大伙儿就讨论起养鱼经验宠物鱼弃养的后遗症等等。

生命经验跟系统知识整合、接轨

这两个场景发生的时间,不在假日,而是某个寻常的周三上午上课时段;这也不是特殊活动,而是深坑国小课表内的正式课程。深坑国小校长郭雄军强调,创造机会让学生跨出熟悉的生活圈,使生命经验跟系统知识能整合与接轨,深度学习才可能发生。

「我们对学习的想像常常很制式,就是在教室内,有黑板、有粉笔老师讲、学生听,」郭雄军说,大人把想要教给孩子的知识,浓缩在教科书,变成套装课程,这是方便的考量,但其实学习应该无所不在、无时无刻的。「古代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学习要跟生活情境接轨。」

户外教育最困难之处,就是把一个个的活动串成有架构的课程,让孩子从偶发的体验进展到连续的学习。「其中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有感,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深坑国小社会老师陈琰壬说课程设计要从特定的、与孩子相关的主题出发,突破领域的框架。例如,发展走读老街课程,是因为很多孩子就是生活在老街,但平日却没机会深入理解老街。就认知面来看,虽然课程与社会领域中的家乡单元能呼应,但也涵盖了艺术与人文领域。

让孩子有参与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教学时,老师要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在走读老街课程开始之前,我请孩子采访长辈,谈一谈他们心目中的老街,很多孩子因而发现长辈一些有趣、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课程进行当中,陈琰壬会把客观资讯或知识转换成跟孩子有关。例如校门外的平埔桥是101年兴建的,「我会跟小六的孩子说,这座桥兴建的时间,跟你小学入学的时间一样,孩子就会印象深刻。」

六年级的陈恺恩说,他是在去年的走读课程中知道,深坑是淡兰古道的重要中继点,有许多货物在此集散,觉得满酷的;而相较课室中的课程,户外教育课程让他觉得更有参与感。正是这样的参与,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促成了深刻的学习。

特色户外课程:走读老街深坑古厝

场域与内容:带学生到老街,认识老街极具代表性的古厝德兴居,透过导览解说及实际观察,认识老街与德兴居的建筑特色及发展背景。

关键历程:1.课前:请学生访问年长亲友,谈谈对深坑老街与古厝的印象、曾在此经历什么事等等。2.课中:设计宾果游戏,老师若提到数字可抢答,最快连线者有奖励,让学生更认真注意历史年代等数字。3.课后:提出延伸议题,例如研究日治时期深坑老街的四大商号等等,让学习延续。

学习效益:1.理解深坑的历史地理与文化脉络。2.明白如何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访谈。3.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延伸阅读:

1.知名律师 吕秋远亲子相处,要同理对方想法

2.家长不想管,老师不敢管?把孩子教好是谁的责任?亲师大战的结果输家都是孩子!

3.不评判,只确认感受,让孩子完整体验每个情绪